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安徽:2009年工作进展及成效
日期: 2010年01月04日 11:03       来源:科技部
【字号:

    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在科技部的指导支持下,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突出推进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可以概括为“五个新”:
    1、区域创新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加速推进,开局良好,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在示范带动全省创新发展方面取得“八个50%以上”的突出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增加值占全省的54.8%和54.2%,专利申请、授权量占全省的54.7%和63.6%,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省的68%和59.7%,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数占全省的66%,争取国家科技创新资金数占全省的85%以上。经报国务院同意,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将合肥科技创新试点工作拓展到芜湖、蚌埠区域,推进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
    2、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新进步。全省成为首批3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之一。新增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试点企业数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以奇瑞汽车等18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为龙头,11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梯队。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00多家。新增选“两院”院士4名,实现了地方企业推荐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零的突破,中科大和奇瑞公司成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排位在全国分别上升2位、5位。全省企业创新由“五个60%以上”上升到“五个70%以上”,即70.6%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73%的科技活动人员在企业,71.9%的R&D经费源于企业,75.3%的省级科技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72%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
    3、科技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省政府印发《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省领导建立牵头联系制度,指导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围绕新兴产业培育技术需求,对省11个重大科技专项进行调整,组织实施新兴产业创新培育专项。在合芜蚌试验区重点实施平板显示器件等26个重大新兴产业化和双离合自动变速箱等15个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筛选凝练60个重大项目申报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着力突破一批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科技成果。海螺集团纯低温余热发电智能化集散控制系统成功开发应用,丰原集团木糖醇联产柠檬酸试生产,奇瑞A5油电弱混合动力轿车上市,安凯纯电动客车进入商用化阶段,讯飞畅言语音教学软件在全省推广。全省新产品开发较上年增长近40%。
    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规划启动了合肥试点市核心示范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科研集群基地、孵化基地、产业基地建设,推进芜湖、蚌埠高新区升格国家级和马鞍山、铜陵等省级高新区筹建工作。支持新建合肥公共安全、平板显示等特色产业基地,芜湖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滁州现代家电等4家基地成为国家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建孵化器面积21万平米,集聚了一大批企业入驻孵化。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8家,总数近千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1%、24.2%;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6.3%,增幅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2.5个百分点。
    5、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新进展。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在创新投融资体系、产学研一体建设、科技资源整合、创新政策落实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省及合芜蚌三市分别设立了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省引导基金已确定参股创投基金达10支,资金募集规模将达30多亿元。启动开展股权质押、专利权质押贷款等新型融资方式试点工作。指导成立特种橡胶材料及制品、汽车电子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联络员、特聘员服务企业。推动中电集团38所与中科大等合作共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合肥工大和江汽集团等联合组建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大力推进“科技路路通”总中心、分中心、服务站三级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建立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的创新政策落实督查机制,重点推进合芜蚌试验区、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