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强化自主创新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日期: 2007年01月30日 11:55       来源:科技部
【字号: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于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113亿元、285亿元、189亿元、9亿元,近五年年均分别增长33.6%、31.9%、32.1%、39.1%。株洲高新区GDP和财政总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由2001年的8.1%4.9%提高到18.9%17.1%,已经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为株洲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加强自主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政策、创造条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环境

近年来,为落实全国、省和市科技大会精神,结合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要求,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营造创新环境,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发挥引导作用。为响应全国、省和市科技大会号召,落实上级政府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构建创新平台,我区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奖励办法》和《专利实施奖励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株洲高新区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今后株洲高新区科技工作各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一批力度大、可操作性强的激励措施。一科技投入将大幅增长,科技三项费用将按可用财力增长幅度的150%增长;二创新平台建设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加大了成果转化的奖励,对企业创效奖励有了明确规定;四对留住和引进科技人才拿出硬措施,对突出贡献人才发放区级津贴。

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形成创新活力。我们制定了《株洲高新区、天元区人才开发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在人才问题上,坚持来去自由、双向选择原则,确保引得进、留得住、用得着,建立政府引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推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在去年全区科技、人才大会上,我们对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人才管理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了奖励,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是集约利用土地,发展楼宇经济。为了增强土地的投资密度和产出强度,我们大力提倡楼宇经济,设立“楼宇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若干意见》,加大对楼宇经济的培育力度。按照楼宇工业模式的要求和品位,启动天台金谷建设,提升创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促进园工业楼宇品质,推动工业楼宇建设取得阶段性实效。

 

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服务企业自主创新

株洲高新区近几年主要经济指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充分说明了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坚持整合科技资源、搭建自主创新平台,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专业服务。

一是以技术中心为依托,搭建自主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建设各类技术研究机构,共同构筑区域创新能力平台。目前,高新区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企业工程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创新平台建设大大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孕育了一批经济前景好的科技成果。

二是以科技项目为载体,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近几年来,株洲高新区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引领企业技术创新。全区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23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17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6个,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14个,省级火炬计划项目43个,累计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2.3亿元。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近年先后承担“863”项目9个,其中电动汽车领域6个,其设计的电动汽车已稳定运行3年,并成功进入北京市场,在2005年全国软件产业100强企业排名中,列第62位,居湖南省之首。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深化高分子材料、系统结构、工艺技术、检测分析四大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申请专利52项,其中35项已授权。

三是以创业中心为依托,建设技术创新孵化体系。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株洲高新区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一大批尚处于研发阶段的科技项目和创业之初的中小企业精心培育孵化。区内先后建成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小企业促进园等专业化园区。创业服务中心成立12年来,从最初占地面积17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200亩、10万平方米,累计为园区输送毕业企业90余家,现有在孵企业110家,年工业总产值6亿元,年创税收2000万元。创业服务中心已积累孵化资金700万元,并以每年100万元的速度递增。目前,占地100亩、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天台金谷部分建成,预计今年可全部建成。

四是实施专利发展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株洲高新区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企业制定标准、实施专利战略、发挥品牌效应,在90多家企业中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网络,督促78家企业安排了专人专门负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确定了一批试点企业,制定了《专利申请与实施奖励办法》。株洲南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从一项阀门专利入手,先后主编了《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给水排水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应用技术规程》、《膜片式快开排泥阀》等三项行业标准,年销售收入在短短几年里由几万元增长到一个多亿,这在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中非常少见。

五是大力开展科技合作,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从2002年开始,株洲高新区采取了建立项目供需库、组织园区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所开展成果对接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的相互结合。目前,我区成功对接项目152个,其中有17个项目被批准列入国家“863”计划,企业与科研机构对合作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3.4亿元,已有43个项目实现产业化或小批量生产。

 

三、科技招商、特色建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株洲高新区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区,近年来,在我市不均衡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们坚持科技招商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近年来,株洲高新区先后在深圳、上海、北京设立招商处,延伸承接沿海高新技术产业梯度转移的触角;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重点鼓励“863”计划项目、中科院项目、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进区;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以欧洲工业园为载体,探索由株洲高新区管委会和湖南省贸促会共同开发的全新模式。2006年,株洲高新区合同外资1.1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5600万美元;合同引进省外境内资金28.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7亿元。

二是以基地为依托,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特色建园,将3个园区定位于不同的产业,河西示范园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生物医药和化学建材产业,田心高科园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董家高科园重点发展航机陆用和健康食品产业。我们在2000年建立了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传感技术产业基地2004年建立了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构建了“一区三园多基地”的发展格局。2006年,三大产业基地实现产值135亿元,占我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71.4%。

三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四大主导产业。到2006年末,全区工业企业发展到301家,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装备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以自动控制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体的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一批龙头企业在所在行业中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成功获得“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称号;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力机车是国内最快的电力机车,主干线市场占有率达70%;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大力倡导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基地。

四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布局的工业城市,拥有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近年来,国有企业不断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纷纷把剥离出来的优质资产、新建的高新技术开发项目落户高新区。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连续三年翻番,2006年完成7.6亿元,目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高性能精密硬质合金可转位刀具研发、生产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