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力推进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基地。落实创新城优惠政策,出台实施细则,设计有关创新、营商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良好机制,形成高效、专业、和谐的管理体制,打造创新城独特、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创新城入驻项目评审委员会,确保入驻项目的一流水平。加快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提升创新城公共科技服务功能。选址建设科学中心,集成创新孵化、知识产权、科技交流、成果转化、科技投融资等功能。梳理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引进大连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对外科技交流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等科技公共设施、服务平台、中介机构落户创新城。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举办香港招商说明会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吸引一批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研发中心或运营中心入驻。实施低碳科普公园、生态住宅等一批重点生态项目,突出创新城生态特色。5月举办创新城开城仪式,以国际化标准筹备,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快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大连都市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建设,组织孵化器持股孵化,拓宽在孵企业融资渠道。
2、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紧紧抓住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发展壮大新能源、半导体照明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入开展“十城千辆”、“十城万盏”、“金太阳”等国家科技示范工程,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与核心技术,开发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重大产品,创造有效市场需求,全力培育以新能源、半导体照明、数控、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力度,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培育100家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3、贯彻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实施《大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风电、光电子、数控机床、造船等优势领域实施一批核心专利创造和转化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建设,加大专利申请补贴力度,重点支持发明专利和PCT专利申请,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中的主体作用,从源头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筹建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4、大力发展农业和民生科技,助推和谐社会建设。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风险推广、联盟搭建等行动计划,建立涵盖水产、畜牧、蔬菜、花卉、水果五大产业,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业科技队伍;发展涉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解决海珍品健康养殖、特色水果选育等种养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保障优势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攻关,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等有效模式,加快推广一批生态环保、高效节能先进科技成果,实施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示范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择优支持若干重点医疗专科提升科技水平,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5、广泛吸纳创新资源,加快开放式创新步伐。结合全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开展银企合作与对接,引进创业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完善制度保障和市场机制,建立科技投融资平台,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以重点科技型企业为依托,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开展国际科技招商,吸引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创新要素来连,将大连市打造成东北地区开放式创新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