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唯一冠有稀土专业名称的高新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经济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30.8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工业增加值138.5亿元,同比增长32%;技工贸总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30.3%,继续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发展态势。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起点,党中央、国务院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定为国家战略,要求国家级高新区大力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平台。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2006年,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在建设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体系包括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多元的资金投入、良好的人才队伍、多方位的合作平台等各方面内容,为创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了以下工作:
1.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边远地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出适合自己情况的政策措施。2006年,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将成立以来制定的所有政策进行了修订,整合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财政扶持资金的若干规定》、《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技术创新的办法》、《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使用、培养人才办法》、《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规定》、《中共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决定》等十二项政策,以上政策涵盖了财政扶持、人才培养、鼓励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等等各方面,营造出鼓励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优良政策环境,根据以上政策,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2006年5月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分别对创新体系、政策环境、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了近期的主要目标和具体工作,为技术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2.多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投入
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设立了财政扶持资金、创业基金、孵化基金以及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资金等多种扶持资金,加强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到目前为止,财政扶持资金已经累计兑现3.2亿元;创业基金和孵化基金先后支持了30多个创新项目,累计发放资金1000多万元;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资金已累计发放资金188万元,支持了14家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并支持7家企业的研发中心升级到包头市和自治区级中心。以上政策性引导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06年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支出了近7亿元,极大推动了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工艺技术的升级。
3.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
2001年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设立了人才专项基金,针对高新区内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津贴和补贴,到目前累计发放金额已达70多万元、300多人次。同时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专业孵化器还对留学人员和高技术人才创办企业给予政策优惠。有效地增强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区工作的积极性。2005年,高新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31649人,比2000年增加26011人;中高级职称人数达到11897人,比2000年增加5209人;研究开发人员达到7720人,比2000年增加5362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西部地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摇篮。
4.多种形式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必须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技术支持为依托。从2005年起,包头市与中科院和清华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将产业技术工艺进步与中科院和清华大学科研成果结合起来,推进包头市产业技术进步。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抓住这个机会,积极推荐企业参与包头市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的项目合作。2006年6月,包头市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及装备制造业科技项目合同签字仪式在包头稀土高新区举行,包头稀土高新区的包头瑞鑫稀土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分别与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清华大学机械系、清华大学化工系、清华大学材料系和清华大学化工系等院系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项目投资总额达到7000多万元。
从2006年开始,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加强了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和包头稀土研究院的联系和合作,一是建立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研仪器信息网站,将内蒙古科技大学和包头稀土研究院以及其他高新区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仪器设备进行登记,将设备信息在网上发布,方便高新区企业查询和使用。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依托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园网、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信息网和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知识产权数据库,建立开放式的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为稀土高新区企业技术开发提供通畅的信息服务。
此外,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还积极鼓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与其他科研院和单位所进行多方面合作,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设立技术创新项目资金,对产学研合作项目将给予优先支持。
5.多样化、多功能的孵化体系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先后成立了内蒙古留学人员创业园、包头软件园、包头稀土企业孵化器、内蒙古大学科技园以及内蒙古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截至2006年11月,包头稀土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累计进驻企业623多家,目前在孵457家,实现总产值15.1亿元,技工贸总收入26.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5亿元。孵化面积从最初的23800平米发展到现在的近8万平米,构建了一个集中试、科贸、服务、培训与科技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孵化创业环境。
二、以点带面,推进技术创新工作
在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同时,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加强了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科技计划申报等具体工作,发挥了政府在技术创新工作中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1.积极创建企业研发中心
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于2003年出台了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政策,对认定为高新区级、包头市级、自治区级和国家级的工程技术中心,分别给与一定的引导资金,以促进企业技术研发的深入开展。根据以上政策和国家自治区关于建立企业研发中心的有关政策,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深入企业,鼓励那些人员结构、技术条件、设施建设等符合要求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并申报企业研发中心专项。到目前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研发中心已达30家,其中国家级中心1家、自治区级中心家、包头市级中心家。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鼓励发展的稀土及其应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内的主要企业都建立了研发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逐渐成为包头稀土高新区技术创新的领导力量。
2.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
到2006年,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64家,占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8.5%,占包头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91.1%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220.86亿元,占包头稀土高新区总产值的51.3%。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要求,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每年对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复审,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动态管理,保证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进步。
3.加强科技计划的申报和实施
火炬计划项目是国家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把申报和实施火炬计划项目作为推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工作,到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累计实施火炬计划项目63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38项,自治区级火炬计划项目25项。同时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积极申报和实施科技攻关、重点新产品、成果推广和国家技术创新基金等项目,到目前累计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70多项,其中有16个项目立项,获得国家创新基金700万元,其中10个项目获得创新基金创业项目资金200万元的扶持。近几年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每年获得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都达到1000多万元,提高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4.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作为国家级的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鼓励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设立了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建立了“包头国家稀土知识产权信息网”,配备了专人进行管理,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的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平台相联,在此基础上陆续建立稀土专利信息库、稀土专家库、高新技术库等9个信息数据库,面向企业和公众开展专利文献查询和使用服务,并帮助包头稀土研究院、内蒙古稀奥科贮氢材料有限公司和包头市中天宏远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建立专业专利文献数据库,指导制定了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到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企业年均申请国家专利80多项,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
三、今后技术创新工作的重点
科技部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要求,2005年8月科技部召开了国家高新区工作会议,再一次提出了国家高新区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和实现“五个转变”,以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对此,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专门进行了研究,提出稀土高新区要在“十一五”期间促进技术创新、构筑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发展新目标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今后一个时期包头稀土高新区的技术创新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继续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
继续加强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经费。增加财政对技术创新环境建设的支持,营造以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环境。继续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通过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增强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持形成若干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开发机构,提高包头稀土高新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2.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体制
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充分发挥大学院所、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的各自优势,促进科研开发和产业化工作的有机结合和合理分工。鼓励产学研各方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共建科研开发平台、联合培养科技人才。以重点产业领域中的重大科研产业化项目为纽带,通过政策推动,促进大学院所和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
3.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创新服务体系
继续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包括金融、风险投资、担保、技术交易、咨询、评估、知识产权、法律、会计、审计、贸易等内容在内的区域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提升整合科技资源的能力,促进高新区内技术成果转移流畅、中介市场诚信有效、服务配套完善的创新服务环境。以科技创业中心为主体,完善孵化服务功能。推进各个专业孵化器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
4.加强技术创新项目的引进和合作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领域,引进关键技术和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技术合作。在稀土、工程机械、铝铜及深加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领域内,以产业链延伸、产业配套和产业园区招商为重点,加大招商力度。同时要加速稀土产业逐步形成规模,2006年现有的规模以上的稀土企业增速均达到50%以上,2007年将抓好稀土新材料及终端应用产品项目的落地建设,如投资4.6亿元建设的兆瓦级直驱永磁风电机组产业化项目和投资3.9亿元的高性能稀土纳米润滑油项目等等,迅速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真正形成具有包头稀土高新区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包头市及自治区发展做出贡献。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