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长春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幸福长春目标,较好发挥了科技创新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全年转化重点科技成果130余项,突破关键技术300余项;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7.9%;发明专利申请量明显增长,前10个月,我市发明专利申请2678项,同比增长17.7%,发明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比例4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长春市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高新区成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九台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德惠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工作的国家验收。
一、加强创新城市基础工作,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
长春市制定了《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方案》,围绕解决工作落实中的问题和障碍,提高创建创新型城市实际工作质量;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定量和定性指标进行了系统统计,为长春市今后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科技发展计划体系,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高校院所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需求,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筛选出“民用小卫星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启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摸底普查,将动员集中科技部门力量深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切实摸清底数、拿出对策、加快发展。
三、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扶持力度,营造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良好环境
大力推进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内生动力。成立长春民营科技企业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联保联贷的方式,解决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组织民营科技企业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科技创新商机,合作赢得未来”长春市科技成果推介会,参加长春市创业博览会,为民营科技企业和金融资本搭建对接平台;成立“长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模拟实训基地”,举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高端论坛,设立长春市大学生创业资金,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四、强化科技服务民生作用,科技惠民取得新成效
推进科技惠民工程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坚持实施民生科技发展计划,支持和促进城市公共安全、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等市民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的改善。支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转化应用,推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传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举办了“2013年长春市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大学生•创业梦’主题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科学素养;由我市推荐长春出版社《青少年科学启智系列》(丛书)等2部作品获得科技部201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五、大力推进科技招商工作,不断提高科技招商质量和水平
坚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请进来”,引进外来人才、技术和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院地合作,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共同推进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建设协议书”,中科院每年至少引进5个中科院产业化项目落户长春,目前已有10个项目签约;加强政府引导,中科院长春地理所与白俄合作引进蔓越莓种植和种苗培育技术并拟建立基地,吉林大学与二道区合作拟建立一个综合性科技孵化器;加强“走出去”招商,促成长春市多家企业与外地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组团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招商,传感器等两个项目已经草签合约。
六、加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合作,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
坚持实施国际和地区间科技合作,扩大国际、国内科技合作的范围、空间和领域。长春中俄科技园与莫斯科大学组建中俄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中心。通过联盟促进合作,成立了长春国际技术转移战略联盟,参加联盟并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内外机构有韩国科技信息研究院、上海技术交易所等60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及高端人才向长春市以及长吉图区域科技企业聚集。通过展会促进合作,举办了2013年中国长春科技成果展示会,集中展示和推介长春市高校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多年积累的创新成果;举办了2013年(长春)长吉图区域中韩国际技术转移大会,展出韩国、吉林市、延边州、长春市211个项目,吸引了韩国科技信息研究院及韩国企业,英国、美国、法国技术转移机构代表参加大会,长春市有5个项目在大会上正式签定了合作合同,有8个项目签署了合作意向。
七、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把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作为强化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重要任务。成立了长春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共有61家单位成为会员,开展积极有效的产学研对接活动;长春市政府与吉林大学签署了政产学研科技合作协议,将共建“吉林大学长春市技术转移中心”。加强科技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基础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有由区级专项经费配套的孵化器,全年将完成50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标。
八、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工作进一步加强
持续实施专利扶持计划,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地方专利信息服务(长春)中心,进一步提高我市专利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展了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设立并建设高新、净月两个维权工作站,打击假冒专利行为;举办了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专利活动周,展示专利技术、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1000余项,向全市公众发送宣传短信760万条,为今后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
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解决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低的问题。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改革高校院所评价机制,推进科研人员技术入股工作。建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鼓励科研院所开放实验室,促进科技资源共享。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二是积极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解决经济结构不平衡、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的问题。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谋划实施抗癌新药、高铁轮对、高温传感器等100个重点项目。同时,围绕生物、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调研,摸清底数。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类项目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发展计划布局,通过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尽快在生物、光电信息等领域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加快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问题。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发展工程”。做大做强一批骨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强化其龙头辐射带动作用,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连续支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使其尽快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围绕产业链拓展、技术链延伸,谋划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做好科技招商工作,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全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内生动力,做大做强自主品牌。
四是加强创新平台和孵化器建设,解决优化创新环境和服务的问题。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2014年力争完成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万平方米;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研发队伍,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长春市科技成果库、科技人才库、企业创新需求库、社会领域科技创新需求库,让创新需求、科技研发和企业生产有效对接;加快发展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建立并完善非上市股权交易转让系统,发挥吉林长春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作用,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