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加强科技创新 推进技术进步(中国石化股份公司)
日期: 2004年03月04日 11:28       来源:科技部
【字号:

  中国石化历来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工作。多年来,坚持组织公司内外的科研、设计、生产等单位进行研究开发和转化,取得了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化技术,使炼油和石油化工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炼油技术基本上是自主开发的,目前已具备大型炼厂全套装置的设计能力,形成了整体技术优势。催化裂解、甲苯歧化与芳烃转移技术等部分工艺技术和催化剂已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国外。石油化工方面,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组织力量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并自行开发了一批技术,投入工业应用。油田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增储上产,开发出适用于各油田地质情况的勘探开采技术,形成了中国石化的上游技术特色,并保持了原油产量的稳产。科技进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石油石化工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2003年科技攻关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3年中国石化狠抓了科研项目的组织和落实,经各承担单位努力,承担的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和中石化组织的重点技术开发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效果显著。
  (一)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总结进展良好,部分取得突破,成效显著
  一是大型乙烯工程关键技术在大型化、配套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车用清洁燃料生产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支撑了汽柴油清洁化进程;
  三是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初战告捷,高速BOPP专用料实现顶替进口;
  四是绿色化学工艺技术攻关喜获原创性工业化成果。
  此外,还参加大中型油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等工作,都取得较好的进展。
  (二)中国石化以“一条龙”攻关模式,集中力量攻克了一批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针对公司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开展“一条龙”联合攻关。随着攻关任务的完成,不断吸收新的项目入龙,滚动式地组织“十条龙”攻关。这两年累计组织开展了以30条龙项目为主的重大科技攻关,共完成了10条龙的攻关任务,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一是在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化纤、装备储运等方面,一批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首次工业转化;
  二是在油田、炼油、化工化纤等方面大规模推广先进技术;
  三是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有进展。
  全年申请专利994项。另外,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万吨/年渣油加氢处理成套技术开发),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
  (三)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
  根据总部要求和改革工作计划安排,按照《关于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整合科技资源的指导意见》要求,2003年科技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撤并科研机构,整合科技资源。到目前为止,已对43家企业的改革整合方案作了批复,撤消了两级科研机构34家。勘探开发院、石科院、北化院、抚顺院、上海院、安工院等6个直属研究院已进一步明确了专业范围,开始从不具有优势和与中国石化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专业研究领域退出。
  二、主要经验与体会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经验与体会:
  1、部门重视是搞好科技攻关工作的前提
  中国石化向国家申报的项目一般都具有技术可靠、有工业化前景、有工程依托等特点。为确保国家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我们往往将有关项目同时列入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经常检查进度,在经费上也予以重点配套和保证。各承担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也十分重视,如我们有的项目专门成立了项目技术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项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安排,对于重大的技术问题由领导小组和专家共同讨论协商,注重发挥专家的作用,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这样保证了国家项目按时或提前、超额完成。
  2、科技攻关要实行科研、设计、生产相结合
  通过“十条龙”攻关,中国石化组织开发了一批卓有成效、具有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把一批重要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向国际市场,为生产企业形成了许多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给企业增添了后劲与活力。
  实践证明:“十条龙”攻关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科研、设计、生产的紧密结合,有利于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组织重大技术的攻坚,解决单个企业解决不了的一些重大课题。“十条龙”攻关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十条龙”攻关抓住了科技进步工作的重点,发挥集团化整体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力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在今后的科技攻关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十条龙”攻关的有效作用。在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集团公司往往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作为“十条龙”攻关项目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大型乙烯工程关键技术开发、清洁汽车材料及油品技术开发等也同时作为集团公司的“十条龙”攻关项目来组织攻关。
  同时,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我们与著名院校联合办所,联合开展科研合作,实践证明这对加快高技术开发转化是有效组织形式,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合作。
  3、要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入WTO后,对企业来讲,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每个企业或产品都面临被挤出市场的危险。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提高我们的市场竞争能力。
  科技攻关应提倡自主创新,不应只是模拟创新。攻关的效果应出成果、出产品、出人才、出效益几个方面衡量。科技攻关能否体现这四个“出”,关键是要有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引导和控制市场,真正成为有市场、有效益、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
  4、要依法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等知识产权增强了我们的生产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是我们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我们增强生存和竞争能力的法宝。目前中石化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的技术威信,与国外公司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明显增多,技术受到国内同行、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的青睐,存在技术流失现象,构成对我们知识产权的侵害。只有尊重知识产权,规范并依法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有利于彼此的合作与相互的交流。
  三、2004年主要科技工作
  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和中长期科技发展需要,2004年科技进步工作的具体安排如下:
  (一)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多年来我们虽然在理顺科研体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科研管理上采取措施以期减少“三散一低”、重复研究,但无效科研开发依然存在,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对现有的科研体制下决心实施改革,实现体制创新,才能更好地推进科技创新。
  2004年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要采用消项、撤人、停经费等措施,退出与中国石化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无关、不为资产增值服务的研究领域。二是要加快剥离科研单位的非科研业务,剥离后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尽早创造条件改制分流。三是要对科研业务进行整合。对分散设置,难以有效利用科研资源的科研单位进行整合。四是要积极推进科研单位的内部改革,精简机构,减少层次,提高效率,对重大科研课题实施项目管理和科研课题招标竞争负责人制,研究人员实行自愿组合的试点。试行科研项目首席专家制,推行科研项目经费预核算。
  (二)组织好一批以“十条龙”攻关项目为重点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
  明年以25个“十条龙”攻关项目为重点,组织安排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有关开发项目。
  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方面,根据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难点以及生产急需,重点工作包括:加强新区盆地演化、成烃、成藏等基础工作,尽快扩大战果。加强东部老区的勘探理论研究与勘探技术研究。尽快突破西部碳酸盐岩裂缝溶洞型油藏开发技术难题。完善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加强难采、难动用油气藏开发、开采技术攻关。加强天然气田开发、开采技术攻关。加快油气田开发重大先导性试验。
  炼油技术方面,围绕清洁汽油生产、清洁柴油生产、油化结合、高硫原油和重油加工,重点开发第二代灵活多效催化裂化新工艺(FDFCC-Ⅱ)、第三代催化汽油降烯烃催化剂和助剂、柴油深度加氢脱硫新工艺及催化剂、加氢改质脱硫提高十六烷值等,以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清洁汽柴油生产技术。继续开发油化结合增产化工用油的炼油技术、催化裂化增产丙烯技术、重质原料生产低碳烯烃技术和劣质原油加工技术等。
  石油化工技术方面,重点搞好乙烯分离新技术、100万吨/年大型乙烯成套技术开发和工程化研究、茂名乙烯改造工程中45万吨/年乙烯新线采用中美联合开发的成套技术、10万吨/年以下规模的旧裂解炉改造技术开发、气相法聚乙烯淤浆进料催化剂、聚乙烯共聚单体己烯-1生产技术、14万吨/年己内酰胺成套技术、26万吨/年丙烯腈成套技术工艺包和反应器大型化的工程技术开发。完成30万吨/年第二代环管聚丙烯、30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国产化、20万吨/年PET等工艺包开发和编制。
  (三)完成一批项目的工业转化
  2004年要实现30个项目的工业转化。主要为:
  勘探开发方面有波动方程叠前处理和油气综合解释系统软件等2项。炼油方面有催化汽油芳构化降烯烃技术(OTA)、MIP-CGP技术、150万吨/年单段全循环加氢裂化技术(FDC)、70万吨/年连续重整成套技术、塔化120万吨/年加工重质塔河原油焦化技术等11项。化工化纤方面有裂解炉结焦抑制剂技术、20万吨/年乙苯/苯乙烯工艺技术、10万吨/年聚酯固相缩聚成套技术、15万吨/年三釜流程聚酯聚合技术、7万吨/年环己酮氨肟化技术、3.5万吨/年磁稳定床己内酰胺加氢精制技术、北欧双峰聚乙烯工艺装置的催化剂(BCB)等14项。其他方面有炼油厂节水减排成套技术、催化裂化油浆过滤技术、有预警能力的防偷盗油技术等3项。
  (四)推广一批成熟的科技成果
  要紧密结合投资计划和各业务板块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快在相应企业推广应用成熟新技术的力度,安排一批重点推广技术。
勘探开发方面,要重点推广陆相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细分开采技术、特殊结构井钻井技术(水平井、侧钻井)、高精度地震采集方案优化技术等。
  炼油方面,重点推广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RSDS、OCT-M)、催化重汽油加氢生产重整料技术、MIP技术、C5/C6烷烃异构化技术、多产丙烯技术、多产优质重石脑油及加氢尾油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等。
  化工化纤方面,要重点推广大型裂解炉技术、乙烯分离新工艺技术、聚乙烯冷凝工艺技术、第二代环管聚丙烯工艺技术、高速BOPP专用料生产技术、PPR管材专用料生产技术、PTA富氧氧化技术以及BCG、SCG、聚烯烃成核剂、丙烯腈催化剂等。
  (五)开发一批高水平成果和战略储备技术
  在抓好已有研究成果的工业转化和推广的同时,必须继续组织好实验室阶段的研究开发,不断改进、提高创新水平,只有持续地研究开发,才能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业务才有持续的竞争力。每一项重要技术都要按研究一代,转化一代,推广一代来安排工作。2004年总部安排此类项目主要有:
  勘探开发方面,一是围绕陆相断陷隐蔽油气藏勘探,进一步开展油藏组合体理论研究,完善提高现有技术水平,加大隐蔽油气藏勘探配套技术在整个东部老区的应用力度。二是开展温度大于80℃、矿化度大于2万mg/L的高温高盐聚合物驱油体系开发,同时加快阳离子疏水聚合物的工业化生产试验,完善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炼油方面,主要围绕清洁汽柴油生产技术和炼油结构调整,重点开发新一代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降烯烃技术、深度加氢生产超低硫柴油技术、大型化多产低碳烯烃的催化组合技术(SHMP)、100万吨/年大型化连续重整技术、新型化工型加氢裂化技术、润滑油加氢异构降凝技术及320万吨/年常减压榨油加氢处理成套技术等。
  化工化纤方面,重点研究开发20万吨/年大型裂解炉技术、节能型大型乙烯分离技术、催化水合制乙二醇技术、聚乙烯CG工艺技术、新型聚丙烯催化剂、80万吨/年PTA氧化工艺包技术、提高丙烯腈精制回收率到97%技术等。
  还要根据业务发展战略,在西部新区盆地演化规律、南方海相烃源岩发育、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催化新工艺、反应工程新技术、绿色化学、合成气制油(GTL)等方面安排了一批前瞻性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同时,继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2004年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合成树脂专用料比例要达到54%,差别化率达到37%,增产高档润滑油和高等级道路沥青。
  (六)制定中国石化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努力构筑中国石化主业发展技术平台
  坚持围绕业务需求,认真组织核心技术、专有技术开发,从开发单项技术到逐步形成综合配套技术,进而形成技术平台,支持业务发展,提高竞争能力。在业务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下,按照国家科技部有关制定科技进步工作发展规划的精神,今年起开始制定中国石化科技发展规划。
  2004年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继续支持,要按照研究一代,开发一代、转化一代,推广一代来安排科技开发任务,努力完成各项科技工作,实现全年目标,为实现中国石化的生产经营效益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