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03
来源:科技部
柳州国家高新区立足汽车工业制造基础,按照“汽车产业衍生带动、智慧科技驱动转型”的发展思路,打造形成以智能交通电子、创新创意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高端汽车制造业为主的“3+1”产业发展体系,集聚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2011年11月,柳州高新区管委会正式启动创新型特色园区申报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迅猛,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的创新型特色园区已渐成规模。截至2014年12月柳州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快报值)1478亿元,同比增长10.3%;营业总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8.3%;工业增加值354.6亿元,同比增长10%;出口总额7.4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长10%;实交税金82亿元,同比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额210.4亿元,同比增长15.6%;外商实际投资额7451.68万美元,同比增长18%。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的主要指标依旧全线飘红。其中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对柳州国家高新区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近70%,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快报值)1165亿元,营业总收入1192亿元,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出口总额3亿美元,企业数达10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
2013年8月,柳州高新区通过了科技厅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评审。2014年7月在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柳州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通过了火炬中心的专家评审。
二、改革发展,深入推行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释放发展活力
2014年柳州国家高新区推行了26项工作改革。主要内容涉及:一是重点以提高项目服务效率为目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内容包括推进项目入园评审、立项等方面的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入园项目现场管理的改革、“三重一大”决策的行政制度改革。二是重点以激发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深化人事、薪酬、人才引进等方面改革。内容包括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加强人才引进制度改革、聘用人员的待遇改革等。三是重点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契机,加快推进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内容包括新型城镇化理念创新、建设生态宜居新城打造生态田园都市。四是重点深化现行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内容包括继续推进乡镇托管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务改革、推进新区教育体制改革、超前谋划新区行政区划调整。五是重点抓住机遇,推进征地方式、安置方式、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内容包括征地方式改革、征地后土地管理方式创新、安置方式创新、拆迁政策改革、多重方式确保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改革。六是重点以服务产业和招商等中心工作为突破口,优化投资体制改革。内容包括加快深化投资体制的改革、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程序改革、强化科技三项经费改革、招商改革、融资工作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等。
深化改革的主要做法是: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紧紧围绕加快新区建设实际,统筹各方资源,大胆探索实践,释放新区发展活力。通过改革争取更多建设发展红利,通过改革保持了新区体制机制优势。
三、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成果丰硕喜人
(一)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显著
2014年1月柳州高新区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柳州高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管理体系,保证了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1-11月份柳州高新区知识产权专利申请达1373件(其中官塘园区5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58件(其中官塘园区367件),同比增长40%;发明专利授权146件(其中官塘园区103件),同比增长80.7%;累计有效发明专利636件,每万从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7件(累计),辖区内每万常住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9件(累计)。
(二)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大幅增长
2014年柳州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获批新认定高企28家(第一批11家,第二批17家),获批复审20家。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4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销售收入已占到柳州高新区销售收入总额的79%。
(三)科技项目申报获批成果喜人
2014年柳州高新区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70项,获市级以上科技经费3126万元,其中12个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并获支持经费781万元;32个项目获自治区立项并获支持经费1030万元;26个项目获柳州市科技局立项并支持经费1315万元。
(四)各类科研平台项目引进顺利
年内,柳州高新区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一流特色研发平台、机构,如全国第八个、华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全国第五个汽车检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高新区;成功与牛津大学创新中心合作共建柳州国际科技园(国际科技孵化器),引进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精密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国家节能重点实验等一系列研发中心及各类专业孵化器,这些平台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柳州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柳州高新区产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将服务能力辐射到广西全区。
(五)孵化器建设快速发展
近年来,柳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直属的柳州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力开展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取得一系成果与突破。年内新增孵化场地近1万平方米,总孵化面积达9.6万平方米,形成了从创业苗圃(种子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初创期)到加速器(成长期),覆盖创业企业成长全过程的孵化培育链。2014年新增入园企业100家,国家项目6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
其中,柳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合作共建的柳州大学生创业园鹿山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并成功举办2014年柳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群朝气蓬勃、满怀激情的大学生在这里实现创业梦想。一批大学生极富创意的优秀项目通过大赛涌现出来,并进驻大学生创业园。在这里,创业教育、培训、大赛等形式和手段,引导他们走上创业之路,实现了大学生以自主创业带动社会就业的目标。
柳州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与英国牛津大学ISIS科技创新有限公司、ISIS科技创新香港有限公司等六方共建的广西牛津国际科技孵化器2014年已完成了1万平方米(一期)牛津国际科技孵化器建设,占地23亩的牛津科技孵化器大厦也在将于明年3月开工建设。牛津国际科技孵化器是广西第一个国际科技孵化器,也是牛津大学在中国合作建设的首个国际科技孵化器。该孵化器主要承接英国牛津大学及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专利项目,把这些领域国外最尖端的技术引入新区和柳州并在就地转化,为新区乃至柳州市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
四、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发展
产业驱动是柳州高新区最大的驱动力,也是产城融合的根本。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发展,四大整车基地——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五菱集团、一汽柳特带动着相关的研发、配套、物流、商贸、检测检验、教育文化等19个功能区块全面布局,柳州高新区以广西柳州汽车城为主的产业格局已然形成。但在优化布局产业和产业链方面,柳州高新区已明确要以汽车城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产业格局。
五、科技金融创新工作开创新局面
2014年,柳州国家高新区融资到位资金115.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5.9%。新区准确把握证券市场发展新机遇,全面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步伐,今年广西天涌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柳州爱格富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升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新三板”挂牌。2014年12月4日柳医药在沪市上市,证券代码为“603368”,至此,柳州高新区提前3年(截止2017年)完成市政府下达的5年上市4家企业任务,在全区稳居榜首。
在科技经费改革方面,柳州高新区以改革科技经费使用方式,创新科技项目扶持模式,以新区财政科技专项经费作为增信手段,建立企业融资财政专项扶持风险基金1500万元与农信社、柳州银行开展金融合作,支持园区企业及银行大力开展专利质押、股权质押等业务,为园区企业开拓新增提供1.5亿信用贷款。
六、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
“实业兴区”最持久、最核心的还是人才。柳州高新区抓人才,主要是把职教园、高职高教园区与园区企业紧密结合,推动校企合作和产业园的合作,建立柳州教育集团、柳州职业教育人才服务中心,推行企业与学校有效的实体联动,使企业源源不断地得到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在高端层面,加强对国家科研院所、大学的项目引进与合作,使高层次人才得到源源输送和支撑;鼓励一些大学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发展实体性的科技有限公司,推动企业的研发。
截至2014年,新区人口15万,人才总量为5万人,其中年龄在18-30岁的占77%,30岁以上占23%;大专以下学历45%,大专、本科占40%,本科以上5%;获初级职称的占30%,中级职称占10%,高级职称5%;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的人口比重为60%,机械制造业15%,现代生物医药产业5%。新区共有高层次创新人才757人,高层次创业人才121人,高级管理人才95人,技能型人才2215人。
七、国际合作日趋紧密
在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方面,2013年火炬计划统计中,园区实现出口总额达8.3亿美元,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7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比例达65%。2014年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柳州高新区出口总额仍保持在7.4亿美元,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外商实际投资额7451.68万美元,同比增长18%。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53亿元,同比增长20%,占园区总产值比例达70%。
八、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柳州高新区既要营造一个便利的、快捷的投资环境,也要营造一个低成本的、最佳的政策洼地,让企业进得来,能尽快发展。2014年新区在抓政策优化、抓效率方效果显著。主要是对进入新区的产业项目,将从过去的区域优惠转变为产业优惠为主,实行差异化优惠。同时将大力搭建一批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平台,如研发平台、服务平台、融资平台等。今年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要落户柳州高新区,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简称国检中心和牛津国际科孵化园已开始建设,这样国内国际的科技力量将辐射整个柳州高新区。
九、2015年及“十三五”发展思路
2015年及“十三五” 主要预期目标为:2015年建成主导产业突出,城市功能完善的千亿元新城区。形成年产100万辆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生产规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工业产值1500亿元、财政收入90亿元,承载人口达到25万人。2020年汽车城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成为生态宜居新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亿元、工业产值2500亿元、财政收入180亿元,承载人口达到50万人。
一、创新驱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柳州国家高新区成功通过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评审
柳州国家高新区立足汽车工业制造基础,按照“汽车产业衍生带动、智慧科技驱动转型”的发展思路,打造形成以智能交通电子、创新创意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高端汽车制造业为主的“3+1”产业发展体系,集聚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2011年11月,柳州高新区管委会正式启动创新型特色园区申报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迅猛,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的创新型特色园区已渐成规模。截至2014年12月柳州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快报值)1478亿元,同比增长10.3%;营业总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8.3%;工业增加值354.6亿元,同比增长10%;出口总额7.4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长10%;实交税金82亿元,同比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额210.4亿元,同比增长15.6%;外商实际投资额7451.68万美元,同比增长18%。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的主要指标依旧全线飘红。其中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对柳州国家高新区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近70%,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快报值)1165亿元,营业总收入1192亿元,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出口总额3亿美元,企业数达10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
2013年8月,柳州高新区通过了科技厅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评审。2014年7月在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柳州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通过了火炬中心的专家评审。
二、改革发展,深入推行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释放发展活力
2014年柳州国家高新区推行了26项工作改革。主要内容涉及:一是重点以提高项目服务效率为目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内容包括推进项目入园评审、立项等方面的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入园项目现场管理的改革、“三重一大”决策的行政制度改革。二是重点以激发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深化人事、薪酬、人才引进等方面改革。内容包括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加强人才引进制度改革、聘用人员的待遇改革等。三是重点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契机,加快推进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内容包括新型城镇化理念创新、建设生态宜居新城打造生态田园都市。四是重点深化现行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内容包括继续推进乡镇托管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务改革、推进新区教育体制改革、超前谋划新区行政区划调整。五是重点抓住机遇,推进征地方式、安置方式、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内容包括征地方式改革、征地后土地管理方式创新、安置方式创新、拆迁政策改革、多重方式确保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改革。六是重点以服务产业和招商等中心工作为突破口,优化投资体制改革。内容包括加快深化投资体制的改革、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程序改革、强化科技三项经费改革、招商改革、融资工作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等。
深化改革的主要做法是: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紧紧围绕加快新区建设实际,统筹各方资源,大胆探索实践,释放新区发展活力。通过改革争取更多建设发展红利,通过改革保持了新区体制机制优势。
三、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成果丰硕喜人
(一)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显著
2014年1月柳州高新区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柳州高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管理体系,保证了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1-11月份柳州高新区知识产权专利申请达1373件(其中官塘园区5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58件(其中官塘园区367件),同比增长40%;发明专利授权146件(其中官塘园区103件),同比增长80.7%;累计有效发明专利636件,每万从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7件(累计),辖区内每万常住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9件(累计)。
(二)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大幅增长
2014年柳州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获批新认定高企28家(第一批11家,第二批17家),获批复审20家。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4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销售收入已占到柳州高新区销售收入总额的79%。
(三)科技项目申报获批成果喜人
2014年柳州高新区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70项,获市级以上科技经费3126万元,其中12个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并获支持经费781万元;32个项目获自治区立项并获支持经费1030万元;26个项目获柳州市科技局立项并支持经费1315万元。
(四)各类科研平台项目引进顺利
年内,柳州高新区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一流特色研发平台、机构,如全国第八个、华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全国第五个汽车检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高新区;成功与牛津大学创新中心合作共建柳州国际科技园(国际科技孵化器),引进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精密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国家节能重点实验等一系列研发中心及各类专业孵化器,这些平台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柳州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柳州高新区产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将服务能力辐射到广西全区。
(五)孵化器建设快速发展
近年来,柳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直属的柳州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力开展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取得一系成果与突破。年内新增孵化场地近1万平方米,总孵化面积达9.6万平方米,形成了从创业苗圃(种子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初创期)到加速器(成长期),覆盖创业企业成长全过程的孵化培育链。2014年新增入园企业100家,国家项目6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
其中,柳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合作共建的柳州大学生创业园鹿山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并成功举办2014年柳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群朝气蓬勃、满怀激情的大学生在这里实现创业梦想。一批大学生极富创意的优秀项目通过大赛涌现出来,并进驻大学生创业园。在这里,创业教育、培训、大赛等形式和手段,引导他们走上创业之路,实现了大学生以自主创业带动社会就业的目标。
柳州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与英国牛津大学ISIS科技创新有限公司、ISIS科技创新香港有限公司等六方共建的广西牛津国际科技孵化器2014年已完成了1万平方米(一期)牛津国际科技孵化器建设,占地23亩的牛津科技孵化器大厦也在将于明年3月开工建设。牛津国际科技孵化器是广西第一个国际科技孵化器,也是牛津大学在中国合作建设的首个国际科技孵化器。该孵化器主要承接英国牛津大学及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专利项目,把这些领域国外最尖端的技术引入新区和柳州并在就地转化,为新区乃至柳州市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
四、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发展
产业驱动是柳州高新区最大的驱动力,也是产城融合的根本。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发展,四大整车基地——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五菱集团、一汽柳特带动着相关的研发、配套、物流、商贸、检测检验、教育文化等19个功能区块全面布局,柳州高新区以广西柳州汽车城为主的产业格局已然形成。但在优化布局产业和产业链方面,柳州高新区已明确要以汽车城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产业格局。
五、科技金融创新工作开创新局面
2014年,柳州国家高新区融资到位资金115.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5.9%。新区准确把握证券市场发展新机遇,全面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步伐,今年广西天涌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柳州爱格富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升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新三板”挂牌。2014年12月4日柳医药在沪市上市,证券代码为“603368”,至此,柳州高新区提前3年(截止2017年)完成市政府下达的5年上市4家企业任务,在全区稳居榜首。
在科技经费改革方面,柳州高新区以改革科技经费使用方式,创新科技项目扶持模式,以新区财政科技专项经费作为增信手段,建立企业融资财政专项扶持风险基金1500万元与农信社、柳州银行开展金融合作,支持园区企业及银行大力开展专利质押、股权质押等业务,为园区企业开拓新增提供1.5亿信用贷款。
六、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
“实业兴区”最持久、最核心的还是人才。柳州高新区抓人才,主要是把职教园、高职高教园区与园区企业紧密结合,推动校企合作和产业园的合作,建立柳州教育集团、柳州职业教育人才服务中心,推行企业与学校有效的实体联动,使企业源源不断地得到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在高端层面,加强对国家科研院所、大学的项目引进与合作,使高层次人才得到源源输送和支撑;鼓励一些大学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发展实体性的科技有限公司,推动企业的研发。
截至2014年,新区人口15万,人才总量为5万人,其中年龄在18-30岁的占77%,30岁以上占23%;大专以下学历45%,大专、本科占40%,本科以上5%;获初级职称的占30%,中级职称占10%,高级职称5%;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的人口比重为60%,机械制造业15%,现代生物医药产业5%。新区共有高层次创新人才757人,高层次创业人才121人,高级管理人才95人,技能型人才2215人。
七、国际合作日趋紧密
在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方面,2013年火炬计划统计中,园区实现出口总额达8.3亿美元,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7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比例达65%。2014年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柳州高新区出口总额仍保持在7.4亿美元,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外商实际投资额7451.68万美元,同比增长18%。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53亿元,同比增长20%,占园区总产值比例达70%。
八、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柳州高新区既要营造一个便利的、快捷的投资环境,也要营造一个低成本的、最佳的政策洼地,让企业进得来,能尽快发展。2014年新区在抓政策优化、抓效率方效果显著。主要是对进入新区的产业项目,将从过去的区域优惠转变为产业优惠为主,实行差异化优惠。同时将大力搭建一批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平台,如研发平台、服务平台、融资平台等。今年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要落户柳州高新区,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简称国检中心和牛津国际科孵化园已开始建设,这样国内国际的科技力量将辐射整个柳州高新区。
九、2015年及“十三五”发展思路
2015年及“十三五” 主要预期目标为:2015年建成主导产业突出,城市功能完善的千亿元新城区。形成年产100万辆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生产规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工业产值1500亿元、财政收入90亿元,承载人口达到25万人。2020年汽车城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成为生态宜居新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亿元、工业产值2500亿元、财政收入180亿元,承载人口达到50万人。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