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对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全面部署。我们乘着全国科技大会的东风,大张旗鼓地开展大会精神的宣传活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营造加强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促进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大张旗鼓地宣传全国科技大会精神
江西省委、省政府对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周密部署。省科技厅会同省委宣传部制订了宣传方案,努力营造全省上下关心科技、注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是科技、宣传部门密切配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市、县(区、市)新闻宣传部门与科技部门共同做好全国、全省科技大会宣传报道工作,做到宣传报道有声有色,形式多种多样,在全省掀起了学习宣传大会精神的热潮。
二是新闻媒体全力支持配合。省市新闻媒体采取新闻类、专题类、访谈类等方式和开辟专题专栏进行宣传,集中宣传我省“十五”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新成就,以及全省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新举措。
三是发挥科技主管部门的优势作用。我厅在配合其它部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编印学习材料、自办刊物和网站、科普宣传活动周、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大会精神。
二、加强协调,制定政策,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全国科技大会之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厅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科技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的编制和发布工作。先后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实施江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江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配套政策》、《江西省科技“十一五”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在增加科技投入、落实税收激励政策、强化金融和政府采购支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搞好统筹协调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
在科技投入方面,从2006年起,江西省本级财政安排科技三项经费从2005年5700万元增加到1亿元,以此为基数,每年按不低于10%的比例增长,同时从2006年起省财政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从6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设区市和县(市、区)本级财政每年的科技三项经费要分别按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5%和1.0%以上安排;人均财政收入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市、区)至少不低于50万元。
在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方面。成立“江西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统筹协调知识产权工作;强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能,将省知识产权局由目前的县级事业单位升格为副厅级;从2006年起,省财政首期安排500万元,设立“省专利专项资金”和省级专利奖。
在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建立由省直相关部门参加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并监督重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对企业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的先进装备和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的范围。
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及重点科技工程方面,着力实施16个重大科技专项和8个重点科技工程。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报省政府批准后,统筹落实专项经费,以专项计划的形式逐项启动实施。
在加强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实施“领军人才建设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井冈之星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同时,省政府修改省级科技奖励办法,奖励项目数明显增加,奖金额度翻番,以激励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热情。
三、突出重点,力求实效,扎实做好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2006年6月中旬,江西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科技大会,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对全省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江西进行部署。会议开到县(市、区)一级,省委书记、省长分别讲话,700多人参会,是我省科技工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
全省科技大会之后,我们组织督导组对全省各市县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进行督促检查。在抓好省本级及各市县财政科技投入落实到位的基础上,重点在五个方面采取了改革措施。一是组织实施11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面向社会共征集283项重大项目建议书,经严格评审确定11个项目,安排经费1000万元,每项100万元左右。这样大的举措,在我省历史上尚属首次。二是试行双盲评审制。在组织评审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过程中,由国家科技奖励办遴选专家进行双盲评审,为今后科技项目评审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三是建立科技计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成立科技项目申报受理中心,实行统一受理科技项目申报。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已完成科技项目网上申报系统开发工作,并已正式对2007年项目实行网上申报。四是组织实施10个重大科技贷款贴息项目。加强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在省创新基金中安排300万元,启动10个重大科技贷款贴息项目,10个项目共引导银行贷款资金1.143 亿元,起到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五是开展科技项目绩效考评和绩效审计试点工作。以创新基金计划为试点,分别会同省财政厅、省审计厅,开展了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和绩效审计试点工作,为今后全面开展该两项工作积累了经验,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006年底,江西省委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统领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基点。为了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创新型江西的奋斗目标,我们提出了实施“四大战略”、做好“四篇文章”的工作思路。
“四大战略”为:一是全民科技战略。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二是大成果攻关战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围绕我省六大支柱产业,整合科技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开展重大项目攻关和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三是领军人才培养战略。着眼点放在中青年科技人才上,关键点在使用中培养。敢于花巨资引进、培养人才;敢于用高待遇激励拔尖人才;敢于在关键时刻保护有缺点的人才。四是科技大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科技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推进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四篇文章”为:一是做好“科技入园”这篇文章,使我省94个工业园区的科技活动活跃起来;二是做好“科技入村”这篇文章,促进新农村建设;三是做好“用科技支持全民创业”这篇文章,提高全民创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四是做好“用科技支持和谐社会建设”这篇文章,重点是加强安全领域、重大疾病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技术研发和创新。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按照实施“四大战略”、做好“四篇文章”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强科技政策法制建设,为大力推进“五化”、建设“三个江西”,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地科技支撑。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