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高新区:2013年科技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打算
日期:
2014年01月08日 13:46
来源:科技部
今年以来,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衡阳高新区)紧密围绕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逐步发展成为湖南省尤其是湘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2013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工业总产值516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高新技术产值460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5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利税66亿元,同比增长23%。高新技术产业在各项总体经济指标中的占比均达到90%左右,科技创新对园区经济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
一、2013年科技工作发展情况
1. 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一是科技平台不断完善。我们鼓励企业采用自建、联合共建、或者整体引进研发团队、研发机构等方式加快建设各类创新载体。目前,区内大部分企业都已拥有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不少企业成为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有的企业还独立创办了面向公众的检验检测平台;二是科技金融更紧密融合。我们出台金融服务政策,鼓励金融服务企业更多地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同时通过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技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将受益面下移到中小型科技企业,提高补贴额度,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充分发挥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功能,全方位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三是科技人才资源进一步集聚。通过一系列人才政策的深入推行,高新区逐渐确立了科技人才的资源优势。目前区内企业90%以上都已拥有自己的自主研发和管理团队,有80%以上的外来人才在衡阳落户安家。由于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得到了保障,近三年区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科技项目数量的年均增幅达到45%。
2. 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2013年衡阳高新区进一步推进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体系。管委会出台了《衡阳高新区专利申请资助办法》,从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区内企业、个人的专利申请予以资助,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试点,通过组织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宣传、交流等形式,深化知识产权意识。全年全区申请专利450项,同比增长88%;授权210项,22%;并培育了泰豪通信、镭目科技等一批知识产权骨干企业,目前每千人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数达到了10件。
3. 高新技术项目建设来势喜人。我们始终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支撑和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一手抓优质引进,一手抓培育扶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3年,区内共洽谈高新技术项目20余个,签订项目合同14个,其中,综合保税区集中签约13个入区项目,总投资达33.35亿元,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且有12个项目同时开工,创造了我省高新技术项目一次性开工数量最多的纪录。与此同时,我们全年还完成33个重大科技项目投资共44.86亿元,同比增长55.75%。其中富士康工业新城完成投资20.92亿元,第三电子信息创业园内厂房已交付使用;南岳生物制药项目完成投资4.58亿元,正在进行厂房、地基及地下管网建设施工;鸿富锦精密模具产品开发与制造项目完成投资4.05亿元,正在进行后续设备安装;中兴网信完成投资2亿元,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运营;中钢衡重重型矿冶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到位资金1亿元,正在进行二期项目建设。
4. 全省首家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2013年12月13日,衡阳综保区一期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衡阳综合保税区一期面积2.57平方公里,是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功能于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湖南首个综合保税区。衡阳综保区参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政策,享受比其他开放地区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硬件软件设施水平,完善周边公共服务配套,配强配齐工作班子,加快入驻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稳步推进二期、三期工程建设,确保综保区高效、规范、有序运行,努力把衡阳综保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综保区,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
二、科技工作主要做法
1. 科学定位,因势利导,突出特色抓产业。衡阳高新区目前由核心区和白沙工业园区组成。为了引导两大板块产业建设和协调发展,高新区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两个园区的产业定位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核心区可供开发面积相对较小,但金融、服务业配套完善,人居环境好,将作为实施产城融合战略的试点区域,重点发展高端创新型产业、金融服务和生产型服务业,打造成衡阳的创新高地、金融洼地和总部经济基地;白沙工业园发展空间大,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且具有较好的产业集群基础,将作为高新区实体产业的承载地,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物流为主的实体产业,并依托全省首家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衡阳经济第一增长极。在这样的战略思路下,我们有选择性地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既突出了园区的产业特色,又实现了产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发展形势喜人。
2. 实施人才政策,保障科技创新源动力。衡阳高新区成立之初就启动实施了引智计划,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鼓励政策,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衡创业发展,引智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高新区还加大引智计划资金投入力度,实施了《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暂行办法》、《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暂行办法》等政策。衡阳高新区累计用来引智工作投入硬件环境建设资金1.5亿元,2013年人才专项资金支出1500万,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企业免除7500平方米房租,提供风投及担保贷款支持3200万元。目前,高新区已吸引十多个国家的留学人员百余名,8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3. 积极可行的金融政策,为创新发展提供保障。一方面充分利用园区融资平台融资建设发展。坚持"积极、稳健、效益"的原则,以项目贷款为主,流动资金贷款为辅,其他融资方式为补充,精心包装项目,目前已进入银行审批阶段的项目贷款中,签署合同的有4个项目,计划融资金额12.2亿元;另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支持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撑。一是通过政政策引导,积极吸引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区内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全年共为区内企业实现融资5.95亿元;二是鼓励和支持区内企业和项目申报省和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争取省和国家科技资金的扶持,并积极向各类社会基金和政府基金推荐高新区高新技术项目,多渠道争取各类资金的支持,全年区内企业共获得各级各类产业项目计划支持31项,获得资金支持9450万元。
三、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将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园区将积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其中: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3亿元,企业建设投资40亿元。实现技工贸收入90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完成进出口21亿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3亿元,完成融资15亿元。围绕着以上目标,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1. 按国家高新区标准,完善园区硬件设施。衡阳高新区虽已进入"国家队",但相对兄弟省、市的国家高新区来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平台建设上,我们还显得比较薄弱。为此,我们要按照"以升促建"的发展思路,加快硬件设施建设。2014年,我们将重点抓好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的建设,并以此为带动,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各项科技平台的建设,完善园区硬件设施。
2. 继续实施专利战略,加速科技成果产出。以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为契机,深入实施专利战略。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计划",深入开展各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工作,鼓励企业加强专利开发、应用和推广。继续抓好《专利申请资助办法》的兑现落实,并以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站为依托,积极拓展区现有专利服务平台功能,提升服务品牌,进一步完善区域专利服务体系。
3. 引进科技人才,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完善激励政策,加大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额度,努力引进和集聚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大力实施科技专项,以此凝聚和扶持创新团队;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为科技人才的集聚、创新、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支撑和公共服务。此外,制定企业人才培养计划,在企业内部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科技人员的成果奖励、分配和激励政策,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动力,内涵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4.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盘活闲置土地。针对现在有部份企业土地闲置的症结,强化土地效能的发挥。深入开展督查和整顿工作,下大力气盘活工业企业土地闲置资源,探索建立困难企业、落后产业的退出机制,腾笼换鸟,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效能和质量。
一、2013年科技工作发展情况
1. 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一是科技平台不断完善。我们鼓励企业采用自建、联合共建、或者整体引进研发团队、研发机构等方式加快建设各类创新载体。目前,区内大部分企业都已拥有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不少企业成为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有的企业还独立创办了面向公众的检验检测平台;二是科技金融更紧密融合。我们出台金融服务政策,鼓励金融服务企业更多地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同时通过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技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将受益面下移到中小型科技企业,提高补贴额度,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充分发挥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功能,全方位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三是科技人才资源进一步集聚。通过一系列人才政策的深入推行,高新区逐渐确立了科技人才的资源优势。目前区内企业90%以上都已拥有自己的自主研发和管理团队,有80%以上的外来人才在衡阳落户安家。由于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得到了保障,近三年区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科技项目数量的年均增幅达到45%。
2. 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2013年衡阳高新区进一步推进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体系。管委会出台了《衡阳高新区专利申请资助办法》,从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区内企业、个人的专利申请予以资助,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试点,通过组织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宣传、交流等形式,深化知识产权意识。全年全区申请专利450项,同比增长88%;授权210项,22%;并培育了泰豪通信、镭目科技等一批知识产权骨干企业,目前每千人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数达到了10件。
3. 高新技术项目建设来势喜人。我们始终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支撑和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一手抓优质引进,一手抓培育扶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3年,区内共洽谈高新技术项目20余个,签订项目合同14个,其中,综合保税区集中签约13个入区项目,总投资达33.35亿元,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且有12个项目同时开工,创造了我省高新技术项目一次性开工数量最多的纪录。与此同时,我们全年还完成33个重大科技项目投资共44.86亿元,同比增长55.75%。其中富士康工业新城完成投资20.92亿元,第三电子信息创业园内厂房已交付使用;南岳生物制药项目完成投资4.58亿元,正在进行厂房、地基及地下管网建设施工;鸿富锦精密模具产品开发与制造项目完成投资4.05亿元,正在进行后续设备安装;中兴网信完成投资2亿元,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运营;中钢衡重重型矿冶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到位资金1亿元,正在进行二期项目建设。
4. 全省首家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2013年12月13日,衡阳综保区一期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衡阳综合保税区一期面积2.57平方公里,是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功能于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湖南首个综合保税区。衡阳综保区参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政策,享受比其他开放地区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硬件软件设施水平,完善周边公共服务配套,配强配齐工作班子,加快入驻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稳步推进二期、三期工程建设,确保综保区高效、规范、有序运行,努力把衡阳综保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综保区,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
二、科技工作主要做法
1. 科学定位,因势利导,突出特色抓产业。衡阳高新区目前由核心区和白沙工业园区组成。为了引导两大板块产业建设和协调发展,高新区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两个园区的产业定位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核心区可供开发面积相对较小,但金融、服务业配套完善,人居环境好,将作为实施产城融合战略的试点区域,重点发展高端创新型产业、金融服务和生产型服务业,打造成衡阳的创新高地、金融洼地和总部经济基地;白沙工业园发展空间大,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且具有较好的产业集群基础,将作为高新区实体产业的承载地,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物流为主的实体产业,并依托全省首家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衡阳经济第一增长极。在这样的战略思路下,我们有选择性地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既突出了园区的产业特色,又实现了产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发展形势喜人。
2. 实施人才政策,保障科技创新源动力。衡阳高新区成立之初就启动实施了引智计划,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鼓励政策,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衡创业发展,引智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高新区还加大引智计划资金投入力度,实施了《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暂行办法》、《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暂行办法》等政策。衡阳高新区累计用来引智工作投入硬件环境建设资金1.5亿元,2013年人才专项资金支出1500万,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企业免除7500平方米房租,提供风投及担保贷款支持3200万元。目前,高新区已吸引十多个国家的留学人员百余名,8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3. 积极可行的金融政策,为创新发展提供保障。一方面充分利用园区融资平台融资建设发展。坚持"积极、稳健、效益"的原则,以项目贷款为主,流动资金贷款为辅,其他融资方式为补充,精心包装项目,目前已进入银行审批阶段的项目贷款中,签署合同的有4个项目,计划融资金额12.2亿元;另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支持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撑。一是通过政政策引导,积极吸引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区内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全年共为区内企业实现融资5.95亿元;二是鼓励和支持区内企业和项目申报省和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争取省和国家科技资金的扶持,并积极向各类社会基金和政府基金推荐高新区高新技术项目,多渠道争取各类资金的支持,全年区内企业共获得各级各类产业项目计划支持31项,获得资金支持9450万元。
三、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将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园区将积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其中: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3亿元,企业建设投资40亿元。实现技工贸收入90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完成进出口21亿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3亿元,完成融资15亿元。围绕着以上目标,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1. 按国家高新区标准,完善园区硬件设施。衡阳高新区虽已进入"国家队",但相对兄弟省、市的国家高新区来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平台建设上,我们还显得比较薄弱。为此,我们要按照"以升促建"的发展思路,加快硬件设施建设。2014年,我们将重点抓好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的建设,并以此为带动,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各项科技平台的建设,完善园区硬件设施。
2. 继续实施专利战略,加速科技成果产出。以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为契机,深入实施专利战略。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计划",深入开展各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工作,鼓励企业加强专利开发、应用和推广。继续抓好《专利申请资助办法》的兑现落实,并以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站为依托,积极拓展区现有专利服务平台功能,提升服务品牌,进一步完善区域专利服务体系。
3. 引进科技人才,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完善激励政策,加大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额度,努力引进和集聚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大力实施科技专项,以此凝聚和扶持创新团队;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为科技人才的集聚、创新、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支撑和公共服务。此外,制定企业人才培养计划,在企业内部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科技人员的成果奖励、分配和激励政策,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动力,内涵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4.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盘活闲置土地。针对现在有部份企业土地闲置的症结,强化土地效能的发挥。深入开展督查和整顿工作,下大力气盘活工业企业土地闲置资源,探索建立困难企业、落后产业的退出机制,腾笼换鸟,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效能和质量。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