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高新区:立足优势 创新方式 大力推动延吉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日期:
2014年01月08日 15:44
来源:科技部
一、找准定位,确定发展新兴产业为着重点促转型
延吉高新区近二十年的发展,业已形成食品、医药、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但以食品为主的传统产业经济总量占比仍很大,创新型现代服务业企业仍处在发展阶段。为此,延吉高新区立足于在东北亚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双语和多语人才的优势,与韩、朝、日等在技术方面的合作优势,IT产业基础优势,长白山脉北药资源丰富的优势,研判国内外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产业市场需求,提出了"以国际合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构想,确定了大力发展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生物医药、低碳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构筑了"211"项目工程即延吉科技创新园、能源循环经济园、敖东国药基地和延吉高新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的项目布局,举全区之力加快实施步伐,实现人才集聚创新创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竞争力产业基地等多项功能,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转换思路,创新机制体系建设为中心点促转型
延吉高新区围绕新的产业定位和战略部署,在职能设置、创新扶持、项目准入等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并抓出成效。
一是突出科技管理职能。将原由一个部门负责的科技、工信和发改职能进行剥离,划给三个部门履职。实践表明,一方面明确了分工,强化了职能,特别是科技工作职能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延吉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职能作用,为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理顺与上级部门关系,大大增强政策和项目的透明度,调整后仅一年内争取到创新创业各类专项资金3768万元,同比增长320%。二是加大科技扶持力度。2013年初正式启动延吉科技创新园建设,中远期规划1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近期规划11.4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投资1.22亿元,建设完成两座产业大楼和一座配套综合楼,引进企业21家,集聚人才1600多人。为加快园区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并安排科技创新扶持资金1000万元,产业形态初具规模。预计三年内入驻企业100户以上,安置就业1万人以上。利用3-5年将延吉科技创新园建成东北地区最大、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服务外包加工基地之一,最终打造成为东北亚信息与文化产业化的研发中心、产品交易中心。三是提高项目准入标准。延吉高新区建立了项目准入标准化体系。标准化体系是以国家级高新区评估指标体系和国家鼓动类产业目录为指导来制定的。对引进项目的投资规模、产品科技含量、土地节约利用等提出了新要求。以成功申报"延吉高新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为契机,把发展壮大低碳产业作为建设低碳园区及发展低碳经济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成为高增长低消耗低排放的模式。
三、加大扶持,建设"211"项目工程为突破点促转型
资金要素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本条件,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延吉高新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涌现了一批创新项目,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扶持做大敖东国药基地。吉林敖东延吉药业是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各类科研人员120余人,先后开发了近20个国家新药,部分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企业面对资金瓶颈,管委会对其分期奖励6000万元用于成果转化。2013年二期项目竣工,上缴税金同比增长140%。2014年三期项目也将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4亿元。敖东国药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冻干粉针剂、生化药等多种制剂型于一体的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的大型国药制药企业。二是扶持做强能源循环经济园。积极推进铁南能源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项目对延吉市供热单位每年排放的大量灰渣及粉煤灰等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一期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已建成投产,年可消化80万吨炉渣。二期精碳提取项目将于2014年4月份开工建设。二期项目建成后,该园区将实现年总产值3亿元,上缴税金3500万元。一方面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各级专项扶持资金,一方面在项目实现达产后给予奖励性政策。三是扶持做好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目前已着手启动面对国内外的电子商务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四、多方合作,实施人才兴区战略为支撑点促转型
高新区坚持人才兴区战略不动摇,采取"外引内培"方式,进一步加大人才要素的吸引集聚力度,营造优化吸引科技人才来延吉高新区创新创业的机制和环境。
一是实施"外引人才"战略。加强与朝鲜有关机构合作引进高级技术人才。目前已与朝鲜KCC签订协议,拟引进1600名技术人员,并提供稳定的居住、用工政策环境。加强与浙工大软件学院、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合作引进人才。二是实施"内培人才"战略。加强与延边大学的全面合作引进人才。与延边大学签订共建协议,就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确定了工作方案和目标,推动政产学研联动,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加强与延边IT技工学校的合作进引进人才,已在延吉科技创新园建立人才实训基地,直接完成与企业人才的供需对接。出台奖励性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创业就业。出台《延吉高新区关于促进软件、动漫及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延吉高新区科技创新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外同行业人才创新创业,从而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人才引进平台,为推动产业经济转型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按照2014年工作的总体布局,结合高新区实际情况,明年工作应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快报批并实施新一轮发展规划;(二)强化"两个环境"建设(硬环境和软环境);(三)快速推进"两园区"、"一基地"三大项目建设(长白山烟草工业园、延吉科技创新园和敖东国药基地);(四)做好四项基础工作(基础设施配套、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土地清查和收储、企业服务);(五)抓好五项发展保障(一是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抓安全生产)这项"做事"的保障;二是抓好融资和争取专项资金这项"用钱"的保障;三是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这项"组织"的保障;四是抓好人才引进和培养这项"用人"的保障;五是抓好与科研院所合作这项"科技创新"的保障)。
主要经济指标均安排两位数的增长。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千方百计抓好项目建设
2014年项目建设工作将以"两园区、一基地"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推动"双10亿"项目,努力形成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集聚发展。安排续建项目17个,新开工项目16个,重点推进项目15个。
其中,长白山烟草工业园项目2014年计划投资2.5亿元,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厂房开工建设;科技创新园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实现入驻企业达到50家以上,引进朝鲜IT科技人才2000名、引进韩国等地导演制作团队100人以上;敖东国药基地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二期项目上半年竣工投产,三期项目大输液生产车间厂房开工建设。
(二)加快产业调整升级
一是发展生物产业(生物制药及生物保健食品)。抓好敖东国药基地、安发国际北药基地、汇中泰德生物保健品生产、延边生命科学院生物保肝制剂项目等,充分开发长白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物产业。
二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京东商城(绿色食品交易网)、中国网库特产品交易网、有色金属交易网、吉林恒鑫担保公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好总部经济大楼,大力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工作环境,吸引企业总部向我区集聚。
(三)努力扩大融资渠道
继续推进信达证券发行企业债券工作,发展园区种子基金、风险投资、科技银行、科技担保、小额贷款、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多种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拓展金融服务业务开辟一个更加便捷的通道。
(四)增强人才支撑能力
加速引进朝鲜IT科技人才和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专业人才;积极发挥职业高中和延边IT技术学校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育作用,为科技创新园等特色园区提供各类人才。围绕产业发展特点,成立多个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
(五)提升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强化与吉林大学、长春中医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延边大学、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科技创新活力。
近年来,延吉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强区为指导方针,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创新机制体系建设为中心点,以建设"211"项目工程为突破点,以实施人才兴区战略为支撑点,立足自身优势,创新发展方式,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快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生物医药、低碳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找准定位,确定发展新兴产业为着重点促转型
延吉高新区近二十年的发展,业已形成食品、医药、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但以食品为主的传统产业经济总量占比仍很大,创新型现代服务业企业仍处在发展阶段。为此,延吉高新区立足于在东北亚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双语和多语人才的优势,与韩、朝、日等在技术方面的合作优势,IT产业基础优势,长白山脉北药资源丰富的优势,研判国内外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产业市场需求,提出了"以国际合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构想,确定了大力发展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生物医药、低碳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构筑了"211"项目工程即延吉科技创新园、能源循环经济园、敖东国药基地和延吉高新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的项目布局,举全区之力加快实施步伐,实现人才集聚创新创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竞争力产业基地等多项功能,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转换思路,创新机制体系建设为中心点促转型
延吉高新区围绕新的产业定位和战略部署,在职能设置、创新扶持、项目准入等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并抓出成效。
一是突出科技管理职能。将原由一个部门负责的科技、工信和发改职能进行剥离,划给三个部门履职。实践表明,一方面明确了分工,强化了职能,特别是科技工作职能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延吉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职能作用,为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理顺与上级部门关系,大大增强政策和项目的透明度,调整后仅一年内争取到创新创业各类专项资金3768万元,同比增长320%。二是加大科技扶持力度。2013年初正式启动延吉科技创新园建设,中远期规划1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近期规划11.4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投资1.22亿元,建设完成两座产业大楼和一座配套综合楼,引进企业21家,集聚人才1600多人。为加快园区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并安排科技创新扶持资金1000万元,产业形态初具规模。预计三年内入驻企业100户以上,安置就业1万人以上。利用3-5年将延吉科技创新园建成东北地区最大、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服务外包加工基地之一,最终打造成为东北亚信息与文化产业化的研发中心、产品交易中心。三是提高项目准入标准。延吉高新区建立了项目准入标准化体系。标准化体系是以国家级高新区评估指标体系和国家鼓动类产业目录为指导来制定的。对引进项目的投资规模、产品科技含量、土地节约利用等提出了新要求。以成功申报"延吉高新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为契机,把发展壮大低碳产业作为建设低碳园区及发展低碳经济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成为高增长低消耗低排放的模式。
三、加大扶持,建设"211"项目工程为突破点促转型
资金要素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本条件,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延吉高新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涌现了一批创新项目,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扶持做大敖东国药基地。吉林敖东延吉药业是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各类科研人员120余人,先后开发了近20个国家新药,部分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企业面对资金瓶颈,管委会对其分期奖励6000万元用于成果转化。2013年二期项目竣工,上缴税金同比增长140%。2014年三期项目也将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4亿元。敖东国药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冻干粉针剂、生化药等多种制剂型于一体的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的大型国药制药企业。二是扶持做强能源循环经济园。积极推进铁南能源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项目对延吉市供热单位每年排放的大量灰渣及粉煤灰等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一期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已建成投产,年可消化80万吨炉渣。二期精碳提取项目将于2014年4月份开工建设。二期项目建成后,该园区将实现年总产值3亿元,上缴税金3500万元。一方面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各级专项扶持资金,一方面在项目实现达产后给予奖励性政策。三是扶持做好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目前已着手启动面对国内外的电子商务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四、多方合作,实施人才兴区战略为支撑点促转型
高新区坚持人才兴区战略不动摇,采取"外引内培"方式,进一步加大人才要素的吸引集聚力度,营造优化吸引科技人才来延吉高新区创新创业的机制和环境。
一是实施"外引人才"战略。加强与朝鲜有关机构合作引进高级技术人才。目前已与朝鲜KCC签订协议,拟引进1600名技术人员,并提供稳定的居住、用工政策环境。加强与浙工大软件学院、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合作引进人才。二是实施"内培人才"战略。加强与延边大学的全面合作引进人才。与延边大学签订共建协议,就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确定了工作方案和目标,推动政产学研联动,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加强与延边IT技工学校的合作进引进人才,已在延吉科技创新园建立人才实训基地,直接完成与企业人才的供需对接。出台奖励性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创业就业。出台《延吉高新区关于促进软件、动漫及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延吉高新区科技创新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外同行业人才创新创业,从而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人才引进平台,为推动产业经济转型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按照2014年工作的总体布局,结合高新区实际情况,明年工作应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快报批并实施新一轮发展规划;(二)强化"两个环境"建设(硬环境和软环境);(三)快速推进"两园区"、"一基地"三大项目建设(长白山烟草工业园、延吉科技创新园和敖东国药基地);(四)做好四项基础工作(基础设施配套、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土地清查和收储、企业服务);(五)抓好五项发展保障(一是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抓安全生产)这项"做事"的保障;二是抓好融资和争取专项资金这项"用钱"的保障;三是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这项"组织"的保障;四是抓好人才引进和培养这项"用人"的保障;五是抓好与科研院所合作这项"科技创新"的保障)。
主要经济指标均安排两位数的增长。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千方百计抓好项目建设
2014年项目建设工作将以"两园区、一基地"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推动"双10亿"项目,努力形成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集聚发展。安排续建项目17个,新开工项目16个,重点推进项目15个。
其中,长白山烟草工业园项目2014年计划投资2.5亿元,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厂房开工建设;科技创新园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实现入驻企业达到50家以上,引进朝鲜IT科技人才2000名、引进韩国等地导演制作团队100人以上;敖东国药基地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二期项目上半年竣工投产,三期项目大输液生产车间厂房开工建设。
(二)加快产业调整升级
一是发展生物产业(生物制药及生物保健食品)。抓好敖东国药基地、安发国际北药基地、汇中泰德生物保健品生产、延边生命科学院生物保肝制剂项目等,充分开发长白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物产业。
二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京东商城(绿色食品交易网)、中国网库特产品交易网、有色金属交易网、吉林恒鑫担保公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好总部经济大楼,大力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工作环境,吸引企业总部向我区集聚。
(三)努力扩大融资渠道
继续推进信达证券发行企业债券工作,发展园区种子基金、风险投资、科技银行、科技担保、小额贷款、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多种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拓展金融服务业务开辟一个更加便捷的通道。
(四)增强人才支撑能力
加速引进朝鲜IT科技人才和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专业人才;积极发挥职业高中和延边IT技术学校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育作用,为科技创新园等特色园区提供各类人才。围绕产业发展特点,成立多个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
(五)提升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强化与吉林大学、长春中医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延边大学、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科技创新活力。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