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行业技术水平为目标,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为重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强化创新创业人才支撑,着力发展创新创业平台,着力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推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提供重要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四个一”的发展战略,即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一批千亿元级工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推动形成区域竞相发展、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重大科技工程组织实施,科技要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创新驱动力。一是围绕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实施科技成果孵化园区建设工程。结合河北省国家级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抓好三河、广阳、安次、涿州、涿鹿5个科技成果孵化园区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要求,努力将孵化园区打造成集成果转化、中试开发、产业化、技术交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科技园区。加速环首都科技谷、廊坊科技谷的建设进程,制定更加优惠政策,吸引国家级大院、大所、高校和大企业积极参与,逐步发展成为新兴产业技术转移基地。二是围绕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和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加强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面向高速动车、电动汽车、钒钛、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年内组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围绕重大装备研制、工艺改造提升、产业关键技术等,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促进产业提档次、产品上水平、企业增效益。研究编制《河北省海洋技术及产业发展规划》,抓好重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实施曹妃甸工业区浓海水提钾示范工程,提升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围绕培育千亿级工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抓好科技园区和科技型大集团、大企业建设。促进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燕郊4个国家级高新区上水平,加快培育沧州、涿鹿等一批省级高新区,力争“十二五”期间打造一批千亿元级和百亿元级高新区。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提高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重点发展英利、晶龙、长城客车等一批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制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紧紧抓发展机遇,做好超前部署,加强重点突破,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强规划指导。河北在光伏产业、风电装备产业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竞争力,生物医药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半导体照明(LED)、卫星导航、液晶显示(LCD)等方面发展潜力巨大。制定依靠自主创新推动新能源装备发展的政策,做好生物技术及制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在科技项目、创新平台、人才团队等方面强化支撑,着力构筑科技创新高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局部强势。二是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针对河北新兴产业技术链不健全、重大装备生产能力低等问题,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重点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方面,组织实施非晶带材、纯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开发前景的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努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战略性产品和重大装备,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依托唐山轨道客车集团、涿州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电科54和13所、华北制药等重点企业和大院大所,重点抓好唐山中国动车城、石家庄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保定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等建设,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和优势科技资源聚集。加快培育以新兴产业技术产品为创新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企业上市、加强政策扶持等综合措施,引导企业将更多研发资金投向基础创新和新兴产业,努力解决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四是加强科技工程示范。积极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产品的发展空间,不断释放市场潜力。支持唐山国家“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尽快达到1480辆的运行规模。抓好石家庄和保定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和“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实施,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工程示范内容,提高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三、壮大产业技术支撑大平台 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加快建设一批服务产业的新型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支撑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启动实施钢铁产业技术升级工程。充分利用好“河北省钢铁行业技术升级专项资金”与“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钢铁联合研究基金”,开展共性关键技术、重大装备、节能减排技术等研发与示范。二是围绕河北省钢铁、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和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建设十大工业技术研究院。三是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工程。重点围绕钢铁、电子信息、石化、新能源等产业,启动建设2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抗生素、维生素、钢铁循环利用等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能力、强服务、上水平,争取在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等优势产业领域,创建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是继续抓好工业企业科技、专利对标和产业技术路线图示范应用工作。在巩固科技创新、专利对标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对标规模,提高对标水平,引导向创新型企业发展。利用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成果,加快组织示范推广,启动第二批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 四、加快农业和民生科技创新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办好改善民生十件实事的重要部署,增强科技支撑,加大科技强农惠民力度。一是实施现代种业培育示范工程。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对前3年内通过省或国家法定机构审(鉴)定,小麦和玉米年度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棉花和谷子年度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的,将选择重点给予资金补助。加快推进蔬菜产业上档升级,重点推进环首都15个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县建设。提高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能力,结合全省4000万亩粮食核心生产区建设,以粮食单产提高到660斤为目标,加强小麦、玉米、杂粮等技术集成创新,抓好100万亩新品种和综合技术示范区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一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二是深入实施“两山科技工程”。 围绕绿色果品、生态养殖、功能杂粮、地道药材、生物质能源、生态观光旅游、山区设施农业等7大产业,加强山区现代农业技术及装备研发与示范推广,抓好100个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开发30个山区知名品牌农产品。加强山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创建10个创新先行区。三是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抓好医药新产品研制,重点研发抗生素类新型高端制剂等品种二次开发、中药新品种研发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降低百姓用药成本。推进资源环境改善与公共安全,抓好铁尾矿大宗利用、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综合调控、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等一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五、实施科技招商行动 经省政府同意,省科技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科技招商工作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指导意见》,以科技招商为带动,促进科技大开放、大合作,积极服务于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拓宽招商内容。在河北环首都地区建立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打造新的产业群;引进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提升产业竞争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争取一批国内外高水平研发中心落户河北,引进一批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合作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等技术服务机构。二是扩大招商对象。全面开展与中关村科技园的合作;深化与国家“两院”、中央转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集团、京津国家重点高校及大学科技园的合作,吸引实验室、研发中心、科研团队,进驻河北高新区、科技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加强与国家军工集团、军工院校及所属院所的合作;积极开展面向世界500强的合作。三是推进冀台科技合作。举办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冀台科技论坛。支持企业与台湾开展汽车电子、光电技术等科技合作,推动在廊坊、保定建立冀台科技产业园。 六、加速科技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 针对河北实际,把科技创新型团队培育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关键,切实加强科技人才培育工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是实施重点引智工程。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河北院士联谊会为平台,进一步推动与“两院”院士的合作,启动第二批“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实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省级特聘专家”制度。二是建设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基地。实施一批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重点项目,争取国家973计划更多支持。自然基金计划人才培养项目向35岁以下人员倾斜,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鼓励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各项资金对高层次人才承担的项目进行投入,在科技奖励上向科技创业型领军人才倾斜。四是开展第二批省级科普基地认定工作,积极申报一批国家级科普基地,组建一批专职或兼职科普团队,继续组织实施科普展教资源开发原创与共享专项。 七、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推进创新成果产权化、专利技术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常态化,加快形成知识产权竞争优势。一是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积极与商业性银行签署《专利质押贷款合作框架协议》,培育发展专利评估担保中介服务机构,争取石家庄、邯郸市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二是开展专利提升行动。在48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园区,选择1000家“零专利”工业企业作为试点,年内消除“零专利”工业企业300家以上。三是抓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和示范。继续推进全省330家企事业单位和35个县(市、区)的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作,积极做好长城汽车等20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鹿泉等5个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和石家庄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工作,争取保定、邯郸以及3个县、2个园区列入国家试点。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年内认定“无假冒专利示范单位”200家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