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工作会议1月29日在京召开,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欢欣鼓舞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年初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指出了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各族各界人民、万千科技大军,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信心百倍地向着新时期的新目标,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2006年也是全面启动“十一五”科技工作的一年,是科技事业迈上新台阶的一年。为保证“十一五”科技工作在新框架下运行,国家科技计划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设立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公益科技经费与工业科技经费的比例调整到5∶5,设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计划并与科技基本计划并列,发布“十一五”科技规划,各专项计划和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2006年的各项科技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在前沿技术领域,“歼十”战机、“龙芯2号”64位高性能通用芯片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4位。在基础研究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模在去年基础上增加32%,973计划增加20%,启动了蛋白质、量子调控、纳米、发育与生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数上升到世界第4位。在农村和社会科技工作方面,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和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工作,实施粮食丰产工程,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公共科技供给能力,在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落实经费超过100亿元。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推动国家高新区产业化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工程,开展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引导支持软件、材料、标准等若干重点领域形成产学研联盟。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经过五年的艰苦谈判,我国正式加入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计划),这是继“伽利略计划”后我国加入的又一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启动,这是由中国政府发起的首个国际大科学、大工程合作计划。
我国科技事业进入了重要的跃升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迅速缩小,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科技界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结果。
历史的脚步踏入了2007年,我们面前的道路更加宽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任务更加艰巨。一是要在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有新突破,既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又必须坚持产学研的结合。二是要在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方面有新突破,加快落实《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结合实际需要在财政、金融、投资和消费政策等方面做及时调整。三是要在加强科技宏观管理方面有新突破,建立协调有力的科技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地方之间的协调,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协调制度,建立科技部门参与制定经济政策的机制。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迫切需要我们竭力解决阻碍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已经积累的科技基础和能力,有效把握全球新科技革命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大好机遇,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伟大进程。此次科技工作会议将对2007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我们相信,在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在又一个科学的春天里,只要全国科技界一心一意谋创新,聚精会神抓落实,我们就一定能够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
(科技日报)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