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2003年科技工作情况和2004年工作任务(清华大学)
日期: 2004年03月04日 10:53       来源:科技部
【字号: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非典”的严峻考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努力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了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第一个阶段的成就与经验,开始了第二个阶段的奋斗历程。通过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我校的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我校2002年底开幕的第15次科技工作讨论会,经过一年来校系结合的深入研讨,于2003年年底圆满结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清华大学关于加强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清华大学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清华大学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就我校今后一个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2003年国家科技信息中心正式公布了2002年我校被SCI(网络版)收录论文1899篇,年增幅33%;被EI收录论文2094篇,年增幅45%;被ISTP收录论文1144篇,年增幅53%。2003年,全校申请专利超过700项,授权专利近400项,获第八届中国发明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
  2003年我校科技工作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推进了信息、生命、能源、材料、航天航空等学科群的科技体制改革,已相继成立信息技术研究院、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11月,科技部批准筹建“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全国首批5个试点之一。同时,在2003年工程与材料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我校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5个优秀类实验室之一,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良好,但也有1个实验室被评为较差。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启动了重点实验室整合和整顿的工作,努力使重点实验室成为相应学科领域创一流的突击队和支撑学科持续发展的平台,成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认真组织好重大和重点项目攻关,取得一批重要的进展。如“863”项目“高温气冷实验堆氦气透平发电系统”通过了第一期合同验收,继续滚动实施;首批“973”项目“我国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已经顺利通过课题、项目验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项目进展良好,签订了第二期合同;“86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重大专项重点项目“32位高性能嵌入式CPU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其7级流水线结构CPU芯片THUMP107在台湾TSMC公司一次流片成功,工作频率大于400MHz;等等。同时,我们积极组织竞争政府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也取得重要进展。“973计划”2003年又有3个项目获准立项,使我校主持的“973”项目增至13项,首席科学家13人。“863计划”又有75项立项;攻关计划有23项立项。此外,学校通过提前启动“十五”“211工程”和“985”二期建设项目,支持“大型水体污染控制与修复理论和技术”、“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与芯片设计”、“生物芯片及应用”、“先进能源车辆理论与技术”等项目的预先研究和“信息服务与图书文献服务体系”等项目的建设。
  第三,在物理系等单位试点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制度、改善评价体系和指标的同时,继续实施校内基础研究基金,建立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支持交叉学科基础研究;组织竞争国家和有关部门基础研究基金,2003年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193项。我校人文社科科研也取得多方面进展。
  第四,重点开展了学术道德教育和学风、学术道德自查,对个别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认真调查和严肃处理。
  第五,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学校建立了防治“非典” 科技攻关领导小组,安排了专项经费,号召全校开展联合攻关。在不到20天时间里,收到10多个院系、8个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中心提出的课题78项,经过严格评审,利用学校基础研究基金先期启动31项,其中12项还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相关专项中立项。全校师生以高度责任感投入到抗击“非典”科技攻关及产业化的战斗中,形成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软科学三条攻关战线,SARS病毒早诊基因芯片、SARS病毒蛋白质表达与合成、SARS疫苗研制等取得了阶段性重要突破,红外快速测温仪、医用垃圾焚烧炉、医用污水处理装置、免冲厕具、降温服等高技术产品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及时应用,有关危机管理的多项政策建议(涉及新闻、教育、危机应对等)得到了政府重视和采纳。
  第六,多渠道加强海外科技合作。通过积极参与政府间项目合作,与跨国公司合作和开展核心技术领域合作,新签项目177项,合同总金额折合人民币14819万元;2003年正在执行的项目175项。以AIDS与SARS国际研讨会为代表的30多次高水平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使我校师生迅速了解国际前沿学术信息和最新学术成果,扩大学术视野,促进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的开展。
  二、顺利进行学校产业体制的改制,不断推进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在社会服务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经过两年多的工作,我校顺利地完成了产业体制的改制。经过逐个认定,确定撤消47家企业法人单位。经国务院批准,将清华大学企业集团转制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代表学校统一持有、经营、监督和管理校办企业及学校对外投资的股权,并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拥有同方、紫光、诚志股份等6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以及28家控、参股企业。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校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根据预测,2003年全校产业的经营收入有望达到135亿元左右,利润可达6亿元左右,上交税金也可达6亿元左右。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是源兴公司研制的癌症治疗药物“今又生”,以其特别显著的疗效,获得了国家药品总局的新药证书,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首批可直接用于癌症临床治疗的基因药物之一。
  我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也有新的进展。学校领导先后出访浙江、江西、江苏等地,落实合作项目,并与铁道部、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解放军总装备部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型企业确定了有关合作事宜。我校科技园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科技部、教育部对全国首批认定的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中,被评为唯一的“A级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突出重点,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2003年投入孵育资金170万元,引进资金8850万元,形成产值(合同额)14500万元。深圳清华研究院的“科技创新孵化器模式”得到社会各界认同,深圳清华信息港正式开园,企业入住率超过90%;珠海科技园企业入住率超过80%。
  三、2004年主要工作任务
  在总结第15次科技工作讨论会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十五”“211工程”和“985”二期的实施,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积极组织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和重点科技攻关,争取重点突破。2004年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继续调整和整顿现有重点实验室,筹建更高层次的国家实验室;继续组织若干以科技平台为载体、以任务带动的攻关团队和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改进科研管理,积极组织竞争政府和地方、企业的重点科技项目;继续试点并推广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制度;凝炼方向,规划若干重点攻关项目并在“985”二期中予以重点支持;继续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