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株洲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 促进产业发展
日期: 2014年01月08日 13:53       来源:科技部
【字号:

    2013年,在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以动力谷建设为核心、突出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做好了"五大创新工程"建设,较好的完成了年初的工作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2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84亿元,已经迈入我省千亿产业园区行列。
    一、运用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 
    1. 明确目标方案。制定了《打造中国动力谷--株洲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行动方案》,2013年9月7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株洲高新区组织了对中国动力谷的论证评审会议,科技部领导与专家通过了该方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方案年初即获科技部批复,计划2015年创建成功。2013年11月20日株洲高新区赴省科技厅就部省共建中国动力谷项目进行专题汇报,科技厅将全力肋推打造中国动力谷。
    2. 启动项目建设。今年启动了新马创新城、汽车主题公园、天易科技城、中国动力谷核心区等六个园区和产业规划编制,9月底启动了新马EBD、中国动力谷核心区、汽车主题公园三个投资过百亿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中国动力谷核心区建设项目总占地3369亩,总建筑面积37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3亿元,首期建设40万平方米研发区,将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
    3. 开展招才引智。成立了中国动力谷研究院和中国动力谷平台引进办公室,开展高端创新创业资源引进工作,目前已拿出招才引智目录,并与部分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十年,株洲高新区将在产业上,形成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在空间上,建成"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在区域上,发展成为中国动力产业的聚集区、中部创新驱动的示范区、湖南乐业宜居的幸福区。最终,将株洲高新区打造成"中国动力谷"和未来的"世界动力谷"。
    4. 出台扶持政策。区财政对科技专项投入翻番,达到2000万元/年,修订了"创新奖"奖励办法,制定了瞪羚企业培育扶持办法、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办法、和"4215"工程、"5211"人才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如瞪羚企业可无息借款200万元,对企业上市支持100万元,获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奖励50万,省级奖励20万,对企业引进的领军人才最高提供300万元支持,对企业培育引进的博士、正高科技人才补贴1000元/月等,扶持产业发展的力度前所未有。
    5. 培育重点企业。成立了动力谷企业成长学院,着力提升动力产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已有300多家企业参与,科技银行达到4家,增加风险补偿基金至1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10亿元规模的贷款,设立湖南高科智能装备投资基金,可提供中小企业创业投资2.51亿元。
    二、利用创新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1. 完成科技进步考核。今年是两年一度的科技进步考核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及相关工作,以组织领导、经费支持、人才工程为保障手段,在本次考核期内,我区通过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等工作,通过考核我们把我区两年来的科技工作特色上报到了市、省、国家科技部门,有力的宣传我区科技工作情况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效,我区荣获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2. 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株洲日望精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株洲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省经信委和省发改委认定为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
    3.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认定了7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组织了7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复审,按省科技厅的要求在五十多家企业中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自查自纠工作。
    4. 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今年我们加大了企业项目申报力度,特别是加强了重点项目的申报,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1个,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40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10个。 我区四共争取国家省市资金 2.8亿。
    三、开展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1. 申报再创新高。2013年1-10月,我区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  808件和521件,同比分别增长35.57%和  19.5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93件,发明专利申请占申请总量比重达36.26%。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2. 创建示范园区。今年我们以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为目标,通过精心组织,积极按照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的要求,加班加点,对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创建标准,上报了多达十本资料的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培育)申报材料。
    3. 创建培育工程。积极开展了"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发放了上千份资料,并进行了现场咨询和知识抢答赛。我们还深入企业做培训,为了提高企业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我们邀请专利代理机构负责人来我区讲课,到中普防雷等企业举办了3期专题讲座,分别就贯彻落实《湖南省专利条例》、专利申请与保护等内容举办了培训;积极参加省市知识产权局举办的知识产权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更好地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实现专利成果的产业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 执行联合执法。积极参加全市"双打"行动,株洲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我市工商、商务、药品监等部门,对我市流通领域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下简称"双打")联合执法行动,这次行动在专利、商标等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开展了对专利侵权行为,以及假冒和冒充专利的查处行动,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两次知识产权执法,在辖区药店和商店查处了二十件专利侵权案件,专利纠纷调处、查处案件在规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100%。
    四、完善创新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1. 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2013年我区完成科技三项费用任务1500万元,其中瞪羚企业750万元,科技项目周转金600万元,科技扶持资金15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区企业的科技创新。
    2. 奖励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我区共发放创新奖638.8万元,其中技术创新奖共计奖励176.6万元,工业企业专利授权共有380件(发明87件,实用新型233件,外观设计60件),合计奖励136.6万元,比2011年度的98.5万元增加了38.1万元;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的一个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奖励10万元;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株洲南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标准3个,奖励15万元。
    3. 扶持重点进一步加大。年初出台了《株洲高新区瞪羚企业扶持暂行办法》,经企业自愿申报,我局会同财政、高科、创业中心、统计、国税分局、地税分局等部门对参与申报的26家企业进行初步审核,其中不符合申报条件企业12家,符合申报条件企业14家。区"瞪羚企业"管理办公室根据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3个方面10项指标,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100分制形式,进行了综合评分,分值超过60分的企业方可认定为"瞪羚企业"。经过严格评定,最终7家企业被认定为我区首批"瞪羚企业",并获得750万元资金支持,使我区企业得到了有力支持。
    五、2014年工作思路
    1. 深入开展动力谷的建设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中国动力谷政策体系研究,加大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力度,加速发展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动力产业,促使动力产业增速高于平均水平。二是提高动力产业科技创新水平,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全面升级创新创业环境,并大力引进动力相关的科研创新团队。三是加快中国动力谷核心区一期建设,重点是"两器三中心"(孵化器、加速器、展示中心、研发中心、管理中心)建设,力争2014年初步见形象。四是研究制定中国动力谷宣传方案,委托品牌设计公司开展"中国动力谷"的品牌设计,并逐步开展"中国动力谷"的品牌化建设。五是积极争取中国动力谷成为科技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项目,上升为湖南省发展战略。
    2. 制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根据国科火字(2013)130号文件精神,整合创新服务机构、平台、人才等资源,集成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社会提供研发设计、科研条件、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技术投融资、专业技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科技创新支持系统。同时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的建设,支持、鼓励企业设立和升格企业技术、工程中心。
    3. 加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我们将加快向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转化的步伐,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机构,加大知识产权工作投入,推动专利、商标的申报,加快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促进知识产权工作的良性循环。2014年正式申报,争取2016年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验收。
    4. 加快国家创新型园区的建设。我们将充分发挥目前园区工业基础优势,以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按照"集群化、高端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形成以轨道交通产业为引擎、以通用航空、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一极引领,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五年内使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并超过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标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