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着力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16
来源:科技部
一、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落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鼓励支持“民字号”。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在科技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认真落实第二次部省会商议题,新组织谋划并承担了949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通过厅市共商和部门协商,在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一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其中,投入4000万元在石墨新材料、作物育种等关键领域,组织实施了“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关键技术及电池制造”等20个省级重大研发项目,首次实现了7个重大研发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投入3800万元支持奥宇石墨集团等11个高科技企业实施石墨、绿色食品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助力七台河、双鸭山、鹤岗、鸡西等4个煤炭城市经济转型升级。落实“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组织了“寒地粳稻优势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等24个重大攻关项目,预计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品100个,带动农民增收20亿元以上。省科技厅牵头推进生物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开复工率和计划投资完成率均达100%,位居全省“十大重点产业”之首,全省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亿元,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获批为国家首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试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45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12家,专利优势企业42家。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1328.2亿元,同比增长5.5%,比同期GDP的增速高出0.3个百分点。
二、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围绕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作。省长陆昊亲自带队到中关村和中科院合作对接,联手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哈尔滨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已引进北京晓清环保、用友软件等17个中关村项目入驻。积极探索科研机构成果落地产业化路径,依托哈工大成立了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赵敏任名誉理事长,副省长胡亚枫和哈工大校长周玉任副理事长,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为理事会成员单位,突出孵化和转化功能定位,投入6000万元建设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超精密加工及测试等6个孵化转化平台,储备在孵项目97项,已在全省落地产业化38个项目,新成立企业15家。推动技术成果与资本市场对接,省财政投入专利奖励、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专项投入资金1.7亿元。省政府出资1亿元支持哈工大组建机器人产业集团。投入1450万元对43家转化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企业给予后补助支持。省科技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通过设立科力创新、生物医药等5支子基金,规模达到8亿元,服务企业和项目单位120家。通过组织第五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科技成果展交会等150余场次科技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活动,省内落地转化成果531项,签约额24亿元。
三、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创新资源集聚
围绕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创新资源,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了机器人、农作物秸秆饲料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总数达到40个;以企业为主体新组建了8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企业院士工作站,总数分别达到269个、97个、41个。推动科技资源向科技园区集聚,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已经集聚了中科院育成中心等165个国内外创新机构入驻发展,牡丹江国家石油钻采工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获批,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集聚了全省84%的创新平台、86%的高新技术企业。前三季度,全省5个高新区实现总收入4121亿元、总产值3615亿元、利税4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11.5%、11.4%。推动科技资源向科技服务产业集聚。省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重点发展新兴产业研发、科技资源共享等八大服务业态,已有GE(中国)哈尔滨研发中心等61家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入驻,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第一家工作站落户我省。新成立了省科技服务业联盟,累计组织成果对接、技术沙龙等各类主题活动588次,服务人员累计达7600余人次。
四、健全科技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推动科研人员进入市场
围绕增强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引导科研人员转变观念、转换机制、走进市场。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全省新培养各类科技人才516名、创新团队60个,新支持200名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基础性研究,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占78.7%,择优支持了“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数控加工系统研制与开发技术创新团队”等7个省属院所科研团队建设。激励科技人员创业,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晋升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基地创业中心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72家,在孵企业达到2700余家。实施边远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选派440名科技人员深入28个贫困县提供技术服务;农村科技特派员累计创建了科特派创业链、创业基地、农技成果集成示范基地324个;选拔53名工业科技特派员为70余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50余项。推动对外科技合作,完成了“2014浦江创新论坛”主宾省工作,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委、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成功举办“2014院士龙江行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咨询会”。
五、健全科技资源管理评价机制,推动科技依法行政
围绕科技创新管理转变科技管理职能。推动科技立法,新修订的《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技术股权的资本金和职务发明的股权权益。推动痕迹管理,启动了科技报告和科技调查工作,整合了省级各类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纪检监察、科研诚信、“黑名单”和绩效评价制度,省级科技项目全部实现网络申报、全流程监督、全过程管理。推动权力公开,将实验动物行政许可审批权下放至市地,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认定事项全部通过省政府网上管理平台面向社会公开。
2015年,龙江科技工作将按照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认真落实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省战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与产业化,激发科技创新创业活力,努力为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一是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针对机器人、燃气轮机、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关键技术难题,组织实施30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二是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行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高水平人才团队,支持军民深度融合式发展。三是完善技术转移机制,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支持省工研院提升孵化和转化功能,支持技术成果与资本市场合作,省内落地转化科技成果500项。四是完善科技服务机制,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功能,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科技服务产业核心区。五是完善科技投融资机制,做大省科技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规模,扶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六是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争取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的重大科技政策,执行好《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新孵化和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
2014年,黑龙江省科技工作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改革创新的新部署,按照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任务安排,通过健全“五个机制”着力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与产业化,为龙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别是刘延东副总理7月25日在龙江视察时对我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万钢部长先后两次带队到我省开展专题调研,为龙江科技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落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鼓励支持“民字号”。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在科技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认真落实第二次部省会商议题,新组织谋划并承担了949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通过厅市共商和部门协商,在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一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其中,投入4000万元在石墨新材料、作物育种等关键领域,组织实施了“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关键技术及电池制造”等20个省级重大研发项目,首次实现了7个重大研发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投入3800万元支持奥宇石墨集团等11个高科技企业实施石墨、绿色食品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助力七台河、双鸭山、鹤岗、鸡西等4个煤炭城市经济转型升级。落实“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组织了“寒地粳稻优势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等24个重大攻关项目,预计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品100个,带动农民增收20亿元以上。省科技厅牵头推进生物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开复工率和计划投资完成率均达100%,位居全省“十大重点产业”之首,全省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亿元,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获批为国家首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试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45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12家,专利优势企业42家。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1328.2亿元,同比增长5.5%,比同期GDP的增速高出0.3个百分点。
二、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围绕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作。省长陆昊亲自带队到中关村和中科院合作对接,联手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哈尔滨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已引进北京晓清环保、用友软件等17个中关村项目入驻。积极探索科研机构成果落地产业化路径,依托哈工大成立了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赵敏任名誉理事长,副省长胡亚枫和哈工大校长周玉任副理事长,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为理事会成员单位,突出孵化和转化功能定位,投入6000万元建设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超精密加工及测试等6个孵化转化平台,储备在孵项目97项,已在全省落地产业化38个项目,新成立企业15家。推动技术成果与资本市场对接,省财政投入专利奖励、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专项投入资金1.7亿元。省政府出资1亿元支持哈工大组建机器人产业集团。投入1450万元对43家转化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企业给予后补助支持。省科技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通过设立科力创新、生物医药等5支子基金,规模达到8亿元,服务企业和项目单位120家。通过组织第五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科技成果展交会等150余场次科技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活动,省内落地转化成果531项,签约额24亿元。
三、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创新资源集聚
围绕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创新资源,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了机器人、农作物秸秆饲料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总数达到40个;以企业为主体新组建了8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企业院士工作站,总数分别达到269个、97个、41个。推动科技资源向科技园区集聚,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已经集聚了中科院育成中心等165个国内外创新机构入驻发展,牡丹江国家石油钻采工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获批,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集聚了全省84%的创新平台、86%的高新技术企业。前三季度,全省5个高新区实现总收入4121亿元、总产值3615亿元、利税4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11.5%、11.4%。推动科技资源向科技服务产业集聚。省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重点发展新兴产业研发、科技资源共享等八大服务业态,已有GE(中国)哈尔滨研发中心等61家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入驻,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第一家工作站落户我省。新成立了省科技服务业联盟,累计组织成果对接、技术沙龙等各类主题活动588次,服务人员累计达7600余人次。
四、健全科技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推动科研人员进入市场
围绕增强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引导科研人员转变观念、转换机制、走进市场。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全省新培养各类科技人才516名、创新团队60个,新支持200名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基础性研究,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占78.7%,择优支持了“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数控加工系统研制与开发技术创新团队”等7个省属院所科研团队建设。激励科技人员创业,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晋升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基地创业中心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72家,在孵企业达到2700余家。实施边远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选派440名科技人员深入28个贫困县提供技术服务;农村科技特派员累计创建了科特派创业链、创业基地、农技成果集成示范基地324个;选拔53名工业科技特派员为70余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50余项。推动对外科技合作,完成了“2014浦江创新论坛”主宾省工作,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委、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成功举办“2014院士龙江行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咨询会”。
五、健全科技资源管理评价机制,推动科技依法行政
围绕科技创新管理转变科技管理职能。推动科技立法,新修订的《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技术股权的资本金和职务发明的股权权益。推动痕迹管理,启动了科技报告和科技调查工作,整合了省级各类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纪检监察、科研诚信、“黑名单”和绩效评价制度,省级科技项目全部实现网络申报、全流程监督、全过程管理。推动权力公开,将实验动物行政许可审批权下放至市地,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认定事项全部通过省政府网上管理平台面向社会公开。
2015年,龙江科技工作将按照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认真落实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省战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与产业化,激发科技创新创业活力,努力为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一是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针对机器人、燃气轮机、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关键技术难题,组织实施30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二是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行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高水平人才团队,支持军民深度融合式发展。三是完善技术转移机制,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支持省工研院提升孵化和转化功能,支持技术成果与资本市场合作,省内落地转化科技成果500项。四是完善科技服务机制,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功能,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科技服务产业核心区。五是完善科技投融资机制,做大省科技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规模,扶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六是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争取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的重大科技政策,执行好《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新孵化和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