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北京:推进“科技北京”建设,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日期: 2010年01月05日 10:02       来源:科技部
【字号:

    2009年,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科技部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将科技创新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制定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和重点产业振兴方案,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首都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2009年前三季度,北京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777.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8%。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67.9亿元,同比增长17.7%;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42.9亿元,同比增长15.5%。1-11月,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1116.6亿元,同比增长23.6%。
    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北京市政府与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共同成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成立建设中关村示范区领导小组和“科技北京”建设协调工作小组,建立健全“科技北京”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制定帮扶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金融业发展共3个方面66条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政府资金投入方式的重大改革,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府资金股权投资和股权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在全国首家实质性推进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政府采购订单金额33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200家单位参加股权激励改革试点;100家单位参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经费列支间接费用试点。
    二、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实施“2812科技北京建设工程”
    支持在京单位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主管市领导牵头、市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重大专项对接工作;在科技管理部门设立“重大专项办公室”,具体推进对接工作;制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配套资金管理办法》,对在京产业化项目给予配套支持。
    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制定实施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都市型工业等6大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推进自主创新,推动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开展食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安全生产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选取发病率高、治疗费用高、死亡率高的10类重大疾病,开展适宜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决策研究和疫苗研制等工作;围绕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组织攻关,建设“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和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的工程化开发和示范应用取得突破;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游园展览展示工作。
    三、整合创新资源,服务企业创新
    推动成立首都工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等30个产业技术联盟,涉及500个成员单位。与中央单位共建12个“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整合1.3万台(套)价值约76.3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形成促进首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实施“科技人员进企业‘十百千’行动”,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型企业试点累计305家,为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奠定了基础。
    四、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实施
    初步建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情报系统”。成立“中国技术交易所”和“北京国家技术交易中心”。推动与中科院、国防科工集团等中央单位的科技合作。推动中科院绿色制版技术等重大科技成果在京实现产业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