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临沂高新区:全力建设未来生态科技城
日期: 2014年01月08日 14:46       来源:科技部
【字号:

  2013年,临沂高新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科技创新工作要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战略,坚持"创新引领、产业支撑、环境吸纳、科技新城"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一城八区"建设,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科学跨越和谐发展。2013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00亿元,增长25%;国内生产总值308亿元,增长22.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5亿元,增长48%;进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增长6.2%,其中出口10.1亿美元,增长7.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投资占比达到32.5%、58%。
  一、2013年主要工作
  (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 发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纺织服装、科技商务、工业物流八大产业园区的平台作用,走一区多园布局、板块集约发展的路子,有重点地引导上下游企业进入园区。围绕整体规划、产业基础、资源优势,按照园区功能进行科学布局,重点引进大项目、特色项目、龙头带动型项目、高科技项目,做到土地集约、项目集中、产业集聚。
  2. 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在产业招商、项目合作上实现新突破。根据临沂市"10+6"产业发展要求,结合"一城八区"发展布局,临沂高新区确定了构建"5+3+4"产业体系,即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五大新兴产业哦,科技服务、工业物流、生态旅游三大现代服务业,重点提升房地产、现代农业、纺织服装、节能环保四大传统产业,成立了12个产业推进办公室,组织专业招商人员参加"商博会"、"软件(服务)外包峰会"等对接洽谈。2013年10月28日,临沂高新区在台北市举办了"电子和信息产业交流会",有10个项目达成初步意向。
  3. 引进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成功引入武汉东湖基金,投资110亿元建设临沂电动汽车产业园,计划利用3到5年的时间,达到年产2万辆电动客车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500亿元,建成产业配套齐全、技术领先、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引进格力空调、普正药业、富士康照明产业园等高新技术项目。
  (二)突出创业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流科技创新平台
  1. 先后投资5.2亿元,建设了孵化器二期、三期工程,不断扩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目前已形成35万平方米的孵化大平台,建有电子信息孵化器、生物医药孵化器、综合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和功能配套区。     
  2. 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中心5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综合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3家。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临沂研究中心、临沂市动漫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临沂分中心、山东省云计算中心临沂分中心、柔性制造中心、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等6大产业技术服务平台。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推动产学研合作
  一是与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3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设立研发基地,与临沂大学合作共建区域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二是借助国家级孵化器平台优势和人才政策集聚效应,先后引入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施国强教授等20多名高端人才来我区投资创业。
  (四)建设和完善支撑科技进步的创新体系
  1. 进一步完善了支持科技创新的14项政策、26条服务措施,设立了总额5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孵化器发展种子基金和战略人才引进基金,以及总额8000万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2. 购置了3000平方米的专家公寓,规划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目前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投入使用。
  3. 出台了加快培植骨干企业的实施意见,在企业扩大投入、自主创新、并购重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122家重点企业、55家骨干企业实行点对点包扶,以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投入。
  (五)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
  1. 设立了入会资金3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与农村信用联社合作筹建了"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先后为企业担保贷款5.5亿元。
  2. 充分利用国家高新区优势平台,出台了引进企业总部及促进企业上市和股权挂牌的系列政策。4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7家企业启动"新三板"挂牌,4家企业进入市级上市资源储备库。
  (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构建形成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府热线"三位一体"的政务服务新格局,强化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建立健全首问首办责任制、项目服务代办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二、2014年工作重点
  (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骨干企业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年内培育50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引领行业发展的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重点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高成长、高税收的"五高企业"。尽快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二)建设一流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强化科技创新载体优势
  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依托,提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专业孵化器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电子商务软件产业基地,探索运营民营孵化器。到2016年,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00家以上。
  (三)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业资源聚集
  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独立建设或联合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至2016年,重点建设临沂云计算中心、临沂市动漫渲染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临沂市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暨快速制造中心、生物医药检测中心、高新区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五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高新区软件、生物医药以及先进制造等产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促进产业集聚和发展。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完善协同创新平台
  积极为企业搭建与高等院校的研发合作平台,继续实施"6+2"产学研合作计划,与西安交大、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6所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2家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继续加强与上海张江、上海杨浦、浙江大学科技园、广州番禺数字家电产业园等先进科技园区的横向联系,推进与临沂大学联合建设协同创新园区,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鼓励区内企业横向联合实现内生性共赢,在高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海洋生物、中医药资源深加工、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应用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开展实效性产学研合作。
  (五)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创业创新人才高地
  依托重大科技项目,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以领办、创办、合作等形式,加强招才引智工作,吸引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人才载体和辐射带动作用,建立高层次人才"星期天工程师"运行机制,聚集一批高端人才。实施企业家及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训"双百"计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