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银川高新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全力打造国际精品羊绒之都
日期: 2014年01月08日 12:50       来源:科技部
【字号:

  一、基本情况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个以羊绒制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专业化园区。始建于2003年4月,规划面积为106.7公顷,现已发展到400公顷。2010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入园企业52家,其中:羊绒企业43家,拥有产业过亿元的企业10家,上市公司1家。2013年,高新区预计生产无毛绒4800吨,羊绒条890吨,羊绒纱2350吨,羊绒衫400万件。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26.3%;出口创汇3亿美元,同比增长66.7%。经过10年发展,园区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形成了集羊绒分梳、绒条、纺纱、制衫、面料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羊绒集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享有"世界羊绒看中国,精品羊绒在灵武"的美誉。园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授予"国家火炬计划灵武羊绒产业基地"、"中国灵武国际精品羊绒之都"、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高度重视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驱动作用,积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产学研合作。近年来,高新区各类研发投入近2亿元,先后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自治区火炬计划项目6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3项、自治区和银川市科技攻关项目12项,集中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中银国际集团完成了全国唯一的羊绒制条企业标准,参与制定的《宁夏分梳山羊绒》地方标准,填补了我国羊绒条产品无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空白。嘉源集团、荣昌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七代羊绒分梳机、FN150羊绒分梳设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嘉源集团研发的罗布麻产品在国际上首创了罗布麻植物纤维提取技术。目前,园区共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自治区级技术中心8家、科技创新团队1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5项,新产品鉴定10项,申请专利120件,授权专利58件。中银绒业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二)突出项目建设,彰显产业集聚效益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促发展、增后劲的核心和抓手,高标准启动建设了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灵武园区,用政府2.3亿元的补助资金撬动了企业80亿元的投资。目前,累计完成投入36亿元,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成80%以上,500万件羊绒衫、20梳20纺羊绒纱线等6大工业项目及物流中心等3个配套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促成中银绒业与英国希尔公司签订了220万米羊绒、羊毛高档精品面料项目合作备忘录,与日本优衣库公司签订了400万件羊绒衫销售合同,与比利时让斯.文纳斯特公司签订了亚麻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浙江金鹰集团签订亚麻面料项目合作协议,同步完成所有设备订购,设备订购投资21.5亿元,500万件羊绒衫计划年底开始安装设备。羊绒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金特尔300吨羊绒染色纱、50万件羊绒衫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中银15梳15纺多组份特种纤维纺纱、盛龙800吨无毛分梳等项目建成投产。
  (三)突出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投资1.5亿元的中国(灵武)国际羊绒城建成投用,启动了"五大中心一馆"建设,主要包括羊绒电子交易中心、羊绒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品牌展销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商务中心及中国羊绒馆。国家级羊绒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羊绒及其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品牌展销中心、中国羊绒馆、羊绒产品展示中心已建成投入运营。羊绒电子交易中心正在与合作方洽谈对接。加强与意大利施耐德、日本村田、德国斯托尔等国外企业合作交流,引进先进设备及技术,企业多项生产设备、加工技术处于国际前沿。
  (四)突出人才建设,构筑产业人才高地
  依托高新区产业集群优势,先后与西安工程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天津工业大学建立了研究生实习基地,联合西安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宁夏轻工设计研究院4家高校院所和区内8家龙头骨干企业,共同组建了宁夏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区内外高校院所12名教授直接参与国家、自治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启动了银川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国家级羊绒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级羊绒检测重点实验室等6个人才工作平台。 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姚穆先生等7名专家组成了宁夏灵武羊绒产业发展顾问团。依托灵武市绒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了由46名区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技术服务团队。目前,园区全部从业人员达9392人,其中研发人员达858人。
  (五)突出品牌建设,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依托优质的原料、一流的设备、前沿的设计优势,加快推进"千堆雪"、"绒典"、"菲洛索菲"、"灵州雪"、"帕雪兰"等7个自主品牌建设。在拓宽现有"绒典"、"兴唐"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积极组织中银"菲洛索菲"、荣昌"灵州雪"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基地龙头企业到境外投资,中银绒业获得国家免检企业,先后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大街设立直销网点,在柬埔寨金边服装工业区投资建设了羊绒针织厂,荣昌绒业在美国注册成立羊绒销售公司,西部皮草公司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设立宁夏产品销售中心,在澳大利亚设立了40万件进口羊剪绒皮收购基地。积极支持企业采取自营、加盟代理、联营、电子商务等方式开拓国内外市场,目前,400多家品牌形象店覆盖全国一线城市。
  (六)突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羊绒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每年设立1500万元羊绒产业发展基金,专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科技研发、品牌培育、人才引进及基础设施建设。
  三、2014年重点工作
  坚持以打造国际精品羊绒之都为目标,重点围绕灵武生态纺织园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骨干企业培育、品牌宣传、人才建设等环节,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高新区企业实力和产业整体竞争力,推进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全年实现产值150亿元。一是全力推进灵武生态纺织园建设。力争年产500万件羊绒衫、年产220万米羊绒羊毛高档精品面料、20梳20纺羊绒纱线、年产3万锭高支精纺羊毛纱、210万件高档羊绒服饰和3万锭精纺高支特种亚麻纱、1300万码高档亚麻面料等6个生产性工业项目及物流中心等3个配套项目全面建成并投运。二是加快续建项目和新入园项目建设。力促金特尔绒业300吨纺纱、50万件羊绒衫投产达效,争取新引进生态纺织园区配套包装及纺织机械等项目入园。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促国家级羊绒及其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和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两个"国字号"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用;建成羊绒电子交易中心。四是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举办第五届"中国·宁夏灵武国际羊绒节",积极引导园区羊绒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服装展销会、举办新品发布会及订货会,鼓励企业扩大国内外销售市场,提高产品市场销售份额。五是加快筹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