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TD-SCDMA自主创新之路(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日期: 2007年01月30日 12:03       来源:科技部
【字号:

  2006年是全国科技大会之后的第一年,是我国科技创新加速发展、外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的一年。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以建设“创新型试点企业”为契机,全面推进TD-SCDMA产业的创新发展。特别是2006年在科技部、发改委和信产部的领导下,在北京、上海、青岛、保定和厦门五地进行了TD-SCDMA规模化商用测试,验证了TD-SCDMA主要通信性能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其它同类标准商用初期的水平,且我院设备测试结果最优。在此,谨对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多年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从TD-SCDMA科技创新发展历程谈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坚持自主创新基础上的广泛合作,增强产业发展原动力
  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是高科技行业中企业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保障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TD-SCDMA从一个技术标准变为通信产业新的上万亿的经济增长机遇,与我院在TD-SCDMA技术上的持续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1995年时作为原邮电部最大的科研院所,我院根据对国内外电信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开始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预研工作。1998年1月,邮电部与国家科委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征集3G国际标准的要求,决定以我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主撰写中国的标准文稿提案。我院先后组织了150余人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前期国家科技项目中取得的成果,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撰写了800多篇共4000多页标准提案。 1998年6月30日,我院代表中国将TD-SCDMA 标准文稿提交到ITU。
  2000年5月,在土耳其召开的ITU全会上,经对16个标准提案投票表决,由中国提出的TD-SCDMA系统,与欧洲提出的WCDMA和美国提出的CDMA2000同时被采纳为国际3G三大主流标准之一。2001年3月,TD-SCDMA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接纳,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可商用国际标准。这是我国百年通信史中零的突破,从此结束了我国在通信领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性国际标准的历史。
  2000年,TD-SCDMA国际标准颁布之时,也正是我院从原有科研院所完成向企业转制的一年,在原有研究院所的基础组建成立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市场化竞争机制的引入和科研管理体制的变革,为TD-SCDMA科技自主创新带来了巨大活力,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为TD-SCDMA科研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TD-SCDMA国际标准诞生时,我院在该标准方面的关键技术掌握、核心发明、专利数量、芯片和解决方案能力上还只能勉强跻身国际第一集团。2003年经过持续自主研发和大量科研资金投入,基本确立在TD-SCDMA产品研发上的领军地位,成功主导TD-SCDMA转向对我有利的低码片速率(LCR)制式。随后持续不断地推出业界第一的宏基站、微基站、同频组网、高速下载、手机解决方案等,从而事实上树立了我院在TD-SCDMA上“技术发动机”的主导地位。
  在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我院通过多层次合作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方式。通过吸引国内核心厂商成立产业联盟,与联盟内核心厂家共享源代码和技术图纸;通过技术入股成立合资芯片公司,以较低的技术转让费吸引国内外测试仪表厂商参与等方式,有力推动了技术向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质量。
  科技大会以来,我院继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产业推动新模式。在完善TD-SCDMA终端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目前正在筹建TD-SCDMA研究试验公共平台,争取“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积极推动TD-SCDMA终端和增值业务等薄弱环节的快速发展。同时在集团层面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实验室,争取国家支持,开展竞争前战略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预研,积极探索建立“预研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的科技创新模式,争取在以TD-SCDMA为核心的宽带移动通信产业中继续保持“科技原动力”的地位,继续保持国家竞争力。
  二、引导和依托产业联盟,推动行业共同发展
  TD-SCDMA产业联盟的发展形式、标准创新与产业化实践为我国其它行业的自主创新、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做了有益的探索。我院作为产业联盟的核心企业,通过引导产业联盟发展推动行业进步。
  1.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走出了一条“官产学研”有机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 。在TD-SCDMA的标准创新与产业化进程中,政府有效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3G频率规划、项目引导、产业化专项资金的启动、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的组织协调等,为TD-SCDMA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企业充分发挥了创新主体作用,通过明确利益与责任,将自主创新落到了实处。其它诸如学术界、科研机构以及资本方也有效地加入了TD-SCDMA的标准创新与产业化进程,确保了TD-SCDMA的标准创新与产业化工作得以快速、健康、持续化地推进。
  2.实现技术和专利共享,降低企业进入门槛。在联盟内制定了知识产权高度共享原则,并实现了核心技术与平台的相互许可与转移,联盟通过工作组的方式共同进行标准完善、业务研究与规划、测试规范制定等工作,有效地解决了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知识产权、共有技术和测试平台、互联互通等问题,大大降低了企业进入的门槛和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带动了更多的企业进入TD-SCDMA产业发展领域。
  3.推动企业间合作与配套,创新产业链发展模式,缩短产业化周期。产业链上下游往往是串行发展的关系,产业联盟加速了系统与芯片、芯片与手机、手机与系统间的密切合作,创造性地变产业链上下游串行为并行开发模式,大大加快了TD-SCDMA产业化的整体进程。特别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等运营企业从国家利益出发,在商用测试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使测试工作顺利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掌握标准和专利主动权,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TD-SCDMA产业发展过程中,本着“创新固本、专利保障、标准先行”的基本方针,我院制定了标准和专利专项战略,成立了专门负责标准研究、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和授权、对外合作等部门,从经费、资源和考核等多方面向其倾斜,设立专项的专利和标准奖励基金,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150名专职人员参加国内外标准化组织,联合国内外相关厂商加强在标准上的话语权,通过持续地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掌握核心专利,并将核心专利引入标准,实现了“知识的专利化,专利的标准化”的价值提升。目前仅在TD-SCDMA领域,我院每年的专利提案增幅都在30%以上,专利总数已经超过600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含金量极高的发明专利。
  通过掌握标准和专利主动权,不仅引导了产品功能定义、研发进度和技术演进路径,而且使得我国TD-SCDMA产业联盟内的企业通过专利共享大幅降低了研发成本。
  同时我们能够将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联合检测等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及时引入TD-SCDMA系统,使得TD-SCDMA相比于WCDMA而言,频谱利用率和数据业务支持能力大幅提高,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明显降低。据初步估算,建设并维护一张完善的TD-SCDMA全国网络,将比WCDMA至少节约300-500亿元,极大地缓解了运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压力,在竞争中更能有效发挥低成本竞争优势,整体提升了产业竞争能力。
  特别是在TD-SCDMA后续演进技术和标准方面,到目前为止,我院已先后向3GPP提交后续演进文稿192篇,后续演进技术专利申请已经达到103项,基本上都是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在2005年11月的3G国际标准会议(3GPP马尔他会议)上,我们提出的两个TD-SCDMA独立长期演进方案均得到该组织的认可,从战略层面解决了该标准独立演进的问题,继续加强和巩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对未来发展的主导地位。
  四、营造环境、吸引人才,构建持续创新能力
  TD-SCDMA近十年来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实验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靠的是一大批优秀的、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科研和管理人员艰苦奋斗所取得的。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源泉,一个吸引人、培养人、留住人的发展环境是企业创新的基础,我院在这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
  1.在提升个人待遇和中长期激励的同时,更强调事业留人,责任留人。通过宣贯我院“通信产业国家队”的责任感和“TD-SCDMA”是中华民族百年一遇的产业机遇等理念,激励广大员工“研发报国、参与历史”,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2.通过多种渠道吸纳和使用好优秀人才。我院不仅通过返聘、顾问等方式发挥老专家的作用,而且广泛吸引归国留学生、学校、科研院所等技术领头人,有针对性地在重点对口院校招收毕业生,目前已吸引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背景的TD-SCDMA研发骨干达27人。
  3.构建年轻技术、管理人员的快速成长通道。不仅敢于给青年技术骨干压担子,而且给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科研资源调度权、用人权和人员工资分配权。目前TD-SCDMA产业的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中60%以上是九十年代末毕业的研究生,研发骨干平均年龄29.7岁,其流失率低于1%。
  五、总结
  TD-SCDMA能够成功走出一条技术到标准、标准到产品、产品到产业的科技创新之路,不仅是因为我院在原有科研院所期间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更在于转制成企业后,机制创新为科技创新所注入的巨大活力,有力推进了TD-SCDMA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创新、深化改革、服务于国家利益需要和行业共同发展”,既是转制科研院所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坚持自主创新,发挥比较优势,是转制院所的生存之本;深化企业改革,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扩大产业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市场转化,是转制院所的发展之路;服务于国家利益需要和行业共同发展,保证自主创新方向的正确性和产业带动力,是转制院所的价值所在。
未来,我们院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战略方针,发挥自主创新的核心优势,以建设“创新型试点企业”为契机,积极探索具有转制院所特色的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模式:即通过国家项目资金资助、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有偿的技术和产品转让,实现科技自主创新的循环投入和产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以产业联盟合作方式为基础的,具有合理商业模式、可辐射与带动行业进步的可持续技术创新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