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云南省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四次和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启动实施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省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为云南重点产业建设,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组织实施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一、2013年科技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等重要会议,加强科技工作战略部署
一是召开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暨2012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2013—2017年)的决定》和《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2个重要文件,正式启动实施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二是召开了科技部与云南省政府2013年工作会商会议,确定了科技部支持云南发展的一批重点科技工作和项目。三是召开了省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对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方案及增加科技投入、协调恢复县级科技局等重要事项进行研究审议。以上重要会议的召开,明确了新时期云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任务,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
(二)推进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6大工程的组织实施
一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了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6个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了“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大品种技术改造及提质增效”、“太阳能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高端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研发”、“钛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以“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技术居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推动昆明市、丽江市、玉溪市等共同制定了《昆明+3城市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总体实施方案(2013—2015年)》,将开展5000辆新能源汽车试点。
二是组织实施重大新产品开发工程。工业领域围绕电子、冶金、化工、能源、环保等产业发展对高端功能材料产品的需求,推进重大新产品开发。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铂族金属二次资源高效回收冶金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实施,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已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的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基地。昆明烟机集团二机有限公司开发的SQ911薄片滚刀式切丝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世界薄片制丝设备空白。高原特色农业领域围绕发展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组织实施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突破23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系列新型有机肥”等2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社会发展领域围绕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和人口健康等方面,研究开发了虾青素油软胶囊、金蝶清咽含片等1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
三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成立科技入滇办公室,促进项目落地,在2012年首届科技入滇对接会上的330项签约项目已落地160项,其中科技研发平台98个,科技成果转化46项,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云南14个,科技型企业2家。提升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昆明高新区先后建成国家级创业中心、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并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基金。玉溪高新区已逐步构建完善“科技成果管理——技术成果转移——孵化成长”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四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工程。推进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组建工作。由中科院和云南省合作共建的“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进入实体化运作。启动滇中产业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区建设工作,编制完成《滇中产业新区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以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为重点,抓好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产业园方案研究工作。
五是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工程。至2013年,全省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7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3家,“国家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家中心获科技部批准组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4家,取得历史性突破。2013年昆明高新区、玉溪高新区等4个高新区预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2400亿元,平均增速在20%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达9个。正式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工作。认定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2家,总数达29家。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总数达15家,其中国家级7家。遴选1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省级试点工作,总数达37个。贵金属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个联盟列入国家试点,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个联盟列为科技部重点培育对象。推进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达71家;加强科技金融结合服务平台建设,招商银行昆明分行等7家银行,2013年对218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授信133.2亿元;启动科技金融结合专项资金补助工作,为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机构安排财政补助资金,拉动银行贷款近8亿元;富滇银行等2家银行为15家科技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授信2.78亿元;推进科技保险保费补助工作。
六是组织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工程。组织选拔省科技领军人才(后备院士)5人,总数达10人。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3人,总数达81人。至2013年,共选拔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752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458人。积极申报科技部人才和团队计划。
(三)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发展
2013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7家,总数达659家。预计201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总资产 367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77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1385亿元,占销售收入总额的73.79%。有203家高新技术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10-99亿元企业33家,1-10亿元企业167家。新遴选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6家,总数达238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3家,获“云南省创新型企业”命名90家。
(四)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楚雄农业科技园区被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认定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36个(总数达315个),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108个(总数达25个),省优质种业基地100个(总数达229个)。组织实施兴边富民专项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认定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79家,科技特派员335人,农村科技辅导员252人。获得科技部农村信息化示范省试点建设立项支持。
(五)积极推进科技惠民
围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二期建设,新认定“云药之乡”10个(总数达50个),实施第二批中药材领域三项认定工作。陆良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验收。景洪市、水富县、文山县、腾冲县腾越镇4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社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科技工作成效突出。举办云南科学大讲坛8期(总数达46期);组织开展2013年科技活动周活动。新认定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7家(总数达112家)。遴选4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进行精品基地打造。推进科技扶贫工作。
(六)加强对内对外科技合作
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6个(总数达66个),涉及高原特色农业、生物、新材料、光电子等多个领域。云南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工作有效推进。积极吸引和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在滇创业。实施“科技走出去”战略,深化对东南亚、南亚的科技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中国—东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纳入2013年部省会商议题。深化与老挝的科技合作。国际科技特派员认定和派出工作正式启动。对台科技交流合作务实开展。在发达国家创建科技合作站(点)工作启动。
同时,云南省科技厅认真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贯彻落实,以八项规定的执行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对201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的思考
(一)工作思路
2014年,云南省科技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暨2012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核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重大科技专项等6大工程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促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促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发展,推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设,为深入打好云南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和“两强一堡”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重点工作思考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有关工作部署,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2014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推进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6大工程的组织实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促进云南资源开发水平和产业发展层次提升,推进省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滇转化和产业化。推进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组建和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提升创新创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推进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工作。做好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培养引进工作。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省优质种业基地、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省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培育认定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兴边富民专项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进科技特派员和农村信息化工作。
四是加强科技惠民。以生物重大科技专项(特色天然药、生物疫苗)、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云药产业名方名药二次开发和医药保健品新产品研发。推进云药之乡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和中药材加工科技型企业认定,促进中药材大品种产业化发展。推进国家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推进全省科技惠民计划的组织实施。
五是推进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集群发展。
六是继续加强对内对外科技合作。办好第二届科技入滇对接会,促进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人才和团队“四个落地”。深化云南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的第二期合作。实施“科技走出去”战略,深化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及国际知名机构的合作交流;深化对东南亚、南亚的科技合作;推动滇台科技交流合作。
七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促进新型科研机构的培育发展,引导人才资源向企业和产业集聚,建立完善科技金融结合办法,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八是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云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进政策细化落实。加强科技奖励和制度建设。抓好科技成果和技术市场管理工作。做好云南科学大讲坛举办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