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探索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5:58
来源:科技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在甘肃强调的在西部地区建立科技创新试验区,利用差别化政策推进欠发达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精神,甘肃省把兰(州)白(银)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兰白试验区”)建设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积极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
一、建设兰白试验区是甘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
1. 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甘肃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黄金地段,兰州、白银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建设兰白试验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有利于突破内陆地区发展瓶颈,在更大空间布局内集聚和释放创新能量和活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在扩大开发中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有利于增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奠定甘肃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2. 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的有效途径。甘肃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是甘肃人民的期盼,也是甘肃要担当的国家使命。建设兰白试验区,通过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差别化和突破性的政策,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成为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起到重大示范作用。
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和潜力的重要举措。甘肃作为欠发达的内陆地区,迫切需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实现加快发展。建设兰白试验区,就是要探索形成有为的政府与有效的市场相结合的新方式、新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引聚各类创新要素,激发各个创新主体和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构建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
4. 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布局、统筹区域科技发展的现实选择。科技创新能力和活力不足是造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建设兰白试验区,就是要搭建更大的创新创业平台,着力盘活本地科技创新资源,吸引科技创新资源向西部地区集聚,加快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以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兰白试验区建设
1. 实施“三大计划”。一是传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创新计划。着力拓展传统产业链条,加快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造可示范可推广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构建促进一二三产有序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创新计划。重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兰州、白银两市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总体攻关行动,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依托重点产业中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形成纵横互动的产业创新链。以大学和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技园区。加强科技创新与重大建设项目和工程的有机结合,提升本土创新能力。
2. 推进“五大工程”。一是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提升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深入推进技术标准、专利和品牌战略,增强“兰白制造”的市场影响力。二是创新人才聚集工程。充分发挥好甘肃创新人才优势,以用好现有人才为根本,培养与引进并重,采取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两种方式及各种优惠政策组合,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科研和创业条件。三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着力打造科技投融资平台、成果转化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四是创新生态建设工程。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五是兰白一体化和产城一体化工程。推进兰州、白银两市通行、通讯、居住、户口、教育、社会保障等一体化,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3. 落实“十大改革举措”。一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兰白试验区的建设和管理。二是科教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志愿者服务制度。三是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拓展产业链,整合创新链,通过资金链配置,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元化改革。四是人事管理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率先建立“旋转门”机制,设立“高层次科技人才特殊津贴”。五是投融资机制改革。整合财政资金,采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发展适应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六是财税制度改革。设立兰白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以直接补助、贷款贴息或股权激励等形式,重点支持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七是科技服务机构改革。整合重组、分类指导各类政府科技服务机构,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和整合科技服务机构,实行企业化运营。八是合作开放机制改革。加强与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作机制,加强与以色列、俄罗斯和“一带一路”地区国家的合作。九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土地利用的管理模式,优先保障创新型企业用地需求。十是创新评价制度改革。由政府评价转向社会评价,积极发展各类知识产权专业评价估值机构,完善容错和问责制度。
三、健全机制,靠实责任,全力保障兰白试验区工作任务落实
1. 加强组织领导。将兰白试验区建设作为区内“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对兰白试验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真正摆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按照方案总体要求,把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纳入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推动兰白试验区建设组织实施,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宣传,增强社会各方实施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建立协调机构。成立兰白试验区建设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办公室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兰白试验区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统筹协调、落实任务和咨询评价。
3. 强化考核问责。省科技厅、兰州市政府、白银市政府、兰州新区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强力推进兰白试验区建设。根据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滚动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责任明确、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兰白试验区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优先纳入“3341”项目工程。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兰白试验区科技创新路线图和产业技术路线图。
一、建设兰白试验区是甘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
1. 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甘肃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黄金地段,兰州、白银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建设兰白试验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有利于突破内陆地区发展瓶颈,在更大空间布局内集聚和释放创新能量和活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在扩大开发中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有利于增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奠定甘肃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2. 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的有效途径。甘肃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是甘肃人民的期盼,也是甘肃要担当的国家使命。建设兰白试验区,通过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差别化和突破性的政策,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成为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起到重大示范作用。
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和潜力的重要举措。甘肃作为欠发达的内陆地区,迫切需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实现加快发展。建设兰白试验区,就是要探索形成有为的政府与有效的市场相结合的新方式、新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引聚各类创新要素,激发各个创新主体和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构建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
4. 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布局、统筹区域科技发展的现实选择。科技创新能力和活力不足是造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建设兰白试验区,就是要搭建更大的创新创业平台,着力盘活本地科技创新资源,吸引科技创新资源向西部地区集聚,加快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以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兰白试验区建设
1. 实施“三大计划”。一是传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创新计划。着力拓展传统产业链条,加快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造可示范可推广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构建促进一二三产有序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创新计划。重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兰州、白银两市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总体攻关行动,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依托重点产业中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形成纵横互动的产业创新链。以大学和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技园区。加强科技创新与重大建设项目和工程的有机结合,提升本土创新能力。
2. 推进“五大工程”。一是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提升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深入推进技术标准、专利和品牌战略,增强“兰白制造”的市场影响力。二是创新人才聚集工程。充分发挥好甘肃创新人才优势,以用好现有人才为根本,培养与引进并重,采取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两种方式及各种优惠政策组合,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科研和创业条件。三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着力打造科技投融资平台、成果转化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四是创新生态建设工程。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五是兰白一体化和产城一体化工程。推进兰州、白银两市通行、通讯、居住、户口、教育、社会保障等一体化,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3. 落实“十大改革举措”。一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兰白试验区的建设和管理。二是科教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志愿者服务制度。三是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拓展产业链,整合创新链,通过资金链配置,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元化改革。四是人事管理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率先建立“旋转门”机制,设立“高层次科技人才特殊津贴”。五是投融资机制改革。整合财政资金,采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发展适应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六是财税制度改革。设立兰白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以直接补助、贷款贴息或股权激励等形式,重点支持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七是科技服务机构改革。整合重组、分类指导各类政府科技服务机构,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和整合科技服务机构,实行企业化运营。八是合作开放机制改革。加强与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作机制,加强与以色列、俄罗斯和“一带一路”地区国家的合作。九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土地利用的管理模式,优先保障创新型企业用地需求。十是创新评价制度改革。由政府评价转向社会评价,积极发展各类知识产权专业评价估值机构,完善容错和问责制度。
三、健全机制,靠实责任,全力保障兰白试验区工作任务落实
1. 加强组织领导。将兰白试验区建设作为区内“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对兰白试验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真正摆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按照方案总体要求,把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纳入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推动兰白试验区建设组织实施,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宣传,增强社会各方实施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建立协调机构。成立兰白试验区建设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办公室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兰白试验区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统筹协调、落实任务和咨询评价。
3. 强化考核问责。省科技厅、兰州市政府、白银市政府、兰州新区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强力推进兰白试验区建设。根据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滚动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责任明确、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兰白试验区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优先纳入“3341”项目工程。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兰白试验区科技创新路线图和产业技术路线图。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