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大连:完善创新创业体系 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5:55       来源:科技部
【字号:

  2014年,大连市科技工作立足于建设东北地区区域性创新中心,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创业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大科技、大服务、大协同”三大理念,通过实施“人才先行、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国际视野”四大战略,有力推进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2014年科技工作情况
  (一)实施四大战略,着力开创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新局面。一是强化“人才先行”战略,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首次评选出11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104名“青年科技之星”。设立杰青专项资金,对杰出青年人才项目连续两年给予50万元/年经费支持。鼓励青年科技之星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协同创新,并在市科技计划中优先给予支持。2014年,我市10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大连化物所入选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二是实施“协同创新”战略,组织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新型研发组织,正式组建先进制造与智能控制、重大技术装备等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和重点实验室26家。梳理31个技术创新链和107个创新点,凝练38个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方向,组织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了MTO甲醇制烯烃技术等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对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全面支撑。三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工作力度,引导发明创造和专利成果转化。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241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3件。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共吸引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城市,1700余家企业的6000多项专利技术参展,参观洽谈4万余人次,成交项目800余项,实现交易额33.8亿元,创历史新高。成功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中国专利周,开通大连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专利“护航”专项行动,优化知识产权工作环境。四是实施“国际视野”战略,开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实施国际合作专项。与中科院系统加强院地合作,结合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组织相关企业与中科院研究院所进行科技成果对接。大连市科技局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签订共同推进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大连转移转化合作协议,开启大连与中科院系统“院地合作”新模式,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和开放的交流平台,助力东北再振兴。
  (二)完善平台建设,积极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一是开通大连“科技指南针”,搭建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开通我市第一个全市性科技创新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大连“科技指南针”。平台设有技术市场、仪器共享、专利服务、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招商合作、协同创新、科技咨询八个子系统。整合全社会创新资源,采用电子商城模式,汇集各类科技创新要素,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专业性的科技服务。二是举办首届科技创业大赛,完善创业孵化培育体系。成功举办第一届大连市科技创业大赛,吸引656家科技企业和团队参赛,14.9万人参与网上投票,有效营造了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大赛推荐项目包揽辽宁省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和团队组一等奖,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第三名。深入推进创业导师1162工程,与民盟大连市委合作启动“科技创新助力团”活动。开展创业孵化体系健设,大连创业工坊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孵化器。
  (三)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一是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研究制订《参与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以大连高新园区和金普新区为依托积极参与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政策先试先行,着力打造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开放创新试验区,努力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二是深入推进创新基地试点示范建设。开展智慧城市、科技文化融合、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示范建设,加快推进产业新兴业态形成和发展。新认定10家科技金融特色机构,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对接。谋取国家创新基地布局,获批国家高端轴承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数控机床、核电装备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打造高端产业辐射源和集聚区。研究制订《大连“e产业”发展规划》,力争打造全国领先、服务全球、面向未来的万亿级综合性产业集群—“大连e产业”。
  二、2015年工作思路及重点任务
  2015年,大连市科技工作将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着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育、科技投融资促进、创新服务保障六大计划,全力打造东北地区区域性创新中心,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建立覆盖企业从初创、成长到壮大各个发展阶段的支持体系。通过营造企业成长环境,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打造金字塔结构的企业上升通道。到2017年,形成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
  2.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计划。有效整合产业资源,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文化创新、工业设计、海工装备、高端船舶、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20个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层级联动扶持,面向市场需求,引导产业集群开展协同创新,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技术交易促进计划。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和“985”大学建立稳定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依托科技指南针平台,打造无纸化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建设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完善专利与技术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专利展示、交易、权属变更、技术合同登记、政策落实等一站式服务。
  4.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计划,设立杰出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专项资金,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发现、培养和资助力度。到2017年,培养杰出青年40名,科技之星400名,创新团队100个。建立大连市创新型科技人才数据库,对纳入数据库的人才实行动态管理,进行跟踪服务和差异化支持。支持在连高校设立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前沿专业和重点学科。
  5.科技投融资促进计划。设立科技金融专项基金,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支持,通过委托借款、贴息、担保费补贴、股权投资等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方式予以资助。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服务。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推动金融机构组建科技银行、科技事业部,为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系统化金融服务,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
  6.创新服务保障计划。完善“大连科技指南针”平台建设,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专业性的科技服务。建立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对使用共享设备的中小企业和设备提供单位进行适当补贴。支持中介机构开展创新服务,通过政府补贴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发展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鼓励申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开展青年科技创业季活动,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热潮。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