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银川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5:51       来源:科技部
【字号:

  今年以来,银川高新区坚持走开放内涵式发展路子,抢抓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完善创新平台,强化“人才特区”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国际精品羊绒之都和中国羊绒纺织之都,高新区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2014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46.2%,比2010年园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前增长3倍,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同比增长50.8%。
  一、201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围绕羊绒、循环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技术需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采取技术转让、联合开发、共建创业基地、开放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与高新区内企业进行资源共享、互动合作。组织实施了《山羊绒低温双电层染色技术研发及应用》、《山羊绒低温微悬浮体染色及智能控制烘干加工新技术开发及应用》等10多项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集中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14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2014年,预计全社会R&D投入5.48亿元,占园区生产总值的2.8%。共组织申报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15项、备案34项,争取实施区、市及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3项,争取项目资金近1亿元。企业共申请专利95 件,其中发明专利16件。
  (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体系逐步健全。按照“政府建设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思路,围绕技术创新、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等关键环节,加快高新区“五大中心”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国家羊绒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第一家羊绒及其制品国家级专业检测机构。目前,园区共拥有国家级检测机构和重点实验室3家、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民办非企业科技机构(羊绒研究院)3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6家,科技创新团队7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产业多项生产设备、加工技术均处于国际前沿。
  (三)探索一区多园模式,特色产业集聚扩张。着眼于产业聚集发展,坚持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专业化的思路,着力推进以羊绒主导产业为主体,以循环经济、临港产业、新能源产业、中小企业科技孵化为辅助的产业集群发展,扩张园区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聚集壮大循环经济。围绕科技化支撑、集群化发展,与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鼓励企业引进行业前沿技术、开展产业联合互补,加快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电子废弃物处理、6万吨再生铝、10万吨再生铜、2万吨节能铝型材、3万吨铜排、2万吨铝排、2万吨再生锌等项目建设投产,园区预计实现产值55亿元,将成为国内先进、西北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三是突破发展临港产业。坚持把临港经济区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和临空经济的战略高地,规划布局电商物流产业、清真食品及健康产业、航空港配套服务产业等三大特色产业。
  四是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先后引进华电、大唐、国电龙源、昂立、京能、宁电投等新能源企业15家,现已建成新能源项目13个,投产、在建、取得路条、规划建设的风电、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1692兆瓦,其中:已并网发电项目装机容量796兆瓦,总投资70.52亿元,年发电量约129280万千瓦时,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四)推进对外科技合作,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抢抓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发展先机,围绕“发展高端产品,占据产业高端”的定位,鼓励企业与国际国内先进纺织地区开展交流与合作。
      (五)突出自主品牌培育,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国家质检总局同意筹建“全国羊绒深加工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成为宁夏首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截止目前,园区集中中国驰名商标4件,宁夏名牌产品13件,国际知名品牌3件,网上品牌3件,园区企业11类产品销往欧美等43个国家和地区。
  (六)积极拓展多元市场,企业国际化迈出坚实步伐。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基地龙头企业到境外投资,规避各种贸易壁垒,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助推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先后制订了《银川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宁夏(灵武)羊绒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3-2017)》、《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规划(2014-2020)》以及《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科技发展规划(2015-2020)》,实行一个特色产业、一套发展思路、一个功能园区、一体化扶持政策。二是强化政策支持。修改完善了《关于加快产业升级做大做强羊绒产业的意见》,全年安排羊绒产业发展基金1500万元,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科技研发、品牌培育、市场开拓、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以及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等。特别是在生态纺织园区建设中,将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委托由项目实施主体按照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用政府2.3亿元的补助资金撬动了企业90多亿元的投资。三是创新科技金融。用足用活自治区财政下达的2000万元羊绒担保风险抵押金,建立了中小企业“助保贷”、无抵押担保贷款、“新三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四大系统,吸纳宁夏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入驻园区建立科技支行。同时,高新区与证券公司为企业搭建主板、新三板融资渠道,中银绒业定向增发23亿元用于生态纺织园区建设,成丰农业科技股份公司于10月28日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地方政府并给予一次200万元奖励。四是提升服务水平。协调自治区人民政府召集相关厅局召开了加快高新区发展推进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以及西安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专家教授举办了“优化产业升级、提档做强羊绒产业专题研讨会”,为高新区发展问诊把脉。高新区管委会建立了企业联系人制度,对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实行领导、干部“一对一”对接,包项目、包招商,全面落实项目跟踪服务制度,为企业特别是新入园项目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八)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人才团队加速聚集。坚持招才引智并重,围绕“人才特区”建设,创新引才聚才体制机制,推行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大力引进创新团队和高层次领军人才。制定了《银川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暂行管理办法》、《生态纺织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意见》,结合生态纺织园项目建设,实施了“三个百人计划”,即:引进100位国外纺织专家、100位国内纺织专家、100位国内纺织院校本科生。引进和培养生态纺织等主导产业领域的创新团队6个,招聘专家级人才58人,车间主任及以上人员56人,技术、管理、设计、研发和营销岗位人才600名,储备纺织类人才100人,实现了“一个项目、一个技术团队”。 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中银绒业与西安工程大学建立了中银研究院。探索建立“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园区企业与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通过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和建立大学生实习、就业见习基地,有效促进大学生入企工作。同时,为确保人才“招得来、留得下、稳得住”,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规划建设了4000套产业工人保障性住房,一期2206套年内交付使用。目前,高新区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4万人,比2013年增加3600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0人,本科学历1168人,为园区企业技术再创新提供了强有力智力支撑,实现了人才与产业、人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2015年工作重点
  坚持走开放内涵式发展路子,围绕加快生态纺织园、循环经济示范园、临港产业园、新能源基地建设,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切实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实力,力争全年实现产值260亿元。
  1. 支持重点行业的优势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延伸产品链、产业链,大力发展羊绒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综合保税区配套产业,加快行业内龙头企业、名牌产品的培养,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2. 突出生态纺织园投产运营,力争实现产值48.5亿元。
  3.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电子商务、技术创新、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加强与新华社、广利集团、惠和投资合作,建成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服务于一体的中国羊绒电子交易中心,研究设计推出“新华羊绒指数”,巩固灵武羊绒原料市场地位。
      4. 狠抓项目建设增后劲。一是加快羊绒园区续建项目建设。二是做大做强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产业优势和配套政策,启动示范区二期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大型集散交易市场建设,扩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三是做好临港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力争引进1家以上电商物流企业入园;利用中国智慧产业联盟、深圳云计算产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力促深圳迈科龙电子等项目落地建设。四是加快盛唐50兆瓦光伏等项目建设,确保按时间节点投资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5.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一是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大科技项目及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二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力度。三是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培育工作为契机,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职能,积极开展专利申请、成果鉴定工作。
       6. 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加快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大力培育“灵武精品羊绒”区域品牌,用好“千堆雪羊绒”集体商标,力争荣昌“灵州雪”品牌通过中国驰名商标评定,亿美乳业主打产品通过宁夏名牌产品认定。年内新增品牌形象店、销售网点50家以上。
  7. 高水平举办第五届中国灵武国际羊绒节暨国际羊绒服饰设计大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