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03
来源:科技部
近年来,随着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桂林市委、市政府授权桂林国家高新区行使市级相关管理权限带来的历史机遇,加上桂林国家高新区拥有了比较完整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流的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这些为高新区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桂林国家高新区提出了“三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桂林国家高新区在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桂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示,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特别是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狠抓产业与发展、专利与转化、科技与金融工作,推动高新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桂林国家高新区以5%的人口和3.5%的土地创造了桂林全市30%的工业总产值,成为桂林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充分发挥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2013年,桂林国家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获国家科技部批复,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五连冠,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一、创新发展思路,做强做精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
产业链是高新区的生命线,没有产业发展就没有高新区经济发展。为了做强产业链,桂林国家高新区及时调整了产业发展思路。2012年以前,桂林国家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构建了“三园二带一中心”为主战场的“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了信息产业园、英才科技园、铁山工业园的“三大园区”,以及创意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航天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园区空间从1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形成了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和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创意产业三大新兴产业以及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的“3+3+2”产业发展新格局。2013年,随着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获国家科技部批复和千亿产业园区建设要求,桂林国家高新区把发展思路调整为聚焦发展“3+3”产业,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三个新兴产业。近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的电子信息企业26家,拥有科技部认定的“国家微波与光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吸引了总投资25亿元的中电科桂林光电子光通信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落户桂林国家高新区,该项目已于今年3月动工建设;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拥有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生物医药产业企业20余家,拥有3个国内一类新药;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了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和相关服务企业近300家集聚,包括在国内旅游电子商务排名前列的国旅和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中国网库落户入驻,预计2014年1-9月份桂林高新区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约为25亿元,同比增长约30%,初步形成“桂林电商谷”规模。目前,桂林高新区有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71家、世界500强企业7家、中国100强企业4家、上市企业4家,7个国际驰名品牌,13个国内驰名品牌,产业基础得到不断夯实。尤其是通过开展工业产品电子商务,加速发展2.5产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立足优势资源,完善科技创新链,服务技术转化
创新链主要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的问题,决定着高新技术成果市场化,完善的创新链有助于高新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桂林国家高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智力资源。桂林国家高新区每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名列桂林市十二县五城区第一。截止今年8月,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桂林市41.9%、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市70.4%。同时,辖区内有14所大中专院校,8所部区属科研院所,8个国家级检测中心,9个国际贸易展览、科研交流、科技培训交流中心,2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0多家企业研发中心。桂林国家高新区通过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和成立技术产权推广中心,服务了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的转化。
一是加强孵化平台建设,助力科技企业做强。目前桂林公家高新区建设有3个创业苗圃、4个专业孵化器、2个加速器,建成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其中桂林民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培育民营孵化器是广西首家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截止今年9月,孵化企业总数达300家,在孵企业105家。近两年引入新企业159家,孵化毕业企业10家,培育规模以上企业4家,在孵企业年平均增长率20%,每万平方米孵化场地孵化毕业企业15.2家,超过全国高新区平均数的一倍。
二是建立技术产权推广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广西成立了首家技术产权推广中心,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交易物理场所、网络系统、数据库、服务体系等建设,着力促进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桂林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近年来,桂林国家高新区技术产权推广中心挂牌知识产权1885项,累计完成专利成果转化19项,交易金额5651万元。
三、创新融资形式,打造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资金链,助力企业成长
资金链是制约高新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为此,桂林国家高新区成立了广西首个由政府搭建的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型平台——桂林高新区科技金融中心,做到金融服务企业的无缝对接,在广西开创了科技金融创新的先河。中心成立以来,引入了上海股权交易托管中心、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中心,广西联合产权交易所、桂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桂林银行、北京金马甲产权服务机构等一批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股权、财务、知识产权方面的分析、代理、托管等深度服务。在科技金融中心的带动下,周边聚集了宏源证券、国海证券、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一批金融、投资、服务企业。真正成为桂林市最具活力的金融商圈。
近年来,桂林高新区科技金融中心相继引入各类服务机构32家,举行各类培训座谈活动40余次,推荐融资项目近2400多项,促成了近25亿元的融资金额,其中股权融资2000多万元。2014年促成了两家企业分别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功,实现了广西企业Q版挂牌的零突破。此外,还有1家企业已通过相关部门审核,预计于11月份在北京股转系统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将成为桂林市首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目前,桂林高新区科技金融中心正在探索成立桂林市首家科技支行和举行“私董会”的形式,开拓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工作思路,更好的为企业开展服务。
一、创新发展思路,做强做精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
产业链是高新区的生命线,没有产业发展就没有高新区经济发展。为了做强产业链,桂林国家高新区及时调整了产业发展思路。2012年以前,桂林国家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构建了“三园二带一中心”为主战场的“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了信息产业园、英才科技园、铁山工业园的“三大园区”,以及创意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航天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园区空间从1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形成了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和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创意产业三大新兴产业以及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的“3+3+2”产业发展新格局。2013年,随着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获国家科技部批复和千亿产业园区建设要求,桂林国家高新区把发展思路调整为聚焦发展“3+3”产业,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三个新兴产业。近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的电子信息企业26家,拥有科技部认定的“国家微波与光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吸引了总投资25亿元的中电科桂林光电子光通信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落户桂林国家高新区,该项目已于今年3月动工建设;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拥有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生物医药产业企业20余家,拥有3个国内一类新药;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了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和相关服务企业近300家集聚,包括在国内旅游电子商务排名前列的国旅和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中国网库落户入驻,预计2014年1-9月份桂林高新区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约为25亿元,同比增长约30%,初步形成“桂林电商谷”规模。目前,桂林高新区有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71家、世界500强企业7家、中国100强企业4家、上市企业4家,7个国际驰名品牌,13个国内驰名品牌,产业基础得到不断夯实。尤其是通过开展工业产品电子商务,加速发展2.5产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立足优势资源,完善科技创新链,服务技术转化
创新链主要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的问题,决定着高新技术成果市场化,完善的创新链有助于高新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桂林国家高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智力资源。桂林国家高新区每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名列桂林市十二县五城区第一。截止今年8月,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桂林市41.9%、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市70.4%。同时,辖区内有14所大中专院校,8所部区属科研院所,8个国家级检测中心,9个国际贸易展览、科研交流、科技培训交流中心,2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0多家企业研发中心。桂林国家高新区通过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和成立技术产权推广中心,服务了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的转化。
一是加强孵化平台建设,助力科技企业做强。目前桂林公家高新区建设有3个创业苗圃、4个专业孵化器、2个加速器,建成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其中桂林民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培育民营孵化器是广西首家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截止今年9月,孵化企业总数达300家,在孵企业105家。近两年引入新企业159家,孵化毕业企业10家,培育规模以上企业4家,在孵企业年平均增长率20%,每万平方米孵化场地孵化毕业企业15.2家,超过全国高新区平均数的一倍。
二是建立技术产权推广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广西成立了首家技术产权推广中心,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交易物理场所、网络系统、数据库、服务体系等建设,着力促进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桂林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近年来,桂林国家高新区技术产权推广中心挂牌知识产权1885项,累计完成专利成果转化19项,交易金额5651万元。
三、创新融资形式,打造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资金链,助力企业成长
资金链是制约高新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为此,桂林国家高新区成立了广西首个由政府搭建的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型平台——桂林高新区科技金融中心,做到金融服务企业的无缝对接,在广西开创了科技金融创新的先河。中心成立以来,引入了上海股权交易托管中心、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中心,广西联合产权交易所、桂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桂林银行、北京金马甲产权服务机构等一批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股权、财务、知识产权方面的分析、代理、托管等深度服务。在科技金融中心的带动下,周边聚集了宏源证券、国海证券、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一批金融、投资、服务企业。真正成为桂林市最具活力的金融商圈。
近年来,桂林高新区科技金融中心相继引入各类服务机构32家,举行各类培训座谈活动40余次,推荐融资项目近2400多项,促成了近25亿元的融资金额,其中股权融资2000多万元。2014年促成了两家企业分别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功,实现了广西企业Q版挂牌的零突破。此外,还有1家企业已通过相关部门审核,预计于11月份在北京股转系统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将成为桂林市首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目前,桂林高新区科技金融中心正在探索成立桂林市首家科技支行和举行“私董会”的形式,开拓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工作思路,更好的为企业开展服务。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