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渭南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5:53       来源:科技部
【字号:

  当前,渭南高新区正处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统筹规划好3D产业发展,对于加快渭南高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带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思路目标
  3D打印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方向和重点,也是未来渭南优化产业结构、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渭南高新区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将集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企业孵化、产业化发展为一体,依托“渭南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院”研发优势,以技术成果转化为核心,以财政专项资金为引导,以产业投资基金为支撑,以专业高效服务为保障,引进培育3D打印科技人才和成果项目,着力构建3D打印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加速推进3D打印产业化发展。力争3-5年,形成一批具有领先技术和特色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全力打造创新动力强劲、创业环境优越、产业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显著的国家级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
  二、发展模式
  渭南高新区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围绕创新技术链、完善资本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构建“6+1”发展模式,即一流的协同创新体系、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持体系、满足各业态发展的空间承载体系、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人文关怀体系、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协作共建体系等六大体系,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
  三、主要做法
  2013年6月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和陕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渭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以渭南国家高新区为载体,全力推进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一年多来,我们从渭南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创新技术链、完善资本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这四个环节,推进实施“6+1”发展模式。
  一是产业化协同创新体系。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成立了“陕西增材制造(3D打印)协同创新研究院”,组建了10个以上面向航空、航天、船舶和军工领域应用的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研究院架构初步形成,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渭南市人民政府市长奚正平担任,院长由长江学者黄卫东教授担任,5台研发生产设备陆续到场安装调试,其中3台设备已经投入生产。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组建的3D打印创新创意设计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快速模具制造中心、体验展示中心等8个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成。同时,签订了国家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的支撑企业—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工程研究有限公司股权收购协议,借助其技术研发优势在渭南实现成果转化。与国内一流的精密铝业制造企业—烟台路通精密铝业有限公司合作,组建陕西路通精密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工商注册已经完成,厂房改造、生产工艺平面设计和设备采购已经完成。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达成3D打印材料研究应用初步意向。通过四个方面的建设,构建起一个以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3D打印产业化协同创新体系。
  二是投融资保障体系。与中时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了国内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陕西省3D打印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规模2.5亿元,由高新区和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募集资金1.5亿元,申请中省配套资金各5000万元,基金主要投资于3D打印全产业链应用行业,该基金2014年8月6日已经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式批复。同时,我们成立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投融资担保机构—渭南高新区科创担保公司,协调银行、基金和风投公司,为3D打印装备、软件开发、材料研制及应用行业提供金融服务。
  三是产业化承载体系。围绕3D打印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统筹规划建设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起步区400亩,成长区1000亩。其中,起步区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分为研发孵化区、生活服务区、生产制造区和物流仓储4个功能区,可为入驻企业项目提供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流程服务。目前,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3.2万平方米的孵化器、0.5万平方米的创业公寓已建成投用。与此同时,成立火炬科技公司,负责孵化器投资管理,委托中航工业631研究所负责孵化平台运营服务。
  四是创业创新政策体系。设立1亿元3D打印产业引导资金,支持3D打印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公共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引导。对来区从事3D打印领域的核心团队,个人所得税全额奖励。带成果、带项目入区创业的,三年内研发、办公、生产等场地实行零租金扶持。对率先入区的3D打印研发专家和创业者,免费提供配套公寓、医疗服务等生活保障,协调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具体事项。需要征地建厂的企业,建设用地优惠供给,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五是诚信高效的服务体系。成立3D打印产业基地办公室、新材料基地办公室,建立鼓励创新的运行机制,严格兑现奖励措施,监督处理创新发展中的失信行为。对入区3D打印和新材料项目推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的服务承诺,实施“开放式运作、封闭式管理”的模式。正在建设可供专家、学者及各类创新人才进行技术链、产业链对接交流的“合同创新交易”沟通场所,筹建3D打印创新协会,为创新项目和人才提供良好的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撑服务平台。
  六是部省市区联动共建体系。2013年11月25日,科技部批复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11月26日,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共同举办全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化推进会,部、省领导、院士专家、3D打印相关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终端用户以及投资机构等近350人齐聚渭南,共同研讨3D打印产业化发展路径。陕西省科技厅已将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列入省级3D打印技术产业化推进实施计划;渭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多次赴京进省汇报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发展构想,渭南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高新区打造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整合全市优质资源加快推进3D打印产业化步伐。
  2014年5月23日—26日,在第十八届西洽会暨首届丝博会期间,我们专题召开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推介会,成功签订营口巨成仿真机器人、珠海正邦3D打印材料、上海遨为3D打印云制造、西安昭泰文化创意等一批3D打印产业项目,为3D打印基地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9月25日-26日,承办召开了“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工信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国家食药总局副局长焦红,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静芝、省政府副省长李金柱,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盛延林、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徐卸古等中省领导出席会议,同时来自国内外3D打印及生物医疗领域龙头企业、医疗单位和高校院所300多人参会。会议期间安排主题演讲、高端对话、展览展示与合作交流,共同探讨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深度融合的产业化路径,并现场签订创新创意设计及检测中心、3D打印制造中心、3D打印医学健康产业发展中心、3D打印云平台服务中心、3D打印创新创意体验中心、医疗器械精密器件生产研发等6个项目。
  七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我们与国内3D打印产业领军人才,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黄伯云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黄卫东、李涤尘、赵万华教授等72名3D打印及材料制备专家分别建立了合作关系。发挥渭南职业教育优势资源,在国家人社部、教育部等相关部委支持下,我们正在组建3D打印技术培训学院,培养创新设计、检验检测、数据处理、软件研发等高层次人才和实用人才,目前,培育教材已经编制完成。同时,将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娃娃抓起,在渭南市有条件的中小学配置2000台3D打印桌面机,让学生从小就领略到3D打印的创新魅力,培养他们的科技兴趣。
  下一步,我们将以“6+1”发展战略为基础,以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紧密结合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机制、工作机制和服务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加快项目孵化创新和商业运作模式创新,全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吸引、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努力打造特色突出、国内一流的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