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引进集成、示范推广、跨越发展”的指导方针,按照“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兴工、科技兴农、科技兴旅、科技兴海、科技惠民和构建海南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工程(简称“四兴一惠一体系”工程),为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2013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以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的旅游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和质态提升,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为重点的海南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3年,我省新培育与认定28家高新技术企业(超额完成省政府新认定15家以上,全省达115家以上的任务),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7家。预计127家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热带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2013年,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级星火计划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66个,建设科技示范基地36个,建设农业科技集成示范园10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0多个。全省农业新科技、新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热带农业、热带花卉、冬季瓜菜、水产养殖和南繁育种等产业蓬勃发展。科技促进旅游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加强对信息技术、景区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旅游产品加工业升级。推动科技成果在景区集成应用与示范,整合10家企业、院所,集成9项技术在景区推广应用。与旅游委认定5个示范景区,增加科技投入,创建科研平台,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业科技比重,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重点发展金融、物流、通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大科技与金融结合力度,分别与中行、工行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设立科技银行。
(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统筹规划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增强科技创业载体服务功能。全省已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3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建立全省大型科学仪器网络共享平台,为1500多家企业提供测试服务。启用全新实验动物管理系统,新增3家企业为海南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单位,总数达14家。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成效。有76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和成果转化奖,150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完成海口市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示范计划1050辆的任务,在全国25个试点城市中位居前列。国家、省、市补助资金3.31亿元,建成一批充电站、换电站和维修服务网点。推动清洁能源示范推广,实施“屯昌现代农业太阳能并网电站”、“三沙市独立光伏发电示范”等“金太阳”示范工程,获国家资助3.97亿元。利用我省自主创新的超滤膜净水技术,实施“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2013年投入资金8047万元,在全省15个市县实施“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241宗,解决47.1万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称赞。加
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在水稻、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等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太阳能灭虫灯10万亩。扶持和培育一批重点南药、黎药品种,认定南药产业化示范基地5家。推广20种南药种植面积15万亩,带动农民增收5亿多元。知识产权创造实现新突破。截止2013年11月底,专利申请受理量1961件,其中发明专利805件,同比增长14.3%;专利授权1271件,其中发明专利427件,同比增长20.3%。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67件/万人,同比增长39.5%。4家企业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三)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围绕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核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显著。将农业科技110工作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紧密结合,创造了具有海南特色的科技服务模式和机制,在全国推广应用。全省新建和改造省、市县(区)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22个、服务站314个,实现科技服务全省乡镇、垦区全覆盖。建立了全省链接的视频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手机服务系统。农业科技110手机服务系统实现农村科技服务零公里,为农民提供快速的科技信息服务。全年接受农民科技求助70多万人次,培训农民50多万人次,发布科技、气象、农资和农产品市场信息11万多条。与农村信用社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合作,开展农资连锁化经营和农业小额信贷,销售农资2亿多元。发挥小额信贷特派员作用,通过农信社为2万户农民发放贷款7亿多元。科技合作机制更加完善。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合作交流,省政府与科技部建立部省会商制度,与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一批著名高校、大院大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协助科技部创立了(博鳌)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论坛。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将省科技计划全部纳入省政务中心窗口统一受理,实行前台受理后台审批,审批事项提前办结率达到100%。
(四)科技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激励自主创新政策取得重要进展。省委省政府以一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意见》,就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等提出了19条具体措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意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督办,使自主创新政策落到实处。科技创新投入加大。2013年落实国家科技项目及课题222个,获5.7亿元资金支持。厅本级专项经费3.3亿元,比2012年预算增加1.7亿元,增长162.5%,支持实施项目808项。争取中央科技专项资金5.6亿,实施科技项目215项。省财政安排预算经费1.5亿元启动实施了23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共有172个单位参与88个课题,项目总投资80亿元。项目实施完成后,将获发明专利60件以上。基层科技与科普亮点频现。省、市县政府将科技创新列入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市县和乡镇普遍建立了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全力抓好科技创新各项工作的落实。全省涌现出海口、三亚等10个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占全省市县区总数的45.5%,17个市县(区)获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在全国首创科技活动月制度,成功举办科技活动月活动,开展科技咨询、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等,受益人数近200万人次。推动专业科技馆建设,新增3个热带植物、生命科技等专业科技馆,总数达14个,开辟了6条科普旅游线路。
二、2014年重点工作设想
(一)大力推进“科技兴工”,着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争取有15家以上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40家以上。重点支持海口国家高新区及国际创新园发展和海南生态软件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国家级孵化器。实施一批国家级863计划等项目。建立中药材推广技术服务点,争取认定1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二)大力推动“科技兴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建设省级专业服务站5个,改造升级市县和农垦110服务站10个,培训农业科技110技术人员和农民50万人次,受益农民200万人次。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等。抓好国家星火计划、省重点科技项目申报和实施。推进三亚、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三)大力加强“科技兴旅”,推动旅游业科技应用
建设一批科技集成、科学管理与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实体。立项支持科技信息等先进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集成示范项目。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四)大力实施“科技兴海”,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组织节水、节能、降污等工厂化生态环保养殖技术研究,扶持海洋资源开发应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科研项目。配合省发改委、三沙市做好海洋科技规划。
(五)大力实施“科技惠民”,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投资5000万元,实施城乡“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支持中部市县申报和实施国家、省科技计划,示范推广太阳能灭虫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切实推进联手扶贫工作。
(六)大力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抓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争取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到80家。做好创新型(试点)企业工作,落实《省科技厅关于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做好第四期科技副乡镇长有关工作。引导商业银行、小额贷款、担保等金融机构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拓展科技交流与合作。认真贯彻实施《海南省促进知识产权发展的若干规定》等,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