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深化科技改革 建设创新湖北——2013年各地科技工作巡礼(湖北)
日期: 2014年03月31日 16:32       来源:湖北省科技厅
【字号:

    2013年,湖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导向,深化改革,建设创新湖北的各项工作均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出台了被誉为“湖北黄金十条”的《关于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办法》,为湖北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改革推出新举措,创新创业活力激增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创新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湖北省科技厅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的突破性改革创新举措:一是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调整科技计划体系,推进科技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推行重大项目招标,实现了公平竞争,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二是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模式,开展企业技术委托开发竞价交易,科技成果推介拍卖等活动,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18.7亿元,实现同比78.51%的大幅增长,跃居全国第6位。三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模式,新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45家。四是创新科技创业培育服务机制,启动实施科技企业创业培育工程和科技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专项行动,全省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达160家,在孵企业4398家。五是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对外服务效率大幅提高,服务机时突破30万小时。六是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湖北省创投引导基金到位4.5亿元,直接参与发起设立12支创投基金,创投机构达391家,设立银行科技分支机构12家,科技贷款余额逾1000亿元。此外,创新对外科技合作方式,建立了8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在美国、俄罗斯建立2个海外工作站。
    二、增强重点领域科技支撑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围绕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传统支柱产业和民生科技产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撑和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发展。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重大突破。2013年,全省高新制造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853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04.96亿元,同比增长16.1%,高出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4.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14.6%,比上年提高1.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0家,总数突破2200家,在中西部省份的排名上升1位。二是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发展。创制出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油菜等农业动植物新品种65个,开发省级以上农业生产新技术78项;科技助力粮食“十连增”,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万亩核心区、百万亩示范区、千万亩辐射区水稻亩增产分别在8%、6%、3%以上;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湖北智慧农村网并上线服务,整合省直28个单位的涉农服务事项,实时提供各类涉农科技和信息服务;20个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市)和508个示范站点全面启动建设;目前有近4000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村一线。三是科技服务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组织开展30余项先进诊疗技术诊疗规范研究,全省有9个生物医药品种获批进入临床研究阶段,60个品种申请新药注册,4个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GAP(中药材生产规范)认证。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湖北建设
    加快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和地方转型发展升级版。2013年,新增国家级高新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高新区2个,全省共有国家高新区5个、省级高新区18个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4个;各级高新区共完成全省85%左右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加快推进武汉建设国家创新中心,襄阳、宜昌同时纳入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前沿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2013年,全省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1621项,专利申请量50816件,专利授权量28760件。武汉科技大学获批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湖北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在科技专项计划的持续支持下,涌现出一批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水平创新成果,如:武汉高德公司研发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武汉锐科公司研发出我国首台万瓦光纤激光器,中船712所研制出我国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电机,安翰光电技术(武汉)公司研发出全球首款可定位、可遥控的“胶囊内窥镜机器人”,华中农业大学在兽类细菌基因缺失疫苗研制上取得重大突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