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发挥军转民特色 打造产业集群(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日期: 2007年01月30日 11:51       来源:科技部
【字号:

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来,绵阳高新区深入贯彻大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加强自主创新摆在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绵阳雄厚的国防军工科技实力和军转民潜力,大力发展军转民产业,打造具有军转民特色的产业集群,推进“二次创业”。

 

一、发挥军转民特色,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按照科技部分类指导原则,突出军转民特色是绵阳高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绵阳不仅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一批重要的军工科研院所,而且还有长虹公司、九洲集团等一批重要的军转民企业。绵阳高新区充分依托这些军工龙头企业和国家级军转民产业化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配套产业链,推动了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依托绵阳军转民电子企业优势,打造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以长虹公司、九洲集团等军转民龙头企业为重点,围绕国家数字视听产业园建设,开展科技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大力支持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该公司经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突破PDP平板显示屏核心技术、面向信息家电的嵌入式软件技术,提高企业设计、新工艺、新材料的集成能力,成为信息家电领域的龙

头企业,使绵阳高新区成为长虹公司进军世界工业500强的战略基地。

支持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突破基于无线网络节点的信息感知和数据融合技术,加快数字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集成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与光电子元器件技术开发。

同时,我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配套企业,已形成以长虹、九洲为主体,配套企业齐头并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其配套企业包括凯路微电子、艾博科技、江海电子、资江电子等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预计到2010年,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可实现年产值400亿元。

(二)依托绵阳军工科研院所新材料研发的技术优势,打造西部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充分发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新材料研发优势,大力发展磁性材料、特种工程塑料、超微粉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目前已经形成以西磁科技、高德数码、赛茂公司、东方特种工程塑料、仁智奇微新材料公司等为代表的新材料高科技企业。

同时,以磁性材料为发展重点,打造磁性材料产业集群,以省级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开展科技攻关,突破稀土永磁低氧生产工艺、磁电集成组件生产技术、低钕纳米晶快淬钕铁硼磁粉、高性能快淬钕铁硼磁粉与磁体等技术。加快建设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搭建磁性材料分析与测量、标准技术平台。预计到2010年,磁材集群企业达到40家,年产值60亿元。

(三)依托现有生物医药技术优势,打造西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为技术依托,扶持绵阳高新区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辉阳生命、金星药业、天达康药业等企业,发展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药物、生化药物、植化药物及生物制品;同时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的作用,大力孵化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企业。预计到2010年,生物医药产业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四)依托两个国家环保中心,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以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大力发展污水处理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究、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的设计、系统集成。预计到2010年,环保产业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制定鼓励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

为促进军转民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绵阳高新区制定了《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的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2加强中介和孵化体系建设,促进军转民成果转化

对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国家级数字视听产业园、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绵阳科技城生产力促进中心、绵阳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并完善共享研发平台,加强统筹协调,更好的发挥各个综合性、专业性的孵化机构和中介机构的作用,为军转民科研成果的孵化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3加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发挥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区内企业特别是规模大、研发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建研发中心,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积极开展各类项目申报工作,促进产学研结合

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创新基金、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协助企业和军工科研院所联合开展项目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绵阳高新区2006年共组织申报各类项目100余项,获批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

5畅通投融资渠道,不失时机地催生并扩大项目

通过积极引入风险基金、完善技术产权交易机制、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军转民产业化领域等措施,畅通投融资渠道,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6依托军工科研院所,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

充分发挥军工科研院所人才集聚优势,为提高军转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截至目前,绵阳高新区已累计引进各级各类高级人才4600余人,其中博士190余人,硕士180余人。

“十一五”期间,绵阳高新区将继续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有效地将军工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努力实现高新区又好又快的发展,把高新区建设成为绵阳科技城的产业聚集地、创新基地、对外开放窗口和重要经济增长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