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加快改革发展 服务自主创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日期: 2007年01月30日 11:52       来源:科技部
【字号: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是科技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类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定位于为科技部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成为全国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2006年,中信所围绕“加快改革发展,服务自主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绩。现将有关情况交流如下:

一、服务自主创新,研究与服务工作不断提升

2006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也是中信所参加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后按照新机构、新机制运行的第一年。一年来,在科技部党组和部领导的亲切关怀、帮助和指导下,全所围绕“以十项重点工作为龙头,全面提升全所公益服务与研究水平”、“开放办所”等思路,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作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重要组成单位, 2006年,中信所共完成各类文献信息资源订购4743种,其中外文期刊3467 种,外文文献 1106 种,数据库 33 种,占NSTL总量的 26.11 %;完成各类馆藏文献文摘数据加共1622037条,占NSTL总量的43.61%;完成原文请求55936篇,占NSTL总量的36.74%

2006年为了弥补NSTL不能承担对国外用户的文献服务,中信所在国际代查代借方面投入较大精力,配备了专门人员负责国际原文传递服务工作的开展,使NSTL国际原文传递服务取得了飞跃式发展。2006年国际原文传递服务共传递原文3915篇,为2005年全年的4.032倍。

院士著作馆特色资源建设也取得良好进展,2006年征集到210位院士的518部著作,目前已累计征集到900多位院士捐赠的3000多部著作和30000多篇论文,捐赠人数达到两院院士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此外,市场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中信所控股企业--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2006年继续加大资源建设力度,累计加工学位论文全文65万篇,会议论文全文47万篇,上网期刊数量已达5600种,资源总量已超过4TB

(二)公益研究能力与水平成绩不断提升

1创新型国家科技产出监测平台建设项目取得良好进展。连续开展十九年的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工作继续引领全国,为推动科技界的观念转变,提高中国整体学术水平做出了贡献,并公开发布《2006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该项目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得到了国内外科技界的一致认可,为评估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2.战略研究工作成绩突出。今年,《中国企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前沿领域发展评述——生物技术与能源技术》、《美国竞争力计划》和《创建创新型欧洲》等研究报告得到了科技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此外,中信所持续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如科普工作统计和中医药战略研究等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面向政府的决策支持服务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成绩。2006年中信所先后独立或参与完成了科技部重大调研工作、全国科技外事工作会议文件起草、科技部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财政政策、创新人才培养办法等重大科技部决策支撑咨询任务,撰写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思路与部署》、《关于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情况的汇报》、《关于国外对中国科技发展舆论的基本判断》等重要政策咨询建议,这些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3.承担的一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如中信所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滚动项目“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建设”中“自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及虚拟博物馆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此外,中信所在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等方面也获得新的突破,如:成功申请到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下的三个课题;“基于本体的跨语言信息检索理论与实验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

4.科技产出取得明显增长。2006年中信所职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期刊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共计159篇,较2005年增长70 %。其中,SCI源期刊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78篇,较2005年增长40 %

(三)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绩

2006年中信所招收研究生35人,博士后1,另有42人获得硕士学位。截至目前,全所共有在站博士后4人,在读博士15人,在读硕士69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读264人。 

2006年中信所还首次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方式招聘客座研究员和访问学者,引进高端人才;同时大力吸纳博士、硕士毕业生加入职工队伍,全年工招收博士后人员1名、博士毕业生5人,硕士毕业生8人,这些进一步优化了人才结构,提高了我所研究团队的层次和水平。

(四)对中信所一年来快速发展的经验和体会

中信所2006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信所的改革与发展得到了科技部党组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2006年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中信所的经费投入支持

二是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工作为中信所健康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深化改革,所内进一步调整学科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实行了以全员聘用制为主、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人事制度。同时强化了制度建设,突出了制度创新,建立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和科学的分配激励机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使中信所的管理工作开始逐步从粗放型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转变,为中信所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改革与发展

(一)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绩效考核

2007年,中信所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业务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实现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推进数量化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形成比绩效、比贡献的管理氛围。

(二)启动公益部门“四位一体”发展战略

2007年,中信所将围绕“加快改革发展、服务自主创新”,启动公益部门“四位一体”发展战略,推动研究和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重点是依托主要科研项目、突出重点学科建设,基本形成我所的学科建设、科研产出和团队建设一体化的重点学科研究体系。公益部门将探索实行“承担重点工作+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办好学术期刊+开展经营服务”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2007年,所内公益部门将依托若干项重点工作,围绕学科建设,加强基础性公益研究与服务工作,形成重点工作与学科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我所整体科研实力。

2007年,中信所将继续贯彻“以重点工作为突破口,提升全所公益服务与研究水平”的发展理念,围绕“汉语主题词表研究与建设工程”、“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重点领域的深度分析研究”、“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科技产出指标跟踪监测平台”、“中国数字资源标识的研究和实验系统建设工作”、“面向自主创新的资源集成体系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及运行绩效评估研究工作”、“《2050年的中国》项目预研究”八项重点工作,利用国家给予的增量经费对重点工作进行重点支持,使全所的综合科研水平、公益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依托上述重点工作,中信所将重点对图书馆学(包括数字图书馆)、情报学及其应用、档案学与档案管理、科学管理与科技政策、知识工程与技术、科学计量学与应用、未来学理论与应用、科技资源管理八个重点学科加大建设力度,并组建相应的学科教研室。同时,所内主办的部分期刊也将围绕所内重点学科的建设进行期刊定位的适当调整,明确学术发展方向、服务重点学科建设,通过2-3年的持续努力,建设成为科技信息和图书情报行业内的核心期刊,发展成为业内学术交流与横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2007年,中信所将进一步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贯彻《规划纲要》的有力契机,按照“资源立所,技术强所,人才兴所”的发展理念,围绕科技部党组为确定的中信所发展定位与战略目标,致力于为科技部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致力于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致力于建设成为全国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为服务自主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