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04
来源:科技部
一、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统筹“一园四区”加快发展。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复南宁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区时,批准规划面积为8.5平方公里,建设科技工业园。2003年、2011年南宁高新区先后代管了两个街道(片区),2013年6月南宁市相思湖新区与高新区合并,组建新的高新区。今年2月,南宁市委、市政府又将规划8平方公里的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交由高新区统一开发建设和管理,并要求加快向国家级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至此,南宁高新区管辖面积扩大到174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园四区”发展布局。
“一园四区”开发建设进度不一,发展不平衡。科技工业园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高新区的核心区和经济增长中心,相思湖新区原计划建设成为南宁市的行政、教育、文化中心,产业布局基础薄弱;两个街道(其中有一部分为科技工业园)由高新区代管后,才纳入高新区产业发展布局;保税物流中心今年才重新定位(升级为综合保税区)、重新布局产业发展,已引进了5个高科技电子产业出口加工基地。我们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功能互补,加快推动南宁高新区倍增跨越发展。
二、以推进南宁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创新产业集群试点为抓手,加快推进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2013年2月科技部批复南宁高新区启动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同年11月经科技部认定,高新区“南宁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集群”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我们与广西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广西科学院国家重点技术工程中心合作,大力促进以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的现代中药、生物制品及资源加工、生物技术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目前,南宁高新区共有47家规模以上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产企业,建立了一个公共生物技术中试平台,拥有1家国际认可生物实验室,支持企业建立了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等9个院士工作站。
三、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南宁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3家,占全市的63.2%,广西创新型(试点)企业16家,占全南宁市的61.53%。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占全南宁市的35.19%;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占全市44.83%。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占全南宁市的51.56%;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占全南宁市的42.86%。
2013年南宁高新区专利申请2669件,占全市的46.8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48件,占全市的53.07%,同比增长110.24%。专利授权940件,占全市的45.5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5件,占全市的56.73%,同比增长69.54%。
2014年1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南宁高新区成为2014年首批5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之一。2014年7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批复南宁高新区为第一批55个国家低碳工业园试点园区。
四、着力优化整合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转化效益最大化。一是要大力提升土地投入产出率。主要狠抓工业标准厂房建设,这是提高土地资源转化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今年我们新开工标准厂房建设27万平方米,竣工厂房面积要达20万平方米,今后这一力度还要继续加大;二是要着手谋划旧城、旧厂、旧房“三旧”改造,对一些不符合高新区产业定位的企业进行“腾笼换鸟”,整合利用一些企业的闲置土地和闲置厂房,对这些土地资源进行再开发再利用。三是大力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着力引进投资大、效益好、贡献度高的强优企业项目在高新区建立生产基地。
五、抓住区域发展重大机遇,加快促进园区经济转型升级。当前,南宁高新区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深化改革步步推进,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从“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国家提出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批准建设沿边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广西正启动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等,都为我们实现园区倍增跨越战略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研究制定南宁高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立足南宁高新区面临的国家、自治区以及南宁市多层面的战略机遇,以加快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发展为引领,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主动响应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发展模式大转变的机会,抢抓机遇,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性创新资源,大力提升园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能力和实力。
南宁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8月,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去年武汉东湖国家高新区主任联席会议发起了《国家高新区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宣言》,南宁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园区倍增跨越战略发展目标。我们积极探索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办法。
一、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统筹“一园四区”加快发展。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复南宁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区时,批准规划面积为8.5平方公里,建设科技工业园。2003年、2011年南宁高新区先后代管了两个街道(片区),2013年6月南宁市相思湖新区与高新区合并,组建新的高新区。今年2月,南宁市委、市政府又将规划8平方公里的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交由高新区统一开发建设和管理,并要求加快向国家级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至此,南宁高新区管辖面积扩大到174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园四区”发展布局。
“一园四区”开发建设进度不一,发展不平衡。科技工业园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高新区的核心区和经济增长中心,相思湖新区原计划建设成为南宁市的行政、教育、文化中心,产业布局基础薄弱;两个街道(其中有一部分为科技工业园)由高新区代管后,才纳入高新区产业发展布局;保税物流中心今年才重新定位(升级为综合保税区)、重新布局产业发展,已引进了5个高科技电子产业出口加工基地。我们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功能互补,加快推动南宁高新区倍增跨越发展。
二、以推进南宁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创新产业集群试点为抓手,加快推进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2013年2月科技部批复南宁高新区启动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同年11月经科技部认定,高新区“南宁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集群”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我们与广西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广西科学院国家重点技术工程中心合作,大力促进以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的现代中药、生物制品及资源加工、生物技术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目前,南宁高新区共有47家规模以上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产企业,建立了一个公共生物技术中试平台,拥有1家国际认可生物实验室,支持企业建立了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等9个院士工作站。
三、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南宁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3家,占全市的63.2%,广西创新型(试点)企业16家,占全南宁市的61.53%。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占全南宁市的35.19%;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占全市44.83%。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占全南宁市的51.56%;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占全南宁市的42.86%。
2013年南宁高新区专利申请2669件,占全市的46.8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48件,占全市的53.07%,同比增长110.24%。专利授权940件,占全市的45.5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5件,占全市的56.73%,同比增长69.54%。
2014年1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南宁高新区成为2014年首批5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之一。2014年7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批复南宁高新区为第一批55个国家低碳工业园试点园区。
四、着力优化整合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转化效益最大化。一是要大力提升土地投入产出率。主要狠抓工业标准厂房建设,这是提高土地资源转化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今年我们新开工标准厂房建设27万平方米,竣工厂房面积要达20万平方米,今后这一力度还要继续加大;二是要着手谋划旧城、旧厂、旧房“三旧”改造,对一些不符合高新区产业定位的企业进行“腾笼换鸟”,整合利用一些企业的闲置土地和闲置厂房,对这些土地资源进行再开发再利用。三是大力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着力引进投资大、效益好、贡献度高的强优企业项目在高新区建立生产基地。
五、抓住区域发展重大机遇,加快促进园区经济转型升级。当前,南宁高新区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深化改革步步推进,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从“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国家提出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批准建设沿边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广西正启动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等,都为我们实现园区倍增跨越战略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研究制定南宁高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立足南宁高新区面临的国家、自治区以及南宁市多层面的战略机遇,以加快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发展为引领,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主动响应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发展模式大转变的机会,抢抓机遇,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性创新资源,大力提升园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能力和实力。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