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江苏: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 集成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14       来源:科技部
【字号:

  在科技部大力指导与支持下,江苏省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加快科技改革和创新发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跃上新台阶。
  一、2014年科技工作总结
  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为总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扎实开展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和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集成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预计2014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4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9%,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
  (一)加快建设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完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把建设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着力打通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通道。坚持一个方向,即围绕构建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这一根本方向,遵循课题来自市场需求、成果交由市场检验、绩效通过市场评估、财政支持由市场决定。突出两大功能,加强全省产业技术研发力量的整合与统筹配置,引领产业向高端攀升,做到“顶天”;服务广大科技中小微企业成长,做到“立地”。引导三类资源,加快引导高校学科平台、科研院所以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等三类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和产业集聚,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施四项改革,通过一所两制、项目经理制、股权激励、合同科研等改革举措,突破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核心关键技术,弥补了创新链中“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的市场失灵环节,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到目前为止,江苏省已形成涵盖新材料、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等领域的17家专业性研究所;成立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发展会员单位172家;建立有别于事业单位的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制度,集聚1500多名高层次研发人员,初步构建起专业化、社团化、国际化的产业研发创新网络。
  (二)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抓住并用好国家支持苏南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苏南地区科教人才优势和开发开放优势,积极开展激励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努力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创新一体化先行区。突出核心带动,发挥国家高新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完善高新区空间布局,推动科研机构、重大创新载体、高新技术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产业技术创新核心区,加快形成核心突出、支撑力强、辐射面广的区域创新格局。突出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改革步伐,推进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方面改革探索和政策先行先试,加快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突出联动发展,加快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大力推进创新一体化,推动城市间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横向错位融合、纵向分工协作,形成整体性群体创新的新格局。突出创新导向,遵循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建立创新驱动发展评价考核机制,引导和支持高新区更大力度地推进科技创新。苏南8个国家级高新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以占全省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3%的经济总量、25%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36%的出口额。
  (三)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科教资源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化。探索实行特殊体制、特殊机制、特殊政策和特殊环境,大力推动科技创业和人才创业,在全省总结推广南京科技体制综合改革 “1+8”、“科技九条”、“创业七策”等政策举措,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管理改革,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支持南京颁布实施《南京市紫金科技创业人才特别社区条例》,率先将支持科技人才创业和科技园区发展的政策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推动科技人才创业和科创特区发展。南京已建有紫金特别社区、麒麟生态科技园、模范马路科技创新街区等20个科创特区、29个大学科技园、3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形成了布局更加合理的创新创业功能空间体系。
  (四)深化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融合,逐步建设规模为百亿元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发展以“首投”为主的创业投资。组织实施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引导创业投资向科技创新的前端集聚。省创投引导资金规模增至3亿元,全省创投管理资金规模较2010年翻一番,达到1672亿元。完善以“首贷”为主的科技信贷体系。扩大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规模至5亿元,带动全省40多个市、县(区)建立配套资金,合作银行增至6家,累计向14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56亿元。推进以“首保”为主的科技保险。设立首期6000万元的科技保险风险补偿资金,支持苏州高新区开展“国家科技与保险结合综合试点”,引导保险机构重点支持研发创新类险种和首次投保企业,努力将保险保障服务延伸到企业创新发展的各个环节。
  (五)统筹配置科技资源,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启动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百千万”工程,切实将科技人才引入企业、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703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86.5%。推动科技资源向苏北集聚,省政府出台推进科技资源向苏北集聚的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创新券试点,推动科技、人才、成果服务苏北企业发展。推动科技资源向基层集聚,统筹布局和建设1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55个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及177个创新型试点乡镇,加大“科技镇长团”选派力度,形成科技人员千军万马下基层的生动局面。
  二、2015年科技工作思路与要点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科技工作的最新指示,积极应对新常态下的新挑战,围绕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方向,着力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上有新突破。制定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意见”,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为重点,以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为主攻方向,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能力,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二是在完善区域创新布局上有新突破。制定出台“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见”,高起点编制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建立健全跨层级、跨部门、集中高效的统筹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统筹好苏中、苏北创新布局,不断提升全省创新发展整体水平。
  三是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围绕构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机制和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研究出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深化企业主体、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科技金融、资源共享等制度建设,抓好多层面改革试点的有序推进,努力在全国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示范。
  四是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有新突破。加快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产业技术研发体系,打造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整合产业创新资源,探索设立产业技术创新重大专项,加快推进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努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五是在打造人才高地上有新突破。大力推进苏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以及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改革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强统筹配置和分类管理,着力营造以人为本、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努力打造创新人才发展高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