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济宁高新区:强化创新驱动 着力提升显效 高起点上建设一流国家高新区
日期: 2014年01月08日 14:49       来源:科技部
【字号: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新区牢牢把握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战略定位,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高位突破,初步实现了由单一工业园区量变到复合型城市新区质变的提升,成为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双试点"高新区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山东省科技金融试点高新区。
  一、产业升级亮点纷呈
  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投资20亿美元的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最大外资项目。依托山推、小松、山重、联电、如意、辰欣、泰丰、英特力等龙头企业布局产业链项目74个,小松大型矿用车、通佳注塑机、天虹集团50万锭紧密纺基地等26个项目建成投产或试生产,山推崇文产业园、鲁抗立科等18个项目进行设备安装,伊顿汽车二期、欣兴电子印刷电路板、中煤操车等一批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建成了国家北斗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省级工程机械行业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省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二、创新实力显著增强
  坚持政府引导,以专项资金拉动企业投入20亿元实施了53个科技专项。生物医药等4个专业创新平台建成运营,行业公共技术平台达到15家。25家创新机构入驻产学研基地。承担国家和省市创新项目101项,参与制定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43项,获得专利授权2498项。如意科技喜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小松山推荣获日本质量管理最高奖"戴明奖"。人才联盟吸纳150余家重点企业、金融机构、高校院所和人才机构加盟,培养引进各类人才9000余人。引进金融机构6家,风投创投基金发展到11家,规模突破40亿元。
  三、城市功能大幅提升
  以科技新城核心区建设为重点的42个功能性项目全面展开,科技馆、孔子国际学校投入使用。图书馆、体育中心基本完工,创意中心、大学园、大学科技园、印象吟龙湾、人民医院、创业公寓等完成主体建设,财富中心、创意SOHO等正在加紧建设,12个市政工程全面完成,新建及提升道路绿化40余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0余万平方米。产学研基地喜获"第七届亚洲MIPIM建筑奖"金奖、 "第十届欧洲先锋建筑奖"。中级法院综合审判楼获得我市首个中国建筑工程最高质量奖"鲁班奖"。深入开展"五城同创",提升城市管理,保持了"最美最清洁高新区"荣誉。
  四、市民得到更多实惠
  "25大民生项目"和"10件实事"全面完成。4个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投入使用,洸河新苑、广安家园上房入住,金色嘉苑二期、仁美社区完成主体施工。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补助、困难学生补助、学前至高中教育免费全覆盖。为社区家庭配备保健医生,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350元。设立了"关爱老人健康"基金,新建改建5处养老院和社区照料中心。城镇低保、农村五保、弱势群体救助标准全市领先。优化公交站点159个,新建单车服务站6个。"道德讲堂"、法治平安高新区建设扎实推进。构筑了网络问政平台,开展了"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居全市前茅。
  五、内生活力越来越强
  深化"小政府、大公司,小机关、大社会,小街道、大社区"体制改革,对10个职能部门合署办公。创新了项目核准、首问负责、全程代办、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等制度,行政审批提速20%以上。坚持重心下移,街道干部下沉到社区任职,实现了社会建设、环卫绿化、民生保障、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职能全覆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细则,在接待、用车、外出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在涉及"慵懒散"的问题严格要求,机关作风形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建设3000亿规模园区,发挥科技创新龙头作用,建成代表济宁形象科技新城"的提升年、显效年。全区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驱动、提升显效为主题,以转变职能、深化改革为核心,以惠普项目建设和区划调整为机遇,着力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更大力度推动管理创新,更高层次优化资源配置,更广领域创新产业模式,更富内涵建设都市新区,更大责任惠及社会民生,实现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生态环保、民生事业的有机统一,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推动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一)推动管理创新,营造制度竞争优势
  构建小区域、大平台体制,抓好产学研基地、综合保税区、惠普产业园、滨河科技园、大学园等功能区建设。完善"小政府、大公司"体制,坚持公司实体化,实现投资促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服务体系、公共产品服务等经济社会工作的企业化运营。深化"小机关、大社会"体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资源配置方式转型,提升运筹能力水平。提升"小街道、大社区"体制,坚持重心下移的改革方向,实现社区建设、民生事业、城市管理、社会稳定、基层党建、项目落地、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富民增收、公共服务等职能全覆盖。
  (二)优化资源配置,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树立人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理念,依托人才联盟,深化实施"551人才工程",大学园一期落成招生,联合高校办学,以专业化、技能型、高层次人才集群引导高端产业集聚。树立创新服务平台化的理念,提升15个行业公共平台,抓好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10个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大学科技园、省科学院济宁分院、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创意设计中心建成使用。树立科技创新成于金融的理念,建设金融超市,集聚银行、保险、投资机构等金融资源,形成随企业发展而动态匹配的社会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力争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三)创新组织模式,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放大惠普效应,建好惠普产业园,引导大型IT企业和知名企业向济宁布局。依托惠普、联电、如意、山推、浩珂等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和中小企业联盟,推动产业向人才、资本、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提升。以高端化、高成长、高辐射为方向,重点抓好100个高端产业链项目,提升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等集群,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坚持按规划布局园区、按园区布局项目,形成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功能互补、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强化功能提升,建设美丽都市新区
  以突破核心区为重点,强力推动高新区向以科技新城为特色的功能区转型发展。在功能性项目方面,重点抓好产学研基地六期、科技大市场、财富中心、人民医院、体育中心、印象吟龙湾、创意SOHO、新城公寓等20个功能项目。突出泗河发展规划及重点项目建设,开发建设济宁"母亲河",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在基础设施方面,抓好北二环东延、西浦路南延,实施海川路等6条道路贯通工程。在生态建设方面,深化"治气当先行"蓝天行动、"治水当示范"碧水行动、"绿化当模范"增绿行动,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五)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市民幸福指数
  继续办好为民"10件实事",搭建更高水平、更加均等、更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市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创新社会管理,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方式,构建"政府保障基本、市场发展高端"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打造平安高新区、法治高新区。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