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2009年目标任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10月份全省专利申请46432件,同比增长7.96%,授权25427件,同比增长17.2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067件,授权2211件。青岛、潍坊、东营三市被命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预计全年可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400多项。中创软件、浪潮集团等企业和单位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取得了如意纺、浪潮桌面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在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方面有望实现重大突破,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有望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将改变我省自矮孟牛项目以来十二年没有获得该奖项的历史,如意集团、南车四方有望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重大专项成效显著。8月份,省政府下发《关于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扩大内需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专项,以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和重大创新产品为突破口,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发展潜力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已有较好基础、对扩大内需能够产生直接作用、可以尽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重点项目,以省市财政资金为纽带,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带动企业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实现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今年我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资金由1亿元增加到2亿元,在高性能计算机与应用软件、新材料、风能利用等领域优先安排了57个重大专项,带动大量金融社会资本注入,大幅度提升了我省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逆势增长。1-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9221.23亿元,同比增长15.0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2.51%,比年初提高1.78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035.80亿元,占规模以上项目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5.7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995.5亿元,17个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与上年比全部实现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可实现增长2%的目标。创新型园区建设步伐取得实质性进展。威海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14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0家,省级示范19家。
四、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正式成立,中科院驻鲁科研院所从过去一个所增加到现在的三个所,为下一步争取设立中科院山东分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正式落户我省,科技部将投入2亿元支持平台建设,为建设医药科技强省奠定了基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威海广泰空港地面设备、潍柴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金正大国家缓释肥等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评审,使我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8家,位居全国第二位。创新型企业建设取得新实效,我省共有6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创新型企业,11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
五、农村与海洋科技保持新优势。继续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夏粮实现连续七年增产。“良种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济麦22”小麦新品种亩产789.9公斤,创造了我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农村信息化工作进展顺利,有望成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初步完成。“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批复,将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省海洋领域的院士增至20名。“我国近海藻华灾害演变机制与生态安全”等三个“973计划”海洋项目获准立项,至此,落户山东的“973”计划海洋项目达到15项,我省的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体系雏形已基本形成。
六、国内外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省政府与中科院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科技部进行了省部会商第二次工作会议。目前,中科院光电院、软件所已在青岛设立研发基地,中科院兰化所山东分中心落户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大批中科院重要科技成果转入我省。积极吸引院士及其团队为我省企业创新服务,首批设立了60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吸引进站院士70人,与院士及其团队合作项目127项,不完全统计,合作项目经费投入21.59亿,预计年产生效益88.58亿,预计年实现税收18.29亿。与IBM就共建“山东-IBM联合研究院”基本达成共识,双方将在农村信息化、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等诸多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山东省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建设方案基本确定。
尽管09年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力度还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的力度不够,09年省重大专项资金仅有2亿元,而江苏省07年就已达到10亿元,与广东、浙江等省也有很大差距。08年山东R&D经费支出433.7亿元,占GDP的1.4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江苏580.9亿元、北京550.3亿元、广东502.6亿元还有一定差距(09年统计数据未出炉)。二是高新技术增幅难度较大。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今年1-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07%,增幅比去年同比回落15.94个百分点。三是科技体制机制尚需完善,科技与经济、金融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主动地为社会发展服务,经济主动转向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力度不够。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仍需探索。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