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新区:以升促建 开启玉溪高新区 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征程
日期:
2014年01月08日 13:06
来源:科技部
一、着力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建设,园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013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主要增速和经济运行质量全市排名第一。按全口径统计,预计2013年园区实现生产总值615.12亿元,占玉溪市GDP的48%;营业总收入982.76亿元,工业总产值784.4亿元,工业增加值614.5亿元;进出口总额0.36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32亿元,;实际上缴税收494.1。
二、着力产业集群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通过火炬计划的实施,高新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加快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年末注册企业达1071户;今年新注册企业165户,其中:新增工业企业12户、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型企业15户。形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烟草、现代服务等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有效引领带动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促进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以沃森、维和药业、司艾特、健坤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企业迅速成长,建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生物医药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创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宏香精香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云南"两烟"配套产业重要基地,"两烟"配套产业健康发展。达利食品、猫哆哩等多家知名企业建成投产,初步显现了高端特色食品加工广阔前景。其中达利食品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近年来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三、着力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和火炬计划基地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参照国家高新区有关政策和先进国家高新区的做法,按照玉溪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玉溪市2013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实绩考核办法(试行)》,结合玉溪高新区实际制订《玉溪高新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进一步强化了高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到位国内资金30.2亿元,其中到位国内省外资金24.78亿元,到位省内市外资金5.42亿元;到位外资126万美元。坚持产业招商,积极参加相关招商活动。积极参加2013年全市招商引资大会的相关活动;组织5户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及第21届昆交会;协助市生物产业办,完成6月下旬在昆明举办的中国第七届生物产业大会参会的各项工作;项目储备后劲十足,10月29日举行了达利二期、韵雅生物黄腐酸医药生产、司艾特药业非PVC膜软袋大容量注射液生产、创新(九龙)包装产业园等13个项目的开工仪式,13个项目总投资逾27亿元。
四、着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
在火炬计划的引导下,积极打造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心城区(南片区)的城市多元化功能明显提升。以科技孵化和科技创业服务为主要功能的高新区科技创业园已全面建成投入运行。科技创业园主要引进、培植、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科技企业。高新区创业大厦,总高度101米,使用面积近1万多平方米,可入园在孵企业50余家。及时制订并出台《玉溪高新区科技创业园招商公告》、《玉溪高新区科技创业管理办法(试行)》、《玉溪高新区科技创业园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玉溪高新区科技创业园管理规定(试行)》,规范工作流程,制定入孵企业入驻程序,为入孵企业提供快捷优质服务。对进入创业园的入驻企业视其研发力量、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潜力等情况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对符合税收和房租减免条件的中小科技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降低了入园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为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长壮大奠定了重要基础。科技创业园引进入驻中小型科技企业13家;玉溪高新区提供总面积550.26平方米的创业基地,由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打造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加强政策支撑体系建设,完善激励措施,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坚实的平台,2013年5月,创业园建设完成后,经过招商宣传、在线报名、制定创业计划书、组织专家评审等流程,从40多个申请入园的创业项目中筛选确定了20个创业项目正式入驻玉溪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
五、着力技术转移平台建设,辐射带动成效显著
通过火炬计划的实施,以建设技术转移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要抓手,以玉溪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发展为龙头,逐步构建和完善"科技成果管理--技术成果转移--孵化成长"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为引领和完善全市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云南省科技厅、玉溪市政府、美中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乌克兰国防工业总公司、云南内燃机厂共同在昆明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促成美中投资基金有限公司通用航空产业项目落户玉溪。积极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及项目申报服务。对多个技术引进项目作了认真的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意见及咨询材料,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面向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咨询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完成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利申请咨询服务。2013年,为40多家企业和个人提供专利咨询和专利申请服务,共办理专利82项,极大地促进了我市众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引导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和保护,提高了企业及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面向全市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和科技成果登记工作。面向全市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和科技成果登记工作。面向全市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本着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战略产业、新兴产业、热点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先支持的原则,按计划、择优认定了一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和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六、着力投资和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明显优化
通过火炬计划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高新区相关政策的同时,围绕土地政策、财税金融政策、产业投资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科技人才政策等,积极争取和探索配套优惠政策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跨越发展。
积极协调发改委、财政、市工信委、科技局、商务局等业务主管部门,2013年截至10月底,共组织上报国家、省、市级各类扶持专项61项,其中:申报科技部2014年重大新药创制研发2项,国家科技计划2014年备选项目1项,申报省发改委西部大开发产业政策所得税优惠20项,申报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项,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1项,申报省工信委技术改造、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26项。国家及省、市下达的扶持资金累计达2000万元。区内外高新技术企业47户,区内高新技术企业17户,占全市的36.2%。科技项目内部支出2.31亿元,本级财政科技拨款864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7.8%。发明专利82件,专利申请数174件,专利授权数154件。建成企业技术中心12个,其中国家级1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落实"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着力吸引各类、金融和相关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七、201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市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玉溪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继续坚持以招商引资为先导,以园区开发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这一主题,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着力强化新区开发建设,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转变作风,努力实现园区科学发展新跨越。
(二)主要目标
2014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速度。按全口径统计:园区生产总值700亿元;营业总收入1050亿元,工业总产值890亿元,工业增加值66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50亿元,其中高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亿元。
(三)主要措施
进一步加强火炬计划的组织实施,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主体培养、先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1.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创新招商引资引智方式。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市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打造亲商、护商、挺商的良好氛围,全力以赴、群策群力,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二是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央企入滇"的机遇,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密切与重点转移产业、企业的联系,大胆实践策划招商、环境招商和协调招商等新思路,围绕"四大产业"抓大引强,把抓大项目、龙头项目作为招商工作的主攻方向,着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项目,突出引进和培育占地小、见效快、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发展总部经济和支持高新区发展的金融平台。三是加大对外科技招商招才,集聚境外科技资源。注重引进国际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研发机构、领军人物和品牌,多渠道吸引高层次人才,打造自主创新的人才高地。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创新资源,吸引区外投资企业和高新项目向园区聚集,有效拓宽外部技术来源,引资引智为园区"二次创业"输送血液和养分。
2. 再造项目落地流程,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建立服务高效的项目落地机制,改进行政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建立项目入园评审制度,严格项目准入;强化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对重点在建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进度;健全项目淘汰退出机制,引导不符合园区产业导向的企业迁出发展,对圈而不建、长期搁置的项目,依照国家有关政策限期退出园区。二是加强对在建续建项目及年内新开工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督促。重点推进沃森生物三期、自强集团迷迭香抗氧化剂及卷烟专用胶生产、贡润祥普洱茶膏生产、环球彩印公司、中汇电力公司智能型电力设备生产、绿光科技LED导光技术产品生产等项目的投产达标。三是重点落实具备落地条件的项目。做好全市招商引资大会签约项目的落地工作,加快沃森生物技术药谷、天宏香精香料二期、韵雅生物的腐植酸黄腐酸药物生产等项目的推进速度。力争做到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搞好项目建设,抓好产业发展。四是牢固树立生态环保、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理念,保护好高新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及资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3. 拓展发展空间,超前谋划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与江川县政府的对接,推进与江川县联合开发龙泉山生态工业园区工作,力争在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上有新突破。二是继续完善园区规划修编,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执行力。三是完成九龙片区500余亩土地收储工作,进一步加快九龙片区水、电、路的配套项目建设步伐,为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和建成项目顺利投产提供保障。四是完成公租房建设年度任务。五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财源,加快推进发行企业债券工作,系统构建支撑园区持续发展的投融资体系,确保园区开发建设的资金供给。
4.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把高新区建设成为集聚高科技和人才的洼地。一是加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力度。继续强化园区科技项目的管理和申报服务,努力争取国家、省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健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先进技术团队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孵化,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科技成果与重点产业、新型产业的结合。四是加强人才储备库建设,加大对行业顶尖人才激励力度。
5.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动园区跨越发展。一是用足用好政策。认真贯彻国家高新区现行政策和省、市出台的有关政策,并适时制定玉溪高新区的配套政策措施,尽力将政策用足、用好、用活。要充分利用国家推出"新三板"的机遇,力争把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向资本市场。二是加强政策研究,争取省、市重视,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支持玉溪高新区发展"一区一策"的优惠政策。
2013年,玉溪高新区在火炬计划旗帜的引领下,围绕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开启玉溪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征程为抓手,积极应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强化措施、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火炬计划各项工作,促进了园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谐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着力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建设,园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013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主要增速和经济运行质量全市排名第一。按全口径统计,预计2013年园区实现生产总值615.12亿元,占玉溪市GDP的48%;营业总收入982.76亿元,工业总产值784.4亿元,工业增加值614.5亿元;进出口总额0.36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32亿元,;实际上缴税收494.1。
二、着力产业集群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通过火炬计划的实施,高新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加快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年末注册企业达1071户;今年新注册企业165户,其中:新增工业企业12户、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型企业15户。形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烟草、现代服务等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有效引领带动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促进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以沃森、维和药业、司艾特、健坤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企业迅速成长,建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生物医药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创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宏香精香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云南"两烟"配套产业重要基地,"两烟"配套产业健康发展。达利食品、猫哆哩等多家知名企业建成投产,初步显现了高端特色食品加工广阔前景。其中达利食品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近年来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三、着力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和火炬计划基地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参照国家高新区有关政策和先进国家高新区的做法,按照玉溪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玉溪市2013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实绩考核办法(试行)》,结合玉溪高新区实际制订《玉溪高新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进一步强化了高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到位国内资金30.2亿元,其中到位国内省外资金24.78亿元,到位省内市外资金5.42亿元;到位外资126万美元。坚持产业招商,积极参加相关招商活动。积极参加2013年全市招商引资大会的相关活动;组织5户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及第21届昆交会;协助市生物产业办,完成6月下旬在昆明举办的中国第七届生物产业大会参会的各项工作;项目储备后劲十足,10月29日举行了达利二期、韵雅生物黄腐酸医药生产、司艾特药业非PVC膜软袋大容量注射液生产、创新(九龙)包装产业园等13个项目的开工仪式,13个项目总投资逾27亿元。
四、着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
在火炬计划的引导下,积极打造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心城区(南片区)的城市多元化功能明显提升。以科技孵化和科技创业服务为主要功能的高新区科技创业园已全面建成投入运行。科技创业园主要引进、培植、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科技企业。高新区创业大厦,总高度101米,使用面积近1万多平方米,可入园在孵企业50余家。及时制订并出台《玉溪高新区科技创业园招商公告》、《玉溪高新区科技创业管理办法(试行)》、《玉溪高新区科技创业园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玉溪高新区科技创业园管理规定(试行)》,规范工作流程,制定入孵企业入驻程序,为入孵企业提供快捷优质服务。对进入创业园的入驻企业视其研发力量、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潜力等情况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对符合税收和房租减免条件的中小科技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降低了入园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为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长壮大奠定了重要基础。科技创业园引进入驻中小型科技企业13家;玉溪高新区提供总面积550.26平方米的创业基地,由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打造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加强政策支撑体系建设,完善激励措施,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坚实的平台,2013年5月,创业园建设完成后,经过招商宣传、在线报名、制定创业计划书、组织专家评审等流程,从40多个申请入园的创业项目中筛选确定了20个创业项目正式入驻玉溪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
五、着力技术转移平台建设,辐射带动成效显著
通过火炬计划的实施,以建设技术转移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要抓手,以玉溪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发展为龙头,逐步构建和完善"科技成果管理--技术成果转移--孵化成长"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为引领和完善全市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云南省科技厅、玉溪市政府、美中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乌克兰国防工业总公司、云南内燃机厂共同在昆明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促成美中投资基金有限公司通用航空产业项目落户玉溪。积极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及项目申报服务。对多个技术引进项目作了认真的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意见及咨询材料,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面向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咨询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完成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利申请咨询服务。2013年,为40多家企业和个人提供专利咨询和专利申请服务,共办理专利82项,极大地促进了我市众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引导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和保护,提高了企业及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面向全市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和科技成果登记工作。面向全市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和科技成果登记工作。面向全市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本着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战略产业、新兴产业、热点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先支持的原则,按计划、择优认定了一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和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六、着力投资和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明显优化
通过火炬计划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高新区相关政策的同时,围绕土地政策、财税金融政策、产业投资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科技人才政策等,积极争取和探索配套优惠政策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跨越发展。
积极协调发改委、财政、市工信委、科技局、商务局等业务主管部门,2013年截至10月底,共组织上报国家、省、市级各类扶持专项61项,其中:申报科技部2014年重大新药创制研发2项,国家科技计划2014年备选项目1项,申报省发改委西部大开发产业政策所得税优惠20项,申报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项,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1项,申报省工信委技术改造、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26项。国家及省、市下达的扶持资金累计达2000万元。区内外高新技术企业47户,区内高新技术企业17户,占全市的36.2%。科技项目内部支出2.31亿元,本级财政科技拨款864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7.8%。发明专利82件,专利申请数174件,专利授权数154件。建成企业技术中心12个,其中国家级1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落实"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着力吸引各类、金融和相关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七、201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市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玉溪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继续坚持以招商引资为先导,以园区开发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这一主题,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着力强化新区开发建设,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转变作风,努力实现园区科学发展新跨越。
(二)主要目标
2014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速度。按全口径统计:园区生产总值700亿元;营业总收入1050亿元,工业总产值890亿元,工业增加值66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50亿元,其中高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亿元。
(三)主要措施
进一步加强火炬计划的组织实施,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主体培养、先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1.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创新招商引资引智方式。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市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打造亲商、护商、挺商的良好氛围,全力以赴、群策群力,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二是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央企入滇"的机遇,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密切与重点转移产业、企业的联系,大胆实践策划招商、环境招商和协调招商等新思路,围绕"四大产业"抓大引强,把抓大项目、龙头项目作为招商工作的主攻方向,着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项目,突出引进和培育占地小、见效快、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发展总部经济和支持高新区发展的金融平台。三是加大对外科技招商招才,集聚境外科技资源。注重引进国际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研发机构、领军人物和品牌,多渠道吸引高层次人才,打造自主创新的人才高地。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创新资源,吸引区外投资企业和高新项目向园区聚集,有效拓宽外部技术来源,引资引智为园区"二次创业"输送血液和养分。
2. 再造项目落地流程,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建立服务高效的项目落地机制,改进行政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建立项目入园评审制度,严格项目准入;强化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对重点在建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进度;健全项目淘汰退出机制,引导不符合园区产业导向的企业迁出发展,对圈而不建、长期搁置的项目,依照国家有关政策限期退出园区。二是加强对在建续建项目及年内新开工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督促。重点推进沃森生物三期、自强集团迷迭香抗氧化剂及卷烟专用胶生产、贡润祥普洱茶膏生产、环球彩印公司、中汇电力公司智能型电力设备生产、绿光科技LED导光技术产品生产等项目的投产达标。三是重点落实具备落地条件的项目。做好全市招商引资大会签约项目的落地工作,加快沃森生物技术药谷、天宏香精香料二期、韵雅生物的腐植酸黄腐酸药物生产等项目的推进速度。力争做到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搞好项目建设,抓好产业发展。四是牢固树立生态环保、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理念,保护好高新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及资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3. 拓展发展空间,超前谋划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与江川县政府的对接,推进与江川县联合开发龙泉山生态工业园区工作,力争在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上有新突破。二是继续完善园区规划修编,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执行力。三是完成九龙片区500余亩土地收储工作,进一步加快九龙片区水、电、路的配套项目建设步伐,为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和建成项目顺利投产提供保障。四是完成公租房建设年度任务。五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财源,加快推进发行企业债券工作,系统构建支撑园区持续发展的投融资体系,确保园区开发建设的资金供给。
4.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把高新区建设成为集聚高科技和人才的洼地。一是加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力度。继续强化园区科技项目的管理和申报服务,努力争取国家、省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健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先进技术团队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孵化,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科技成果与重点产业、新型产业的结合。四是加强人才储备库建设,加大对行业顶尖人才激励力度。
5.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动园区跨越发展。一是用足用好政策。认真贯彻国家高新区现行政策和省、市出台的有关政策,并适时制定玉溪高新区的配套政策措施,尽力将政策用足、用好、用活。要充分利用国家推出"新三板"的机遇,力争把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向资本市场。二是加强政策研究,争取省、市重视,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支持玉溪高新区发展"一区一策"的优惠政策。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