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自主创新是海信的生命力(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 2007年01月30日 11:43       来源:科技部
【字号:

  海信是地方国有企业,成立于1969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拥有多媒体、家电、通讯、IT四大主导产业,拥有海信、科龙、容声3个中国驰名商标的跨国企业集团。2006年,海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利税21亿元。多年来,海信坚持技术立企,走出了一条以技术创新支撑企业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2006年,海信被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确定为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海信以突出的创新和管理荣膺第一名。

  一、自主创新导演海信的发展

  长期以来,海信基本上都保持在每年25%左右的发展速度,并且企业的效益一直与规模保持同步增长,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都保持着稳定的发展速度,技术创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96年,国内市场出现电视价格大战。海信则鲜明提出并一直坚持技术立企的战略,不打价格战,看准彩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向彩电技术的上游进军,成立数字技术研究所,紧接着成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为海信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后,海信又借助彩电业每一次的技术与产品升级机遇,逐步确立起在行业的地位。1997年,海信即开始积累平板电视、数字电视、芯片技术等,使我们的电视占有率从中国市场的后位排名跃居到目前的第一位,平板电视的占有率在国内市场自取代外国品牌以来已遥遥领先两年多的时间。这不是依靠过度的企业宣传或高超的市场推广换来的结果,而是依靠海信产品的功能与性能优于他人、超前于他人,这恰恰是技术创新能力带来的。

  进入21世纪,海信更是强化了前瞻性研发工作。我们在2003年和青岛市科技局合建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并随之开始了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努力。2004年,海信列入科技部的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试点单位。在市级重点实验室运营3年多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凝练建设数字多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在该领域,海信发起和参与了IGRS、AVS、TD-SCDMA等3个技术产业联盟;在电视核心芯片、网络家电(数字社区)、显示终端(液晶背光源)、3G通信、智能交通等方面都承担了较多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代表国家水平的创新成果。

  二、投入创新支撑海信的跨越

  自主创新是长期工程,需要巨额的投入,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多年来,海信坚持了先做强,后做大的发展道路,在很多企业紧抓市场机会,拼命做大的时候,对技术创新进行了巨额的投入。对技术创新的执着,使我们作了很多取舍,如宁可失去市场机遇,也不过度投资;宁可失去市场份额,也不过度库存等。在九十年代前半段,行业对技术投入还比较小的时候(大部分企业的投入不到1%时),海信的年投入就在3%左右,后来逐渐增长到5%。近几年,海信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10—20亿之间。在未来的几年里,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将保证在销售收入的5%以上。
在海信,既要解决短期的市场生存问题,也要解决远期的创新发展问题。客观地说,海信还没有更多的垄断技术,不可能获得垄断利润,因此不可能向国外大公司那样在技术和市场推广上同时做较大的投入。多年来我们相对减少了市场推广的费用,尽量保证技术研发投入。我们的信芯研发,在近5年的时间里,集团年复一年向这样一个不带来效益的项目进行投资,因为这是关系到海信向视听领域上游技术和产业拓展,摆脱国外垄断技术控制的战略抉择。前年信芯成功推出,而竞争对手没有相当的成果出现,客观上形成了海信产品鹤立鸡群的局面,从而带动了海信电视全面的销售增长。应该承认,是我们在原始性创新的巨大投入最终反映到科技品牌的提升,全面带动了海信产品的销售。

  目前,海信电视已经做到国内销售额第一位,空调和冰箱都在国内名列前茅,手机和软件的研发也走在国内前列,智能交通则领先国外大公司,中标北京数字奥运工程。应该说,是研发投入支撑了海信的跨越。

  三、人才创新激发海信的能量

  在诸多的技术研发条件中,人才永远是第一要素。市场机制下的“海信”已经生存了十几年,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我们用“求人、用人、育人、晋人、留人”五大主题来完成一个“人本海信”。稳定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节省成本的一种方式。
  海信是靠什么让他们留下来呢?是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氛围留人。海信很早就已经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在92年我们就开始建立了人才特区,研发人员成为企业收入最高的群体,当时达到了集团人均收入3倍以上,目前更是在5、6倍以上。
  海信建立创新机制之后,就可以把最好的员工招进研发岗位。我们制定并实施了有效的海信科技奖励制度:如每年评选并奖励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标兵。在海信集团每五周年一次的庆典活动中,每次都要重点表彰海信的十大科技带头人,这些在海信的自主研发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员,已成为海信最为耀眼的明星。我们创造了独立于管理岗位的研发专家升迁通道,专家最高可达副总裁的收入标准,解决了如果你不当领导就永远拿不到高收入、最后专家型的人也要往“官”上靠的问题。2005年,山东省首批面向企业的自主研发学术带头人“泰山学者”,海信数字多媒体技术岗位成为工业界的第一位。
  氛围留人是要形成一个重视创新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处在各层面的员工都来坚定落实这个战略。海信尤其推崇自下而上的氛围建设。
  海信的很多较大的项目都是中层以下的员工主动做的,而不是集团公司决策干的。如开发芯片,当时项目组可以选微处理器,也可以选解码芯片,但他们偏偏选了一个技术难度最大的高清图像处理芯片。这个团队人员非常年轻,当时也不到30岁,他们历经了1600个日日夜夜,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做一件过程中没有阶段性成果,最终可能失败的项目。因为原创性项目结果就是0和1的关系,要么成功,要么彻底失败,失败了就将在职业生涯上记下5年无任何研发成果的经历,这是绝大多数人无力承担的。如果没有相当的境界确实是很难投入这样的项目。这种动力源于企业的追求,这些人为什么能够这样做,除了自身的素质,我们不得不承认海信的这种技术氛围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氛围激励了研发人员敢于向原创性项目挑战。有了这样的机制和氛围,信芯一次流片成功。去年底,“信芯”二代(SOC级)也流片完成。
  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自主创新是海信的生命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必然是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不动摇的企业。去年全国科技大会胜利召开,国家也出台了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60条配套政策,我们非常兴奋。今天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我们坚信,随着环境的改善,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会有更好的成果,海信也一定能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