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昌吉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5:40       来源:科技部
【字号:

  一、201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围绕产业集聚发展,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来抓,委托科技部战略研究院编制《昌吉国家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委托上海福睿智库设计高新区产业发展及运营策略,并出台缓交部分城市配套费、入园保证金减半、新增规上企业奖励以及土地出让金首次缴纳50%,半年内再缴纳50%等优惠政策,高位推动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以中亚农机物流园、浦曌物流结算中心为代表的专业市场,以鸿桥房产、水木春城、大学城商业中心、区镇一体化等为代表的商住房地产。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1.6亿元,增长22.2%;增加值55.8亿元,增长22.9%;固定资产投资51.4亿元,同比下降14.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33亿元,增长34%;地方财政收入4.72亿元,增长34.86%,其中公共财政收入1.99亿元,增长30.93%。三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87.3亿元,占全部产值的77.5%;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新增6家达到53家,完成工业产值21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5亿元,增长22.5%,对高新区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9.5%;产值增幅100%以上的企业有9家。
  (二)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功能持续提升。按照“整体规划、产业定位和功能分区”的要求,委托新疆建筑设计院编制高新区总体规划,并通过州规划委员会评审,修改完善后上报区州人民政府审批。水资源论证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消防专项规划正在同步编制。按照“完善34平方公里、拓展南区和建材区配套服务功能、重点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三大目标,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共投入6.2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建16条总长36.2公里的道路,铺设35.8公里供排水管网和7.5公里天然气管网,架设高压线路2.8公里、通讯线路20公里,新建榆树沟镇区和建材区两个供热站;总投资2.04亿元的乌奎高速互通式立交桥及吉祥路南延建设项目已通过交通厅的评审。区镇一体化不断加快,严格按照总体方案的节点和计划实施,目前一期3.1万平方米的前进小区安置点主体建设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外立面装修。
  (三)围绕创新驱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把集聚创新资源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昌吉高新区科技创业基金的杠杆翘动作用,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项目“双高”工程,积极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今年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家,申报区、州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全年拨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38万元扶持企业创新项目。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总投资1.8亿元的人才培训中心和科技孵化器内外装修正在加紧施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总投资9446万元的中小企业创业园一期7栋标准厂房建设完成,为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营造了宽松的创新环境,并被自治区经信委认定为自治区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加大职教联盟平台建设,主动融入到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集团化办学体系,在20多个专业方面开展了人才储备和输送合作,构建园区、院校、企业三方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在金融创新方面,新引进3家金融机构,使园区金融机构达到4家;新成立了高新融通融资担保公司和高新快易贷小额贷款公司,还有1家担保公司和1家小额贷款公司已申报待批,园区金融环境进一步改善,成功向兴业银行融资5000万元,建设银行的1.5亿元贷款正在跑办中,金融的杠杆作用初步发挥效应;委托上海吉金资金投资管理公司设计制定《昌吉高新区融资发展规划》,委托泰格瑞科技公司开发的政银企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政企云服务平台(OA)软件正在按计划推进。
  (四)围绕新丝路经济带建设,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取得新成效。抢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抢抓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园区企业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中亚及全球市场。园区企业特变电工成功签约海外最大成套项目安哥拉索约-卡帕瑞11.8亿美元输变电建设项目,吉尔吉斯比什凯克2×150兆瓦热电项目已经进入执行阶段,多哥索科地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新疆节水行业龙头之一的西部节水公司加强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了公司节水灌溉技术首次大规模输出,公司生产的“屯河牌”节水器材系列产品成功出口哈萨克斯坦。锐通木业、新铝铝业等公司产品进入中亚市场,未来型材在中亚设立生产公司。高新区管委会与哈萨克斯坦萨图公司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利用萨图公司电子商务平台方面的技术、市场、人才优势,积极拓展昌吉高新区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在中亚国家及欧洲市场的销售渠道。
  (五)围绕博士后工作站,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博士后工作站为载体,依托美国、俄罗斯等五国海外人才联络站平台和国内留交会、中国博士后西部服务团新疆行等活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二、2015年工作思路、目标及主要措施
  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区州全委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打造“天山慧谷、产业新城”为目标,继续突出主导产业快速增长、科技金融创新、区镇一体化、优化发展环境四大任务,不断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全力打造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
  奋斗目标: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增长20%;增加值67亿元,增长2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增长2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5亿元,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其中公共财政收入预算2.35亿元,增长20%。
  (一)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寻求发展新方向
  一是深刻认识发展新形势,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破除原有发展方式赖以存在的体制安排和利益结构,实现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发展。二是主动抢抓发展新机遇。以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服务全疆的职业教育新城、辐射北疆的区域综合物流枢纽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新区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等各种优势,积极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入对接中亚市场,按照又高又新的要求,全力打造特色装备制造出口基地和有机清真食品加工出口基地,深入研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周边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最大限度发挥高新区的比较优势,努力谋求产业特色化发展。三是审视提升发展新理念。按照多产业链发展的思路,把三大主导产业集聚与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和发展职业教育基地、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各类专业市场、房地产等“新引擎”,努力在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上迈出新步伐。
  (二)围绕中心和重点,着力提升五大能力
  1. 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步伐,着力提升产业聚集能力。以“主导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为突破口,紧紧盯住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不放松,着力打造发展潜力大、行业前景好、集群特征明显的产业集群。一是加快“一区多园”建设。按照“规划统一化、服务同质化、特色产业差异化”的要求,积极培育三大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细分领域,加快装备制造园、新型材料园、清真食品园、福建工业园等一批产业相对独立又互融为一体的“区中园”建设,着力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加快三大主导产业集聚。二是全面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在全面抓好新华能、新投能源、徐工集团等企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输变电装备、农牧机械装备、现代物流装备、工程机械装备和大型零部件制造,积极搭建铸锻、热处理、电镀、检测四大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将高新区打造成为辐射全疆大型基础零部件加工制造基地。三是大力实施商标和品牌战略。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建立和完善品牌策划、管理及发展机制,以品牌宣传带动产品认知,提升企业知名度。鼓励企业注册商标、争创名牌,走内涵增长、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之路,不断促进企业规模扩张、质态提升,形成区域发展的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2015年力争新创新疆名牌3个。
  2. 加快招商地图实施步伐,着力提升规模扩张能力。继续突出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努力在挖掘潜能、扩大增量上实现突破。
  3. 加快科技资源整合步伐,着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突出抓好五大平台建设。一是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形成园中园发展模式。抓好中小企业创业园一期的配套服务和管理,在企业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人员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启动二期12栋标准厂房建设,力争2015年中小企业创业园入驻企业10家以上。二是建设科技孵化平台,集聚共享优质创新资源。依托即将建成使用的科技孵化器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和入驻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检测中心、认证中心以及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打造涵盖企业注册代理、创业培训、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功能为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将高新区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等创新要素最集中、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创新中心。三是建设“双高计划”培育平台,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新技术项目扶持“双高”工程的实施,深入贯彻落实《昌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资金、政策等方面扶持、培育、储备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不断提高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率,力争2015年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家,申创自治区级工程中心2家。四是建设科技合作平台,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重点支持与三大主导产业关联度高、专业特色强的重点高校院所以智力投入、技术转移、团队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园区和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促进优质科技资源的有序流动与互利共享;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借助专家力量集聚高端人才,实施重点科技项目研发。2015力争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个。五是建设科技金融平台,加强企业创新资金保障。在办好现有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同时,积极争取各金融机构到高新区设点落户,因企制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积极探索“高新区+高新技术成果+风险资本”的融资新模式,着力提升金融带动项目建设的能力。按照“培育一批、成熟一批、上报一批、上市一批”要求,扎实推进西部节水、新华能等5家企业做好上市培育工作,扶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4. 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步伐,着力提升空间拓展能力。围绕“三大组团”建设,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城、宜居之城”三张名片。
  5. 加快依规办事依律履责步伐,着力优化环境提升发展活力。
  三、“十三五”工作思路及奋斗目标
  昌吉高新区“十三五”期间发展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引领,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打造“天山慧谷、产业新城”为目标,深入实施“聚焦资源、产业聚集、完善配套、科技创新”四大战略,突出“功能开发、产城融合”两大主题,最终将高新区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服务全疆的职业教育新城、辐射北疆的区域综合物流枢纽。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是:力争到“十三五”末,工业总产值超过700亿元,增加值超过160亿元。高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加工制造基地初具规模和影响力,昌吉职教城、市场集聚区等核心支撑载体基本建成,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铝材料深加工、机械零部件加工服务三条特色产业链,三大产业集群均超百亿元;现代物流装备、农牧机械装备、清真食品、铝材料等特色产业引领全疆发展,安防与监控、半导体照明、节水技术等从科技推广应用逐步孵化成为新的重点产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确立了产业行动中期目标,到2016年高新区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载体、重大项目、科技平台加快建设,打造成为自治区新兴制造、科技应用推广的重要区域,初步实现从产业功能建设为主向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融合互动”转变,产业发展由传统制造业为主向高端制造业和2.5产业的“双轮驱动”升级转变,制造业的发展由招商引资为主向招商引资和科技转化应用“并重”转变,招商引资从重点引进制造企业向企业和产业运营商相结合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