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气象:切实贯彻大会精神科技投入大幅增长
2006年,科技大会召开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抓紧部署本地区、本部门的科技工作。
目前,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个国务院部门以及军队系统相继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做出了贯彻自主创新的决定,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的科技发展规划。大多数地方提出建设创新型省、市的发展目标,在支持企业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台了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各地依靠自主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湖北、山东、四川、河南等地瞄准产业结构调整,将科技资源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集中,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整合资源,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国家各有关部门也积极响应,采取实际措施,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发改委安排预算内投资,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支持力度;国资委决定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将自主创新纳入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商务部决定安排专项经费,建设一批出口创新基地,打造一批高科技自主品牌;国家开发银行与科技部签署了贷款总额为500亿元的《“十一五”期间支持自主创新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支持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教育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以及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基金委等,都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切实举措。
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2.5%以上。而目前,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投入的要求相比,我国科技投入的总量和强度仍显不足。在召开科技大会之后,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财政科技投入大幅提高。
政府科技拨款稳步增加,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9.2%,并在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制度方面有所突破。2006年全国科技经费大幅度增加,其中科技三项费增幅为31%,科学事业费增幅为15%,其他专项经费增幅为42%。国家科技计划经费大幅增加,其中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60.064亿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由10.5亿元增加到14亿元,增幅33.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由16亿元增加到40亿元,增幅150%;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10亿元;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专项经费)资金由过去的1个亿,增长为今年的3个亿。
除中央财政外,各地科技经费有了大幅度增长,湖南、安徽、江西等14个省市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超过50%。深圳市提出“十一五”期间市、区两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要达到100亿元。这些举措为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科技目标、任务和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为切实使用好科技经费,科技部等部门一方面不断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就完善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和决策机制,优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创新财政经费支持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科技部会同财政部修订完善了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技计划的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了科技经费的支持方向、支出范围和标准等,加强了经费监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科研项目预算评审机制,制定发布了《科技部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评审规范》以及《科技部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评审实施细则》。印发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加强面向行业科技经费监管。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