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湘潭高新区:三清 三改 三提 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日期: 2014年01月08日 13:51       来源:科技部
【字号:

  湘潭高新区2009年3月晋升国家高新区,管辖范围45.8平方公里。辖区工业基础雄厚,科技资源较为丰富。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科技部"一个行动,两项工程"战略部署,依托区域区位优势,努力改善软硬环境,创新要素快速集聚。2013年,该区根据自身实际,着力"三清、三改、三提"(清查农业生产资料、清退转型乡镇企业、清理地理标识;改进作风、改革办法、改善服务;提高执行力、提高工作标准、提高美誉度),狠抓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加强创业链条打造,创新引领能力不断提升,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49位,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全国排名第40位,成为湘潭地区科技创新的"领头羊"。
  一、以"三清"为抓手,加速产业集群发展
  紧紧牵住产业集群这个"牛鼻子",一心一意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在"腾"字上挖潜力。"腾笼换鸟",积极组织开展"三清"专项活动,清退提质转型乡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依法收回闲置土地,为集群产业腾出发展空间。2013年,该区共清理闲置土地576亩、高能耗企业11家,为先进矿山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进一步扩张发展奠定了基础,提振了信心,园区重点矿山装备企业全面提质增效。该区龙头企业湘电重装大吨位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集成系统专利获得2013年度湖南省专利三等奖,自主研发的SF35100型300吨交流传动电动轮自卸车打破了该技术的国际垄断;新昕通用电气公司矿用高效节能磁阻电机及控制器产业化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获国家发改委1000万扶持资金,并已批量生产。
  二是在"合"字上下功夫。制定湘潭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划。积极开展园区风电产业运营情况摸底,加强与国家科技部及省市科技部门对接与协调,整合园区优势资源,扶持培育龙头骨干,延长拓展产业链条。2013年,该区从30多家风电企业中筛选出8个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带动风电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实现产值131亿元。其龙头企业湘电风能公司牵头制定了2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集群内企业获得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95项,攻克共性技术14项,取得新产品成果21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
  三是在"引"字上要后劲。开展"筑巢引凤"工程。立足于土地日益匮乏的现实,创新提出拓区计划,聘请专家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湘潭高新区提质扩容科学发展战略规划》,及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导向,积极谋划打造"高端装备谷",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市场、谋发展。一方面,切实做好基础设施再优化工程,投资近20亿元,加强园区路网建设,全年共实现16条主次干道通车,总里程达31.15公里,园区综合承载力全面提升。另一方面,瞄准电动汽车汽车及零配件制造这一朝阳产业,大力招商引资,中国屹丰集团公司成功签约,投资20亿元建设大众汽车配件产业园,九城汽车产业园启动建设。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向创新要效益,湘电莱特成功研发电动汽车增程器和轮毂电机,应用银河新能源产品的纯电动公共汽车获中国城市公共汽车节能大赛金奖。电动汽车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二、以"三改"为重点,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坚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着力完善配套服务,打造服务高地。
  一是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按照"大部门制"管理模式,将26个部门精简到16个;封闭人员身份(编制、职级等),淡化行政色彩,推行岗位管理;实施全员竞聘和"预安销号",打造专业化、竞争型团队。制定出台《湘潭高新区人才奖励办法》和《湘潭高新区高层人才生活津贴办法》,设置1000万元的人才培养基金,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骨干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大学生(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给予5-100万元的重奖,搭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开放性舞台。近年来,该区与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对接教授领衔项目近100个,成功引进高技术项目30余个。
  二是改进科技金融服务方式。成立湘潭首家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引进银行金融、创投、担保、小额贷款、中介等服务机构28家,集聚"投、保、贷、补、扶"要素,为园区科技企业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制定出台《湘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持股孵化方案(试行)》,探索建立对高技术企业适时跟投机制,通过房租入股、投资公司跟投、欠款入股等模式,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与潜力科技企业形成跟投合作关系,缓解其资金压力。该区全年共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6亿元,为企业担保贷款1.3亿元。
  三是改善公共平台服务能力。以加速推进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工作为契机,积极争取省市支持,着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该区已获批"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电机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平台、湖南矿山装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此同时,依托湘潭先进矿山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网,加强"两库两平台"建设(专家库、项目库、大中型设备共享平台及信息平台),努力满足园区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服务需求,有效解决了集群企业在检测、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服务问题。
  三、以"三提"为目标,延伸创新创业链条
  突出"链群"发展,着力完善配套措施,提升园区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扩"苗圃"。坚持分类管理、分类施策,个性化培育。对持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在管理好原有创业苗圃的基础上,启动建设了1万余平方米的聚酯楼大学生创业项目集中入驻区和创业苗圃,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安排500万元配套资金,支持项目创业,2013年兑现扶持资金340.8万元。近三年来,该区苗圃已入驻准创业项目35个,有21个项目已注册公司。对无项目的大学生,设立"两库一网",提供创业选择。目前,该区项目库中有200余个创业项目可供选择,专家库中有20名专业创业导师可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免费咨询指导, 2013年举办创业大讲堂10余场次,培训800多人。
  二是强"孵化"。顺势而为、借力发力,往往能事半功倍。湘潭高新区及时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开放性经济体制"、"营造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精神,创新思路,主动作为,积极引入民营和社会资本,建设完成了奥托斯基地、国际企业中心、中瀚国际基地、省建三公司基地等4个民营孵化器,新增孵化面积20万余平方米。目前,全区孵化器总面积达到55万余平方米,在孵企业289家,在孵企业员工人数7591人(大专以上学历5380人)。与此同时,整合园区资源,逐步构建了"政务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中介服务、基础服务"五大服务体系,孵化企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大增强,2013年,该区在孵企业申请知识产权保护180件,批准知识产权保护136件。
  三是促"加速"。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工作思路,创新平台建设模式。一方面,切实抓好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在高标准编制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投资22亿元,开发建设总面积达860亩的科技企业加速器。目前已按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了湘潭高新科技企业加速器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一期建设260亩,入驻企业15家。另一方面,着力开发工业地产,总投资15亿元、占地2000亩,以承接矿山装备科技企业为主的东方金谷加速器地产项目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三栋高标准厂房建设,签约引进企业80余家。以上两个加速器,预计2017年可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将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
  2014年,湘潭高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个行动、两个工程"的战略部署,抢抓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机遇,巩固"三清、三改、三提"成果,突出"四抓一促"(抓顶层设计、抓招商引资、抓要素保障、抓教育实践,促转型提质)工作重点,重点实施"火炬园12245工程"。即:积极推进先进矿山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加速器二期和大学生创业大楼2个硬件载体建设、培植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2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4大产业聚集区功能布局调整和建设(矿山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总部企业聚集区、大学生创业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引进50个科技孵化项目。奋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