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核心竞争力 努力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日期: 2007年01月30日 11:49       来源:科技部
【字号: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科研咨询、工程监理、资本经营、金融信托和外经外贸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属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全公司现有31家成员企业,在职职工28.4万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0万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技术专家29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施工队伍遍布除台湾省外的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000多个县市,并在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稳定的市场。总公司年营业额1600亿元。目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6位,在亚洲建筑企业排名第一位,在全球最大承包商中排名第4位。20065月和7月,公司首次入选“世界品牌500强”和“世界企业500强”,分别名列第476位和第441位。

近年来,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指引下,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产业改造和技术升级,在推进关键领域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总公司持续跨越发展和确立中国建筑业龙头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公司近年来在科技进步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大科技”格局

1997年,总公司首届科技大会提出了建立“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总工程师全面负责,以科技人员为骨干,全体职工广泛参与,科研、设计、施工、制造紧密配合,齐心协力推进科技进步”的大科技格局构想。多年来,在深入推进大科技格局过程中,总公司努力构建和完善科技发展战略体系,建立科技进步领导体制,落实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带头作用,瞄准本行业具有突破性的关键技术,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均确定了科技进步要抓好的十大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集中力量在重点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总公司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加快企业改革,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创新体系

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逐步建立了以科技经营一体化、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方向,以提高技术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技术创新机制。一是建立了以总公司技术中心为龙头、各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为主体、各专业研发中心和区域研发中心为骨干的“二级四层”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建立了资金保障机制。总公司、各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根据企业当年完成产值总量按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经费,用于研究和产业化的投入。三是建立科技激励机制。各单位相继制定了科技奖励政策和办法,有效地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围绕企业发展,瞄准创新目标,大力推进“四大战略”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围绕总公司科技发展目标,瞄准本行业具有突破性带动性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四大创新战略”。一是实施领先创新战略。在线、桥、隧、电气化、道岔等专业关键技术上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使其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二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制定品牌战略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通过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工程和产品质量,打造出技术含量高、充分体现企业特色的中铁品牌。2006年,“中铁工程”品牌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名列第7位,品牌价值518.76亿元人民币。三是实施联合开发战略。充分发挥总公司集科研、设计、施工、制造于一体的优势,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国际著名企业合作,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四是实施专利战略。努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迅速提高全公司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十五”期间全公司有73项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四、增强主体意识,落实主体地位,切实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意识,努力实现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深刻转变。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加大研究力度和投入,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关键领域拥有更多的自主的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中自主研发的2200吨“小天鹅”号和3000吨“天一号”工程起重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结合国家“863”计划项目的实施,建立了盾构科研基地、TBM盾构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多功能盾构试验平台和盾构刀盘装置、盘形滚刀、切削与测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7项国家专利。总公司所属二院、八局、五局参建的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碴轨道试验段——遂渝铁路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综合实车试验动车组、货物列车试验最高时速分别达到232.13公里和141公里。试验表明,中国首条无碴轨道建设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研制并成功应用的高速铁路900T级大型运架设备、跨区间无缝线路成套设备、板式和双块式无碴轨道铺装成套设备、12#18#可动心高速道岔等,均表明了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二是注重集成创新。总公司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结合国情、路情进行单项技术的二次集成开发。在京秦铁路扩能建设中,研究开发了大容量、高电压供电系统,提高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形成了系列产品和成套技术。大秦铁路单元万吨重载铁路牵引供电技术、广深准高速电气化铁路修建技术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使我国电气化铁路修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新奥法原理和先进的钻爆设备,从60年代成昆线的隧道手持风钻打眼放炮,到80年代衡广复线的大瑶山隧道开挖、衬砌、装运三条机械化作业线,再到90年代西康铁路秦岭隧道的TBM全断面掘进,形成了中国隧道建设的三个里程碑,使我国山岭隧道修建水平从落后国外30年一跃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针对我国城市地铁明挖法在繁华地区的制约,通过自主创新,首创了浅埋暗挖法,建成了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工程,开创了我国城市地铁浅埋暗挖修建技术的先河,并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成都、杭州、上海、西安、武汉等城市的地铁和市政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地铁和市政地下工程建设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京津城际、武广、郑西等客运专线建设中,各单位对引进的国外技术进行系统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五、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协同共赢发展,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积极推进总公司及成员企业与科研院所、大学建立互动、互补、互利、互惠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平台,通过战略合作、组建股份制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模式,形成开放式的科研长效机制,对重大课题组织招标,由专家评议,提高研发质量和成果水平。几年内总公司先后与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本着共同发展、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科技开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形成产、学、研联合开发的长效机制。如先后与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签署了《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的批准,三年内先后有三位博士进入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分别针对隧道施工、管理、技术、经营全面信息化、国企改制和BOT总承包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六、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我们把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根本举措,作为推动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做到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国内外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牢固树立科技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人力资源的观念,从战略上看待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力资源的重点来开发,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来考虑,形成科技人才资源的资本意识,优化配置,协调发展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有意识地将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人员安排到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项目中锻炼培养,围绕先进技术的使用,加快培养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专家人才。以重大科技项目引进为依托,大力提高先进科技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应用型专家人才。以老一辈专家、学者为依托,围绕建筑科技基础研究,加强培养高层次科技理论人才。大胆启用中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充分发挥总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加强对高层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选拔。通过以上措施,为企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