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04
来源:科技部
(一)锐意改革,加快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融合发展
高新区和江海区原来是“两套人马、两个牌子、各自独立运行”。2013年6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两区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交叉任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此次改革是大部制改革的升级版、加强版,2011年江海区已按省的试点要求完成大部门制改革,将全区原有的33个党政机构有机整合为20个,这次机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大部制改革,将江海区20个党政机构整合为13个部门,其中:党委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共6个工作部门,政府设置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经济和科技促进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务局、国土规划和环境保护局、卫生和人口计生局、市场安全监督管理局7个工作部门。党政机构重新进行“三定”,将原江海区、高新区的人员和编制统一整合,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构建了大经济、大建设、大规划、大卫生、大监管等大部门格局
(二)快马加鞭,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飘红
高新区、江海区是江门市新兴制造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省(江门)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省中小机电产业基地,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电、精细化工、绿色光源等优势产业,2013年机电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100亿元。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0家,世界500强工业企业6家。近年来,两区经济社会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夯实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6亿元,工业总产值432.23亿元,区域财政总收入20.5亿元,两区可用财力6.8亿元。两区虽然地域小、人口少,但地均产出高,2013年全区每平方公里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全市平均水平的5.6倍和7.3倍,实现了小区域快增长。今年1-9月,两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9.65亿元,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1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53.47亿元,增长23.49%,增长16%。
(三)整合资源,实施一区多园管理模式以及扩园扩区
2013年6月,江门市政府印发了《江门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的意见(试行)》(江府办〔2013〕47号),至今已批准将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区、鹤山工业城和龙湾工业园等3个园区纳入江门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今年7月,江门市委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江门高新区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政策文件,全方位、多层面支持高新区建设。
(四)多措并举,全力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围绕科技新城的定位,着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创新产业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两区是省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和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域,共有科技型企业129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2家,省市级工程研发中心2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达37.3%,居江门全市首位。
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加快。现已建成包括科技创新创业园一期等在内的加速器、孵化器7.1万平方米,在建的12万平方米,筹建的30万平方米,5年计划建100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创业园二期已进场施工,火炬中心年内可封顶。1-8月,盘活农村自留用地建设厂房近11万平方米。
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全面发挥全省首个园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效用,对145户中小企业进行外部信用评级,帮扶中小企业新增银行授信额度近16亿元。新成立融和农商银行高新区科技支行和建行高新区科技支行。区内现有3家小额贷款公司和1家融资担保公司。今年计划新增2家科技小贷公司,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江门运营中心揭牌。
企业上市工作进展顺利。我区在企业上市速度和数量较有优势,2010年起分别培育了量子高科、科恒实业、江粉磁材等3家A股上市企业、侍卫长1家天交所、聚科照明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现在,地尔汉宇现已通过证监会审批,蒙德电气待审批;嘉诺化工、博林照明科技成功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形成了良好的上市梯队储备。
探索建立“融资-代建-租赁”产业开发模式,打造合法合规、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典范。深化政银企合作,通过政府出地、向银行融资建设标准厂房,封闭运行,统一由园区集中管理宿舍、饭堂等生活配套设施,将厂房和生活配套设施出租给园区企业使用,通过收取租金偿还银行利息,厂房和生活配套设施等物业的升值部分归政府所有。
二、下一步工作
合署办公后,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确立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是:围绕“加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三大任务,打造珠三角西部的现代科技新城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要落实“三大主要任务”,促进两区加快融合发展,主动融入江门沿西江边的大滨江区发展,主要有五大抓手:
第一个抓手,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大力建设四大工业园区、两大物流园区和一个总部园区,以产业园区的发展促产业的集群发展。一是绿色光源LED产业基地,占地约6000亩,目前已开发约3500亩,引入了400多家企业。二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占地约1.8万亩,目前在建启动区2000亩,已引进德国线束、侍卫长等多家企业。三是礼乐机电产业基地,占地约1100亩,目前已有占地500亩的江晟机电工业园,入园企业约20个。四是礼乐生物健康产业集聚区,依托现有的腊味加工区,扩容约560亩。扩容地块已引进量子高科、兰花食品等项目,年内将陆续投产。五是临港物流园区,主要为高新区公共码头配套,总面积657亩,提供集装箱中转、保税物流、监管仓储、第三方物流等综合物流服务。六是农副产品(冷链)配送中心,面积约503亩,包括大型冷藏中心、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建成后将形成辐射华南地区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网络。七是总部科技园,建设用地面积836亩,分三期开发,首期开发政府储备地286亩,根据市今年出台的试点意见,我们重点做好招商引资、考察论证、土地政策衔接等工作,目前正抓紧省级民营科技园申报工作。
第二个抓手,实施“一区多园”共赢发展。去年9月,市政府批准鹤山工业城、龙湾工业园和蓬江区江沙示范园纳入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争取市尽快出台江门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方案、认定与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管理细则,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品牌作用,协助指导各园区制定园区规划、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争取落户各分园区的项目享受国家和省对高新区的政策,制定完善高新区产业促进政策和科技扶持政策,促进高新区辐射带动各分园区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共赢发展。
第三个抓手,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主要是着力强化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和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鼓励企业发现项目债,培育金融市场体系。
探索以项目债建设高新区总部科技园。转变思路,政府搭建平台,由工业园公司发行项目债筹集资金,年底前通过摘牌拿到土地,规划引进LED研发(清华同方)、智能交通、环保设备等总部,按照企业需求建设总部大楼,一栋一栋对企业招商,园区统一进行物业管理,加快建设总部科技园。继续利用城投债加快园区建设。在去年成功发行9.5亿元城投债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完成10亿元二期城投债工作,发债申报资料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第四个抓手,深化合署办公后续改革。着力在“承、放、转、减、分”五方面下功夫。承:承接好市下放给两区的事权财权,落实好市赋予高新区第一批43项市级管理权限,积极争取市尽快赋予第二批管理权限。放:探索采取直接下放或委托授权的方式把相关事权充分下放至街道。转:加大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尽量将公共服务转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分:逐步理顺高新区管委会与工业园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运营关系。同时,在加快高新区发展决定的指导下,探索用人制度、激励机制和运营改革,做好高新区申办扩区工作,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区域加快融合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锐意改革,加快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融合发展
高新区和江海区原来是“两套人马、两个牌子、各自独立运行”。2013年6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两区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交叉任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此次改革是大部制改革的升级版、加强版,2011年江海区已按省的试点要求完成大部门制改革,将全区原有的33个党政机构有机整合为20个,这次机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大部制改革,将江海区20个党政机构整合为13个部门,其中:党委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共6个工作部门,政府设置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经济和科技促进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务局、国土规划和环境保护局、卫生和人口计生局、市场安全监督管理局7个工作部门。党政机构重新进行“三定”,将原江海区、高新区的人员和编制统一整合,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构建了大经济、大建设、大规划、大卫生、大监管等大部门格局
(二)快马加鞭,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飘红
高新区、江海区是江门市新兴制造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省(江门)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省中小机电产业基地,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电、精细化工、绿色光源等优势产业,2013年机电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100亿元。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0家,世界500强工业企业6家。近年来,两区经济社会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夯实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6亿元,工业总产值432.23亿元,区域财政总收入20.5亿元,两区可用财力6.8亿元。两区虽然地域小、人口少,但地均产出高,2013年全区每平方公里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全市平均水平的5.6倍和7.3倍,实现了小区域快增长。今年1-9月,两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9.65亿元,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1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53.47亿元,增长23.49%,增长16%。
(三)整合资源,实施一区多园管理模式以及扩园扩区
2013年6月,江门市政府印发了《江门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的意见(试行)》(江府办〔2013〕47号),至今已批准将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区、鹤山工业城和龙湾工业园等3个园区纳入江门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今年7月,江门市委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江门高新区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政策文件,全方位、多层面支持高新区建设。
(四)多措并举,全力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围绕科技新城的定位,着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创新产业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两区是省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和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域,共有科技型企业129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2家,省市级工程研发中心2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达37.3%,居江门全市首位。
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加快。现已建成包括科技创新创业园一期等在内的加速器、孵化器7.1万平方米,在建的12万平方米,筹建的30万平方米,5年计划建100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创业园二期已进场施工,火炬中心年内可封顶。1-8月,盘活农村自留用地建设厂房近11万平方米。
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全面发挥全省首个园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效用,对145户中小企业进行外部信用评级,帮扶中小企业新增银行授信额度近16亿元。新成立融和农商银行高新区科技支行和建行高新区科技支行。区内现有3家小额贷款公司和1家融资担保公司。今年计划新增2家科技小贷公司,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江门运营中心揭牌。
企业上市工作进展顺利。我区在企业上市速度和数量较有优势,2010年起分别培育了量子高科、科恒实业、江粉磁材等3家A股上市企业、侍卫长1家天交所、聚科照明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现在,地尔汉宇现已通过证监会审批,蒙德电气待审批;嘉诺化工、博林照明科技成功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形成了良好的上市梯队储备。
探索建立“融资-代建-租赁”产业开发模式,打造合法合规、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典范。深化政银企合作,通过政府出地、向银行融资建设标准厂房,封闭运行,统一由园区集中管理宿舍、饭堂等生活配套设施,将厂房和生活配套设施出租给园区企业使用,通过收取租金偿还银行利息,厂房和生活配套设施等物业的升值部分归政府所有。
二、下一步工作
合署办公后,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确立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是:围绕“加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三大任务,打造珠三角西部的现代科技新城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要落实“三大主要任务”,促进两区加快融合发展,主动融入江门沿西江边的大滨江区发展,主要有五大抓手:
第一个抓手,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大力建设四大工业园区、两大物流园区和一个总部园区,以产业园区的发展促产业的集群发展。一是绿色光源LED产业基地,占地约6000亩,目前已开发约3500亩,引入了400多家企业。二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占地约1.8万亩,目前在建启动区2000亩,已引进德国线束、侍卫长等多家企业。三是礼乐机电产业基地,占地约1100亩,目前已有占地500亩的江晟机电工业园,入园企业约20个。四是礼乐生物健康产业集聚区,依托现有的腊味加工区,扩容约560亩。扩容地块已引进量子高科、兰花食品等项目,年内将陆续投产。五是临港物流园区,主要为高新区公共码头配套,总面积657亩,提供集装箱中转、保税物流、监管仓储、第三方物流等综合物流服务。六是农副产品(冷链)配送中心,面积约503亩,包括大型冷藏中心、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建成后将形成辐射华南地区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网络。七是总部科技园,建设用地面积836亩,分三期开发,首期开发政府储备地286亩,根据市今年出台的试点意见,我们重点做好招商引资、考察论证、土地政策衔接等工作,目前正抓紧省级民营科技园申报工作。
第二个抓手,实施“一区多园”共赢发展。去年9月,市政府批准鹤山工业城、龙湾工业园和蓬江区江沙示范园纳入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争取市尽快出台江门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方案、认定与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管理细则,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品牌作用,协助指导各园区制定园区规划、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争取落户各分园区的项目享受国家和省对高新区的政策,制定完善高新区产业促进政策和科技扶持政策,促进高新区辐射带动各分园区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共赢发展。
第三个抓手,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主要是着力强化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和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鼓励企业发现项目债,培育金融市场体系。
探索以项目债建设高新区总部科技园。转变思路,政府搭建平台,由工业园公司发行项目债筹集资金,年底前通过摘牌拿到土地,规划引进LED研发(清华同方)、智能交通、环保设备等总部,按照企业需求建设总部大楼,一栋一栋对企业招商,园区统一进行物业管理,加快建设总部科技园。继续利用城投债加快园区建设。在去年成功发行9.5亿元城投债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完成10亿元二期城投债工作,发债申报资料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第四个抓手,深化合署办公后续改革。着力在“承、放、转、减、分”五方面下功夫。承:承接好市下放给两区的事权财权,落实好市赋予高新区第一批43项市级管理权限,积极争取市尽快赋予第二批管理权限。放:探索采取直接下放或委托授权的方式把相关事权充分下放至街道。转:加大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尽量将公共服务转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分:逐步理顺高新区管委会与工业园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运营关系。同时,在加快高新区发展决定的指导下,探索用人制度、激励机制和运营改革,做好高新区申办扩区工作,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区域加快融合发展。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