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推进创新型辽宁建设——2013年地方科技工作巡礼(辽宁)
日期: 2014年02月14日 16:42       来源:辽宁省科技厅
【字号:

    2013年,辽宁省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支撑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创新型辽宁建设稳步推进。同时,积极推进全省科技创新的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部门的定位转为综合协调部门,转变作风,转变职能,着力在提高科技工作效率、效果、效益上下功夫,取得显著成效。
    一、围绕产业抓创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
    一是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在全省布局了百余个具有研发与检测平台的工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主题特色鲜明、创新能力较强的新兴产业集聚区。本溪生物医药基地列入了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二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组建34个技术相关、上下游产品配套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实施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严密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目前,围绕先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累计攻克精度面复印技术等100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出高速高精度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等24个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培养乡土专家为重点,深化农村科技特派行动,着力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农业种子创新工程,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为粮食“十连丰”提供了良种保障。铁岭农高区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目前辽宁省内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总数达到6个,居全国第一。
    二、着眼区域抓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013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5680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20%。制定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从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等方面加强宏观指导。辽宁省高新区已形成13个软件、电子信息等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13个省级以上高新区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1601亿元;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11.2%。同时,大力推动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新增3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全省13个科技特色产业基地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7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20亿元;新上项目601个,其中75%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方法,着力加强市、县、区科技创新工作。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达22个,沈阳、大连双双入选2013全国“十大创新城市”。
    三、依托企业抓创新,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和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出台《支持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实施意见》,推动17个科研院所及其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24家,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20家。实施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行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褒奖力度,增设省科技创新贡献奖和科技创新企业标兵奖,营造尊重科技、崇尚创新的强大社会氛围。实施产学研结合促进工程,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担研发项目,共建研发平台,共享科技资源,全省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并新认定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50家。
    四、健全体系抓创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结合辽宁发展现状和科技创新工作特点,建立组织管理工程化、目标责任明晰化、落实调度常态化、绩效考核制度化、奖惩措施具体化“五化”推进机制,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形成省直16个部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将科技创新纳入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专项考核,对省直部门的目标考核,对国有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绩效评价中,形成上下大抓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同时,将科技计划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开展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试点,探索培育创新人才新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企业或单位给予相应奖励。2013年辽宁新增两院院士5人,总数达到56人,创历史新高。此外,着力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省市合资参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大力支持高新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