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深化体制改革 加强科技创新 为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04
来源:科技部
一、2014年科技工作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凸显生机活力。制定《关于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意见》,从改革科研项目分类和管理、改进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改进科研项目投入方式、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加强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五大方面提出25条措施,加快建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运行机制。完成《海南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的前期工作,《海南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专门设立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相关条款,在推动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展,人才引进、培养、流动、创业、评价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革。探索科技专项申报、评审新模式,开发和完善“海南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所有省级财政科技专项项目通过网上发布、网上申报和初审,推进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专项试行网上评审。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科技厅建立共享评审专家数据库,收录专家7756名,在专家评审环节中引入外省专家参与评审。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前期研究,设立科技金融发展引导资金2000万元,起草了《海南省科技金融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试点方案》,拟先以信贷融资进行试点。试行科研经费后补助资助方式,选择产学研一体化专项、科普专项、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等部分专项部分项目试行事前立项事后评估、奖励性后补助及共享服务后补助等资助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先行投入,开展自主创新。
(二)扎实推进重点领域特色工程,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果。以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的旅游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特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新增培育与认定25家高新技术企业,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6家(超额完成省政府新认定15家以上,全省达140家以上重点任务),预计146家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30亿元。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博网、农博商城全新改版升级,建立农博商城社区服务平台,发布微博求助信息3100多条,农博商城在线销售海南优质农副产品236个品种,完善农业科技110手机服务系统功能,举办农业科技110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35万人次,科技下乡服务农民3万人次。科技服务旅游业水平不断提高,认定10家高新技术集成旅游示范景区,鼓励引导景区科技创新,增加投入,创建科研平台,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知识产权发展进入快车道,截止2014年11月,专利申请受理量达2155件,同比增加9.8%;专利授权量达1484件,同比增长16.8%。我省专利申请受理量总计17092件,专利授权量共计9713件,有效发明专利176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99件,同比增长19%。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优秀奖3奖,6项专利获得金融机构质押融资1.365亿元。
(三)大力实施科技专项,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省科技专项共安排资金3.82亿元,比2013年预算增加0.64亿元,增长20%。其中,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经费1.5亿元;省应用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等20个专项财政安排资金1.85亿元,支持新立项项目和滚动支持项目实施;海南耕地改良行动安排经费2000万元立项16个课题。23个省重大科技项目累计支持资金3亿元,已申报专利28项,建立或改造生产线18条,建立示范基地37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自然科学资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专项获资金支持1.23亿元,支持项目(课题)205项。
(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夯实。科技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展海南省创业英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陈良刚等18人为“首批海南省创业英才培养对象”,王凤阳等10人被推荐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官玲亮等5人被推荐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推进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省内知识产权人才库拥有41位各类专家。推进第四期中西部市县挂职科技副乡镇长工作,共选派41名科技人员到中西部11个市县挂职任科技副乡镇长。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海南师范大学和琼州学院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了我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零的突破。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新进展。新增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80家。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效率明显提高,加盟单位达36家,平台仪器资源总数达到710台套,总价值达到4.07亿元,已为1004家企业提供服务。
(五)积极实施科技惠民计划,科技惠及民生成效显著。实施城乡“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在17个市、县实施城乡“膜法”饮水安康示范项目54宗,总投资1333万元,项目受益人口18.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3万人的141.5%。推动中西部市县科技促进农民增收,落实专项经费25万元,支持东方市大田镇抱板村定点扶贫工作,投资17万元支持大田镇中心小学安装2套超滤膜饮水设备,解决1200名师生安全饮用水问题。实施中部市县农民科技增收计划,组织中部11个市县有关单位申报2014年中部市县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项目20个,经费455万元。成功举办海南省第十届科技活动月,围绕“科学生活 创新圆梦”主题,在全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800多项。
(六)加强科技合作交流,区域科技合作取得实效。推动国际科技合作,赴澳大利亚和赴柬埔寨、新加坡等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引进日本花甲专家来琼提供科技服务,组织人员赴国外进修培训,协助设立海外人才联络站。深化国内科技合作,在三亚建设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站、“绿色有机建材技术研发中心”,筹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开辟“院士海南医疗保健绿色通道”,出台《海南省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
二、2015年科技工作重点
2015年,我省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组织编制《海南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我省科技发展现状和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从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编制《海南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二是完成《海南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修订。计划于5月前完成《条例(修订送审稿)》,年内印发实施。三是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方式。继续跟踪我省科技金融试点实施方案,用好用实科技金融发展引导资金资金;研究完善科技投入后补助机制,形成立项项目前期、后期经费支持,科技贷款、贴息、创新券等金融服务并存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研究完善科技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探索对科研院所经费财务管理以及机构运行状况的考评。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创业英才培养计划对象的评选和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A类)的初审工作;做好第五期省中西部市县52名科技副乡镇长派遣计划项目实施工作,结合省中西部市县科技副乡镇长派遣计划推进“三区”人支持计划实施;继续推进省级知识产权人才库建设,选拔培养一批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扩大人才库专家队伍,使专家人数增加10%。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2015年有15家以上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60家以上;加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作力度,建立中药材推广技术服务点3-5家。三是加快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110建设创新发展,推进科技110农博网和手机服务系统建设,大力开展农业科技110技术培训。四是扩展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境)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与国外一流科研单位、著名高校、高技术企业等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五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出台我省实施方案。
(三)推进科研平台和项目建设。一是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发挥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和发展提供条件和服务;继续抓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完善大仪平台网络建设,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交流与合作。二是抓好科技项目实施。争取国家科技部对我省相关项目给予支持和立项上倾斜;与省财政厅共同组织省属科研院所筹划申报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项目,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跟踪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着力解决一批关键技术问题;筹划实施2015省科技专项。
(四)加大民生科技实施力度。一是继续实施“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计划实施“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18宗,总投资1000万元,解决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实施中部市县农民增收工程。组织中西部市县申报2015年省科技计划项目并给予倾斜支持。三是推动联手扶贫工作。继续推动东方市大田镇抱板村联手扶贫工作。四是加大科普工作宣传。举办第十一届科技活动月;加强省科技馆建设,增设1-2个科技馆。五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争取推荐1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14年,海南省科技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部署及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四兴一惠一体系”工程,为海南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2014年科技工作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凸显生机活力。制定《关于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意见》,从改革科研项目分类和管理、改进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改进科研项目投入方式、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加强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五大方面提出25条措施,加快建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运行机制。完成《海南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的前期工作,《海南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专门设立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相关条款,在推动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展,人才引进、培养、流动、创业、评价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革。探索科技专项申报、评审新模式,开发和完善“海南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所有省级财政科技专项项目通过网上发布、网上申报和初审,推进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专项试行网上评审。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科技厅建立共享评审专家数据库,收录专家7756名,在专家评审环节中引入外省专家参与评审。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前期研究,设立科技金融发展引导资金2000万元,起草了《海南省科技金融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试点方案》,拟先以信贷融资进行试点。试行科研经费后补助资助方式,选择产学研一体化专项、科普专项、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等部分专项部分项目试行事前立项事后评估、奖励性后补助及共享服务后补助等资助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先行投入,开展自主创新。
(二)扎实推进重点领域特色工程,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果。以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的旅游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特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新增培育与认定25家高新技术企业,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6家(超额完成省政府新认定15家以上,全省达140家以上重点任务),预计146家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30亿元。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博网、农博商城全新改版升级,建立农博商城社区服务平台,发布微博求助信息3100多条,农博商城在线销售海南优质农副产品236个品种,完善农业科技110手机服务系统功能,举办农业科技110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35万人次,科技下乡服务农民3万人次。科技服务旅游业水平不断提高,认定10家高新技术集成旅游示范景区,鼓励引导景区科技创新,增加投入,创建科研平台,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知识产权发展进入快车道,截止2014年11月,专利申请受理量达2155件,同比增加9.8%;专利授权量达1484件,同比增长16.8%。我省专利申请受理量总计17092件,专利授权量共计9713件,有效发明专利176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99件,同比增长19%。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优秀奖3奖,6项专利获得金融机构质押融资1.365亿元。
(三)大力实施科技专项,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省科技专项共安排资金3.82亿元,比2013年预算增加0.64亿元,增长20%。其中,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经费1.5亿元;省应用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等20个专项财政安排资金1.85亿元,支持新立项项目和滚动支持项目实施;海南耕地改良行动安排经费2000万元立项16个课题。23个省重大科技项目累计支持资金3亿元,已申报专利28项,建立或改造生产线18条,建立示范基地37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自然科学资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专项获资金支持1.23亿元,支持项目(课题)205项。
(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夯实。科技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展海南省创业英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陈良刚等18人为“首批海南省创业英才培养对象”,王凤阳等10人被推荐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官玲亮等5人被推荐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推进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省内知识产权人才库拥有41位各类专家。推进第四期中西部市县挂职科技副乡镇长工作,共选派41名科技人员到中西部11个市县挂职任科技副乡镇长。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海南师范大学和琼州学院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了我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零的突破。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新进展。新增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80家。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效率明显提高,加盟单位达36家,平台仪器资源总数达到710台套,总价值达到4.07亿元,已为1004家企业提供服务。
(五)积极实施科技惠民计划,科技惠及民生成效显著。实施城乡“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在17个市、县实施城乡“膜法”饮水安康示范项目54宗,总投资1333万元,项目受益人口18.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3万人的141.5%。推动中西部市县科技促进农民增收,落实专项经费25万元,支持东方市大田镇抱板村定点扶贫工作,投资17万元支持大田镇中心小学安装2套超滤膜饮水设备,解决1200名师生安全饮用水问题。实施中部市县农民科技增收计划,组织中部11个市县有关单位申报2014年中部市县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项目20个,经费455万元。成功举办海南省第十届科技活动月,围绕“科学生活 创新圆梦”主题,在全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800多项。
(六)加强科技合作交流,区域科技合作取得实效。推动国际科技合作,赴澳大利亚和赴柬埔寨、新加坡等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引进日本花甲专家来琼提供科技服务,组织人员赴国外进修培训,协助设立海外人才联络站。深化国内科技合作,在三亚建设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站、“绿色有机建材技术研发中心”,筹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开辟“院士海南医疗保健绿色通道”,出台《海南省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
二、2015年科技工作重点
2015年,我省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组织编制《海南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我省科技发展现状和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从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编制《海南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二是完成《海南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修订。计划于5月前完成《条例(修订送审稿)》,年内印发实施。三是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方式。继续跟踪我省科技金融试点实施方案,用好用实科技金融发展引导资金资金;研究完善科技投入后补助机制,形成立项项目前期、后期经费支持,科技贷款、贴息、创新券等金融服务并存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研究完善科技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探索对科研院所经费财务管理以及机构运行状况的考评。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创业英才培养计划对象的评选和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A类)的初审工作;做好第五期省中西部市县52名科技副乡镇长派遣计划项目实施工作,结合省中西部市县科技副乡镇长派遣计划推进“三区”人支持计划实施;继续推进省级知识产权人才库建设,选拔培养一批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扩大人才库专家队伍,使专家人数增加10%。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2015年有15家以上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60家以上;加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作力度,建立中药材推广技术服务点3-5家。三是加快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110建设创新发展,推进科技110农博网和手机服务系统建设,大力开展农业科技110技术培训。四是扩展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境)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与国外一流科研单位、著名高校、高技术企业等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五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出台我省实施方案。
(三)推进科研平台和项目建设。一是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发挥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和发展提供条件和服务;继续抓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完善大仪平台网络建设,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交流与合作。二是抓好科技项目实施。争取国家科技部对我省相关项目给予支持和立项上倾斜;与省财政厅共同组织省属科研院所筹划申报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项目,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跟踪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着力解决一批关键技术问题;筹划实施2015省科技专项。
(四)加大民生科技实施力度。一是继续实施“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计划实施“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18宗,总投资1000万元,解决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实施中部市县农民增收工程。组织中西部市县申报2015年省科技计划项目并给予倾斜支持。三是推动联手扶贫工作。继续推动东方市大田镇抱板村联手扶贫工作。四是加大科普工作宣传。举办第十一届科技活动月;加强省科技馆建设,增设1-2个科技馆。五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争取推荐1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