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科技创新试验区,是世界主要国家战胜危机、创造繁荣、引领产业、谋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是建国以来国家布局形成的重工业和科技基地,科技创新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试验探索科技体制改革新路径、辐射带动欠发达内陆地区发展的巨大潜力。去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甘肃调研时指出,对西部地区要实行差别化的经济政策,在西部地区搞一些科技试验区。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探索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模式,甘肃省提出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实现西部创新资源密集区域率先创新驱动发展。
一、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重要意义
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及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的关键环节,是西部创新资源密集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区域示范样板。
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是探索欠发达地区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可以有效改变甘肃“两高一资”的粗放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西部地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是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的试验平台。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创新公共服务机制,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公益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推进科研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培育试验区自我组合与自我发展能力。
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重要支撑。兰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桥头堡和中继站,是深入贯彻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突破内陆地区开放瓶颈、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体现。
二、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主要任务
按照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的总体部署,以探索欠发达地区和生态脆弱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特色模式,进行政府管理职能改革、科技评价机制改革、科技商业模式改革、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科技扶贫模式改革,建设科技融资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知识产权平台、基础研究平台、国际合作平台、战略研究平台,培育特色产业创新集群。
1. 探索区域创新驱动模式。探索欠发达地区和生态脆弱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特色模式,建设以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服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2. 推进改革。一是改革政府管理职能。以建设创新服务型政府为重点,优化科技管理组织结构,完善科技行政运行机制和绩效管理,政府要强化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公益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科技创新活动由市场自主选择、企业依法自主决策。逐步将服务类工作转移给有资质条件的社会组织。二是改革科技评价机制。完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指标权重,规范评估程序,全面开展科技人才导向评价、科技项目标准化评价、重大成果产出评价和科技机构效率评价,探索开展专利技术、企业商标等知识产权资产价值评估。完善创新绩效考评办法,探索创新调查制度;建立科技评估、科研信用等基础数据信息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创新商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整合试验区风投、银行、担保、保险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综合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推进创新产品多元化、科技服务个性化、创新方法多样化,努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深层次、职业化的科技创新保障服务,鼓励企业激活创新链与创业链,提升竞争能力。四是改革人才激励机制。制定企业经营者按管理要素、科技人员按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鼓励企业采取股权激励、期权分配、技术入股等形式,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创造优良的生活待遇、科研条件,引导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团队)、研发与教育机构向试验区集聚,探索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制度和远程工作机制。五是改革科技扶贫模式。按照“1236”扶贫攻坚计划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生态环境补偿的联动机制,促进一二三产协同创新。建设一批形成产业规模的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开展农村经济技术合作社、技术与市场经纪人、科技特派员等形式的联动扶贫模式。通过项目带动,在甘肃58个贫困县实施一县一项目一产业示范工程。
3. 建设平台。一是建设科技投融资平台。鼓励国内外民间资本在试验区设立风险投资机构,加快发展专业性创业投资机构及各类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经国家有关部门评估的高新技术企业,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建设成果转化平台。建成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和转移服务平台,引导企业产(股)权、科技成果、适用技术进入市场交易,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三是建设知识产权平台。建立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制,依托试验区健全前瞻性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针对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等各类知识产权,创新知识产权业务模式,开展有效服务。四是建设基础研究平台。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和科研环境,加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由市场需求牵引和导向的力度,加快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攻克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在科学前沿和重大战略方向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五是建设国际合作平台。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领域建立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六是建设战略研究平台。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科技战略与政策的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预警和科学指导,加强以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和工具为手段的战略研究能力建设。
4. 培育一批产业创新集群。按照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农业农村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建立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持续提高民生科技水平的思路,围绕相关产业和企业的研发重点领域与技术需求,建设产业创新联盟,完善重点产业创新链和创业链,支撑产业链和价值链,构建企业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基础、科技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石油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能源和新能源、冶金有色、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产业创新集群。
三、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实现
重点从协调领导、公共服务、考评机制、顶层设计等方面,形成试验区建设实施的有力保障。一是建立协调机构。筹备成立由省上领导负责的建设协调小组,兰州市政府、白银市政府、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及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参与,负责试验区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事项协调、重点任务落实,共同推进试验区各项政策实施落地。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建立定期专题研究创新驱动制度,完善与其他部门在政策制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协调与联动机制,把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纳入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推动试验区建设组织实施,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省财政设立建设引导资金,发挥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引导机制,促进社会团体、企业、个人以及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共建兰白试验区。四是强化考核评价。建立责任明确、行之有效的试验区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强化方案执行、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化、规范化地推进试验区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实施。五是制定建设规划。部省联动,制定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规划。突出前瞻性研究和顶层设计,围绕战略重点和特色产业发展,编制试验区科技创新路线图。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