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杭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日期: 2014年01月08日 11:04       来源:科技部
【字号:

  2013年,杭州科技工作在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为重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1-11月,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2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59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1家;专利申请52655件、授权3877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55件;承担国家重大专项21项,获国拨经费1.08亿元;技术市场实现交易额66.87亿元。2012年杭州创新指数为112.05。2013年5月,科技部批复杭州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以政策引导为重点,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一是落实市委《关于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制订“8+1”创新体系相关政策,强化“区、县(市)创新发展专项考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等政策导向。二是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目标,推进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期“一区两城三园”创新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实施“聚焦高新,促进创新”战略,支持杭州高新开发区争创国家自主创新区核心区的若干意见》。三是推进杭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参加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认定3个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园区、10家示范企业和2个公共服务平台。
  (二)以企业培育为抓手,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28家,新增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12家。在本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将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权下放到区、县(市)。二是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大学生创业,新认定雏鹰企业153家、青蓝企业100家。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五个一”活动,组建“爬山虎”中小微企业联盟。起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培育工程(蒲公英计划)实施意见》。三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进大院名校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载体6家。《杭州市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经市政府同意批准实施,每年专项支持两城各1亿,连续4年。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一是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方式改革。制订2013年工业和科技重大创新项目的评审办法,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高校院所、大中企业参与,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7项创新链产业链结合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62项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二是深化科技资金配置方式改革。深化科技金融结合,至11月底,市创投引导基金阶段参股合作累计投资杭州项目86个,投资额21.4亿元。今年3月,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连续第4年被中国有限合伙人协会评为“年度十佳政府引导基金”,得到科技部、财政部的肯定。研究制订“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周转金管理办法”、“蒲公英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联合天使担保风险池”在12个区、县(市)基础上拓展到钱江开发区。
  (四)以示范创建为主线,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高新区(滨江)和西湖区分别进入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强县”行列。制定实施《关于开展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清零工作的意见》。举办2013“市长杯”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2013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设立“中国杭州(制笔)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成立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等7家中国(杭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
  (五)以平台建设为载体,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一是加快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在五县(市)成立分中心,并设立“科技创新示范服务站”和“科技创新联络员”,引入“浙江工业大学杭州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二是组织参加“2013浙江省技术成果拍卖交易暨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制定网上技术交易成果转化项目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三是推进高新区、青山湖和未来科技城等市“十大科技平台”建设,千岛湖、新安江科技城获市政府批复。发布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服务指南,制定平台提供消费券服务具体办法。新建3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二、2014年科技工作思路和重点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市场成果交易、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三个专项行动,开展以“一个导向、三个体系、六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136行动计划(即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导向,构建科技投入支撑、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创新服务三大体系,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环境优化、知识产权提升、创新人才集聚六大工程)。
  (一)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一是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与质量
  推荐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加值等科技产出增速高于全市工业企业。二是提升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成活率与成长性。在“雏鹰”、“青蓝”计划基础上,实施“杭州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培育工程(蒲公英计划),引导企业创造、吸纳、承接和转化科技成果,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000家。三是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与核心竞争力。鼓励科技型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协同创新产业资源,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一是打造产业集聚平台
  加快建设“一区两城三园”的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在杭州国家高新区内开展“先行先试”,发挥杭州高新区在创新创业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二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分中心、创新服务联络站和联络员三级服务体系。加快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各类主体兴办创业苗圃、孵化器和加速器。三是打造成果交易平台。培育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办好技术交易市场和“知识市场”,加快网上网下协同发展,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
  (三)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基地
  围绕杭州重点发展的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文化创意等十大产业,立足区、县(市)特色,发展智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碳酸钙产业、光通讯产业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培育、孵化和壮大。二是开展集群试点创建。根据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定管理办法》,推进高新区(滨江)国家数字安防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形成千亿级的新兴产业集群打好基础。三是强化重大项目带动。组织实施创新链产业链结合的重大攻关专项,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形成和储备制度,加快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四)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一是完善政策导向机制
  推进浙江省技术创新工程杭州试点工作,落实区、县(市)创新发展考评细则、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等,加快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设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城市试点,加大“拨改贷、拨改投、拨改保”等科技间接投入力度。拓展中小企业融资周转业务,设立蒲公英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扩大联合担保风险池规模,支持科技型企业在各类市场上市交易。
  (五)实施知识产权提升工程
  一是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推进规上工业企业专利清零等工作,修订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力争保持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二是加快中国杭州(制笔)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专利)民事纠纷“大调解”体系,与淘宝网合作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三是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普活动周等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
  (六)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一是集聚创新人才
  瞄准国际科技创新研发的前沿引进高端人才,以人才高地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二是打造引才平台。依托各类高新园区、孵化器等,重点引进一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三是优化人才环境。依托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强对高层次领军人才的服务,努力构建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的人才扶持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