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西藏自治区:突出重点 突破关键 着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00       来源:科技部
【字号:

  2014年,西藏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支撑引领农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强统筹部署、完善创新政策,坚持“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明确目标、注重成效、打造亮点”,着力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2014年科技工作基本情况
  (一)科技创新政策不断优化。认真研究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出台了新的科技奖励、应用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科技特派员管理、专利申请资助奖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管理、孵化器创业专项资金管理等制度,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具有西藏特色的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基础。强化科技资源整合,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推行厅地院三方科技合作机制,实现重点科技任务联合攻关、协同创新。
  (二)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抓好良种选育和高产配套技术示范,重点解决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青稞高产超高育种、丰产增效栽培、产业化加工三大技术支撑体系,青稞“藏青2000”、“喜玛拉22号”等一批新品种实现大面积示范推广。加快地方牦牛品种选育和育肥基地建设,建立了5个牦牛选育和高效育肥示范基地,牦牛繁殖率提高25%、产肉量提高12%。高海拔地区牧草新品引进示范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海拔4500米以上亩产干草达680公斤。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加大良种奶牛引进繁育、绒山羊产业化、林下资源开发扶持力度,有力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增效、农牧民增收。在9个科技示范县建立了乡镇农牧业科技信息服务远程终端,在80个行政村(居)实施了“强基惠民送科技行动计划”,有力支撑了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凸显。加快培育我区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研发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引导企业围绕特色农牧业、藏医藏药业、文化产业、民族手工业、优势矿产业、清洁能源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了由企业主导的藏药材人工种植示范基地、藏药材野生抚育基地和濒危藏药材种质资源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组织十余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共同组建成立了“西藏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四)平台基地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加快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步伐,切实提高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技资源集聚辐射能力。在全区重点建设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0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基地、园区集中示范推广12个农作物新品种,转化23项新技术。新认定7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稞种质改良和牦牛繁育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通过验收,林芝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启动“那曲县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昌都芒康横断山脉典型地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五)特色优势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青稞资源创制、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粮草双高栽培、特色品牌开发等方面实现重要技术突破;在青稞基因排序和功能基因测定、小反刍疫病快速检测、草原“疯草”综合防治、肉羊杂交繁育、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藏药新药开发等方面取得一批新成果。藏猪、藏鸡的遗传资源保护、提纯复壮、规模化养殖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完成了《藏药图谱大全》整理编纂。
  (六)多层次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力推进“十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基层一线科技人才队伍。紧密联系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各类科技计划、平台和基地,积极探索和建立以科研任务为核心的人才团队组织模式,加快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青藏高原青稞与牧草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名科学家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创新奖。大力发展壮大农牧民科技特派员队伍,全区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已达到9650名,科技特派员行政村覆盖率90%,科技特派员年培训覆盖率达到30%。
  二、2015年工作思路
  (一)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农牧业发展能力。按照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要求,加大农作物品种选育和畜禽、牧草品种选育力度,加强特色农牧业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丰富农牧业技术成果储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和模式创新,根据区域优势和产业发展需要,推进新的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扩大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辐射面。逐步将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成现代高原农牧业示范样板,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技术。
  (二)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开展产业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支持引导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引导、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重点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特色产业共性技术研发。
  (三)加快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平台建设、管理和运行新机制,完善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突出平台资源集成共享与开放服务功能建设,促进技术、设备、信息、人才等的合理共享,促进科技资源有效聚集、高效辐射。在高原特色种质创制、农畜产品加工、生态安全、公共安全、信息技术等领域培育一批科研平台和科研基地。推进科技信息共享、科技成果推广、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建设。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才的作用,通过培养与引进并重、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举,依托国家和自治区现行人才计划,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各类科技实用人才。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科研能力、创新成果和成果转化推广效益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五)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深入开展“科技下乡”、科普宣传周、科普一条街等专题活动。以农牧民和青少年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将科普宣传与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群众劳动技能和生产效率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一批掌握一定科学技能、依靠科技创业致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加快农牧区信息化建设,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普及实用技术水平,完善管理、发挥作用,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实现全区每个行政村有2名农牧民科技特派员的目标。
  (六)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完善重大科技项目联动机制。强化重大项目顶层设计,拓宽科技项目需求征集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形成机制和储备制度,加强资金、技术、设备等重要资源配置协调,强化科技计划导向作用。进一步理顺责权关系,强化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建立便于问责的经费管理体系,加强科技经费监督检查,构建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监管体系,完善科技项目评审评价机制,促进管理、监督与绩效评价更加紧密结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