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构建新体制 培育新动力 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5:57       来源:科技部
【字号:

  2014年,宁夏科技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贴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拓展和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管理改革取得新进展,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外科技合作深入推进,全区科技创新潜力跃升至全国第8位。
  一、2014年特色工作
  (一)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2014年是中央和宁夏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我们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目标,积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效能。改进财政投入方式,自治区财政R&D投入的60%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建立了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技创新稳定支持机制,自治区财政R&D支出的40%主要用于稳定支持社会公益性、基础性科技创新活动。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制定了《自治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着力简化科技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加强对科研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强化科技金融结合,建立科技金融定期融资对接机制,设立了科技金融专项和区市县三级联动、协同推进的中小微企业创业风险补偿                                                                                      
  (二)开展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工作。发挥市场选择技术路线、形成要素价格、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施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政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制定了《自治区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暂行办法》和《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暂行)》,全面开展了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发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潜力。二是成立了“自治区企业科技创新部门联席会议”,建立推进后补助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消除部门分割和重复支持现象。三是组织开展首次后补助工作和深入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一大批企业的研发项目获得20%-30%的经费补助和所得税减免,充分调动了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400万吨煤制油项目进入费托合成及油品加工成套技术工业化示范阶段,50万吨煤基烯烃项目实现了世界首次2000吨/天GSP气化炉工业化应用,新型硫酸烷基化反应器研制成功,甲醇制丙烯(MTP)催化剂反应活性、使用寿命等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三)支撑发展高效节水特色农业。立足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匮乏、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撑发展高效节水特色产业。一是支撑旱作节水高效农业发展。建立了多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企业与合作社为建设主体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特色农业试点方案》,设立重大专项,重点开展旱作优势作物品种引选与农机、节水、农艺一体化集成创新,建设了11个高效节水特色农业综合试点,创建了聚焦重大需求、跨部门、多学科、攻关示范一体化重大项目形成与管理机制。二是培育壮大生态节水型葡萄产业。建立了葡萄与葡萄酒研究院和国家级葡萄产业试验区,开展了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突破了葡萄架型选择、脱毒种苗培育等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精准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支撑葡萄产业成为宁夏十大产业集群之一。三是积极推进沙产业发展。搭建了防沙治沙与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沙生灌木加工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形成了“干旱沙区土壤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及沙产业开发”等一批成果,支撑了沙产业快速发展和中卫市沙坡头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四)推进生态纺织、现代信息产业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加快调整宁夏倚重依能的产业结构和推进“智慧宁夏”建设,生态纺织产业开启发展新引擎,依托宁夏及周边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构建与西部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气化、能源电力产业配套的国内首个环保化纤纺织产业中心,建成了全球唯一的12.5万锭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纺纱生产线。现代信息产业异军突起,银川成为国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建成了银川中兴大数据中心,银川iBi育成中心创新孵化服务模式,催生了一大批信息技术类中小微企业,网上交易突破2500亿元。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西部云基地吸引了奇虎360、亚马逊AWS(云计算服务)、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落户宁夏,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农村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三农呼叫服务中心功能,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建立了一批示范样板和商业运营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汪洋副总理在考察中高度评价宁夏开展院企合作、转化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以及农村信息化工作,认为创造的合作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五)创建科技扶贫开发新模式。围绕宁夏“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实施,积极开展科技扶贫,让科技成为扶贫开发新引擎。一是启动建设了20个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着力培育设施果菜、枸杞、酿酒葡萄等20个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探索科技特派员社会化管理,引导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由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向打造延伸特色产业链转变升级。二是深入开展科技扶贫指导员“百人团”工作,整合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要素向贫困村集聚,建立了64个科技示范基地,引进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形成了科技引领、整村推进的扶贫典范。
  (六)不断深化对外科技合作。2014年,宁夏对外科技合作深入推进,取得了一批合作成果。同时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宁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机遇,积极筹备设立中阿农业科技基金,与迪拜园林农业局签署科技合作协议,筹建迪拜生态园林绿化与现代农业科技园;开通了中阿电子商务交易服务系统,推进中阿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推进中阿技术转移转化,确定了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争取中阿技术转移中心落户宁夏。积极筹建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联合实验室,推动宁夏清真产业国际化。
  二、2015年工作设想
  2015年是中央和宁夏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为动力,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为重点,以强化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支持企业和科技园区创新为抓手,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坚持增强内生动力,坚持发展新增长点,全力支撑宁夏打造经济升级版。
  (一)加强科技宏观统筹,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方案》精神,进一步转变科技管理职能,把科技管理从项目资金的具体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重点转向管宏观、管规划、管政策、管布局、管监督。强化对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布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资源统筹配置、科技规划及政策落实等宏观统筹,建立科技产业基金和管理模式,着力消除科技计划“碎片化”现象,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更加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各类科技园区创新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航灯,以宁夏资源禀赋为定位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把企业科技创新变成新项目、新产品、新市场。进一步扩大科技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和试点范围,全面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拓宽科技金融全程化服务。争取科技部、工信部支持实施宁东基地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银川科技园区、银川iBi育成中心建设,培育建设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创新资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带动作用。
  (三)着力发展新经济增长点,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产业优化升级。一是支撑生态纺织产业延伸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等上下游产业,打造现代化生态环保集约型纺织产业。二是加快构建银川“一云、一网、一图” (大数据中心云平台、全城8000G全光网络、城市空间地理GIS系统)网络架构,加快推进西部云基地一期20万台服务器部署和iBi育成中心二期建设,培育壮大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三是组织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农业物联网、高效节水、农产品高值化加工等重大科技专项,带动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全产业链设计,引进、研发和推广葡萄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整体提升葡萄产业科技含量和品牌效应。四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着力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
  (四)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健全创新创业人才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政策和体制机制,完善协同创新和服务保障体系,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科技扶贫指导员行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激发各个行业创新创造活力,形成不竭创新动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五)扎实推进中阿科技合作,大力促进科技产业国际化。在深入推进宁夏与欧美发达国家、国内大院大所和科技强省科技合作的同时,围绕“一带一路”和宁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决策部署,依托第二届中阿博览会平台,深入推进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活动,举办中阿科技合作论坛和技术展,推进迪拜中阿生态园林绿化与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成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联合实验室,促进中国科技产业国际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