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长春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 加快转型升级 努力建设面向东北亚的科技创新高地
日期: 2014年01月08日 15:47       来源:科技部
【字号:

  近年来,长春高新区在科技部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着眼于在长吉图国家战略中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精心谋划并深入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2013年,全区营业总收入实现4300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95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2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分别实现504亿元、102亿元,同比增长均在15%以上。城市承载能力、产业发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均显著提升,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改革开放的前沿、新型城镇化的示范。
  一、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围绕"拉长、拓宽产业链,丰富、壮大产业群"的发展思路,强化入区项目专家评审,注重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积极培育和引进具有"高"与"新"特色的优质项目,打造要素集聚、功能集成、生产集约的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330户,建设了国家汽车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吉林省高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集聚区。以生物疫苗为主的生物与医药企业发展到111户,汇集了长生生物、长春百克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正在规划建设占地3平方公里的长东北生药医药产业园,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疫苗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基因药物生产基地。以光电显示、LED半导体照明为主的光电子企业发展到94户,围绕汽车产业升级,规划了以汽用LED照明为主的LED产业园,台湾颖霆、山西光宇等一批高端项目正式落位,正在加快打造千亿级LED产业基地。以热缩复合材料、汽车材料为主的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发展到124户,形成以中科英华、高祥管道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在稀土镁合金、聚酰亚胺等材料研发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正在重点谋划引进玄武岩、碳纤维等新材料项目。以动漫及软件服务外包为主的高端服务业企业发展到700余户,规划建设了以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产业园为代表的10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被认定为"长春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化基地"。
  2014年,我们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细化产业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培育本土创新型企业和引进战略合作企业相结合,重点发展南区汽车及零部件和高端服务业两大集群,长东北核心区光电子、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集群,长德新区先进装备制造和精优食品加工两大集群,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富集创新型企业、创新平台载体、中介服务机构等要素构成、创新合作网络密集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二、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构筑区域创新体系
  围绕健全完善政、企、研、金"四位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搭建载体和平台,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建立了以集约、集聚、集成创新为特征的区域创新体系。依托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中科院、中关村、清华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引进落位高水平研发机构31个,联手打造东北最大创新集群;与北科建集团联合建设了具有国际水准的长春北湖科技园,全区新建、在建孵化基地达到19个、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积极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集聚金融服务机构超100家,构建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梯形融资"模式。目前,全区集聚了14所高等院校、39家科研院所,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6个,研发单位达到168户,成为全省科教资源、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
  2014年,我们将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推进国家专利导航实验区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强化市场导向作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吉林省集成创新综合体、科技大市场、北湖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建设,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打造长吉图区域创新中枢。
  三、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以打造汇聚产业精英人才的"长白慧谷"为目标,在东北地区率先启动了"人才特区"建设。每年列支1亿元进行创新创业扶持,已有三批54名高端人才入选"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共给予1600多万元的资助和扶持;与中国人事研究院联合建立了东北亚人才研究基地,已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与吉林大学等驻长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人才特区校友会协作联盟",并采取以会引才、以才引才、协作引才等多种方式,吸引和集聚了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目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约9万人,其中高端创新人才3万人,占长春市的60%以上,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4年,我们将一步加快 "人才特区"建设,不断拓展扶持政策、引才思路和服务内容,大力吸引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力争到2015年,引进海外高端领军人才30名,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300名、高技能人才1000名,率先在东北地区建成具有高度吸引力和较强创新力的人才特区,打造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四、创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模式,建设长吉图对外开放窗口
  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施专业化、产业化招商。面向国内,积极以本地资源、驻区企业嫁接央企资本,先后与27户央企洽谈合作项目46个;放眼国外,加快引进优质外资项目,外资(含港澳台)企业达到175户,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达到45户。加快对外技术合作步伐。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等单位合作建设中俄科技园,建成国内首个中俄及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共建中白科技园,具有国际顶尖水准的光纤激光器、直线电机等一批高科技项目落位建设,形成我国对白俄罗斯科技合作最大平台。
  2014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优化开放合作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国北方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及中俄、中白科技园等一批技术合作平台,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合作,引导园区优秀企业的技术、资本和模式"走出去",培育一批具有产业控制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打造面向东北亚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基地。
  五、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围绕新一轮发展战略需要和企业服务需求,深入开展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按照"精简、协调、统一、高效"的原则,先后实施了三次体制机制调整,建立了一整套权责明晰、衔接紧密、运转顺畅的管理架构和服务体系;坚持"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货币"的理念,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集团公司新的投融资平台,初步形成良性循环投入机制;整合相关部门职能,搭建了求助、投诉、咨询、服务"四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对项目引进、建设、运营和管理实行"三段式"接续服务;建设了国内一流标准的政务大厅,采取"代理制"、"领办制"、"帮办制",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区域软环境持续改善,政行风测评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
  2014年,我们将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建立"扁平化、高效率"的服务架构;坚持市场化运作,把投融资平台、市政设施与服务、金融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全面推向市场,积极探索多方参与的园区联合治理机制;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审批服务流程;创新企业服务方式,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和企业增值服务,构建主动式、集成化服务模式,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总之,长春高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科技部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高新区的特色和宗旨,以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为主线推进创新战略提升行动,以开放创新理念整合利用创新资源,做实做好"高"与"新"两篇文章,努力把长春高新区打造成为立足长吉图、服务东三省、面向东北亚的科技创新高地,在落实长吉图国家战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