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抓住机遇 跨越发展以科技创新 引领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沈阳市科学技术局)
日期: 2007年01月30日 10:58       来源:科技部
【字号:

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切实把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着力点由结构调整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通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确保我市“十一五”期间“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建设、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三大目标的实现,到2015年把沈阳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做出工作着力点向自主创新转移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召开7次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创新工作,并在认真分析我市科技创新基础和优势,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召开了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会上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沈阳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10项自主创新配套政策,隆重表彰了“十五”期间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个人。会议做出了将全市工作着力点由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向自主创新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科技创新的六个重点突破环节和领域,明确了在2015年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启动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标志着全市经济社会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我市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明确科技创新的六个重点突破领域和环节

结合沈阳实际,发挥现有优势,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在六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一是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带上取得突破。构建以浑南高新区为龙头的“一环、一廊、两片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为科技企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

二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上取得突破。按照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提升科技产业规模和水平三个层面,强力推进高档数控机床、IC装备、芯片等重大科技专项,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

三是推动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在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群上取得突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通过引进、孵化和提高原有企业创新能力三条途径,形成自主创新企业群。到2010年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1500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以上。

四是引进科技领军人物和研发团队,在打造人才高地上取得突破。重点围绕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重要学科建设,引进国内外科技领军人物和整建制的研发团队,为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十一五”期间,每年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人才2500人次以上。

五是加强孵化体系建设,在科技创新企业的培育载体上取得突破。加快综合型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兴办大学科技园和创业园,提高孵化器服务水平和企业成活率,吸引一大批海内外人才来沈创新创业。到2010年,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5000家以上。

六是大力发展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在构建投融资体系上取得突破。加强风险投资机构建设,形成完善的创新资金链条。对创业企业根据成长规律给予相应的投融资支持。积极探索风险资金的退出机制,进一步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到2010年,创业投资和信用担保机构分别达到50家以上,吸引风险投资和担保贷款200亿元以上。

 

三、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1.出台了推进自主创新的10项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鼓励投融资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等10项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

2.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市财政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增加5亿元,“十一五”期间增加25亿元,与原科技三项费等资金统筹使用,设立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孵化器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等。

3.加强对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强化了对全市自主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充实和加强了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机构和职能。建立了由三大类15项指标构成的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并纳入对区县的经济工作考核中,使创新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四、创新型城市建设起步良好

1.科技支撑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加大了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力度,制定了科技领航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明确了支持重点和方向。全年新增科技领航型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59家、科技型企业1100家,分别增长167%31%28%,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500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为近年之最。

2.重大科技专项进展顺利。投入资金4亿元,启动实施了高档数控机床、全断面掘进机、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大型乙烯成套设备、核泵国产化研制等8个领域的13个重大科技专项,重点产品研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创新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全市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81个和96个,同比分别增长93%45%。新建清华科技园沈阳孵化中心等一批孵化器,孵化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成立了9家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构,新增资本金3.2亿元。

4.科技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2620人次、团队56个。启动了东北亚软件基地、中俄科技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建设,东北亚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功组织了世界数字化城市大会、韩国软件技术博览会等大型科技经贸活动。

5.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工作地位得到显著强化,日渐成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实现了由社会事业职能向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围绕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出台的《决定》和配套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实施细则,各项政策更具操作性。科技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大了科技项目招投标力度,首次开展了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的公开拍卖,增加了科技计划立项的公示环节,计划、成果、奖励、技术合同登记等工作均实现了全过程网上管理。

6.自主创新热潮开始形成。国内首台1.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科技成果研发成功。1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奖励,123个项目荣获省级科技奖励。全市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0%,企业专利申请同比增长37%,占职务专利的比重达到57%。经积极争取,中国科学院将与我市共建科技创新园,成为继北京、上海、大连后的第四家院地合作创新基地。促成市政府与浙江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推进了沈鼓、沈重等重点企业的科技创新步伐。

由于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渐突出,市委、市政府将2007年确定为“创新年”,全市各项工作将更加突出科技,突出质量,突出竞争力,以自主创新为强大动力,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速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为此,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创新企业群体培育,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100亿元,同比增长40%;培育和引进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的科技领航型企业20家、科技型企业3000家;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积110万平方米,成立科技投融资机构20家,使全市科技创新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为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