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
  • 全站
  • 政策
  • 新闻
  • 服务
  • 数据
  • 互动
  • 专题
临沂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16       来源:科技部
【字号:

  在科技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下,临沂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规划了“一城八区”发展布局,全力打造临沂未来生态科技城,在经济总量、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环境面貌、民生事业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科学跨越和谐发展。2014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27.7亿元,增长25.4%;国内生产总值312.63亿元,增长24.2%;固定资产投资387.93亿元,增长37.8%;进出口总额8.77亿美元,增长3.7%。实现财实政总收入45.97亿元,增长3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33亿元,增长36.4%。
  一、突出政府主导作用,狠抓产业体系创新
  (一)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和规模化。结合高新区产业基础和国家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建设了“一城八区”。“一城”是指把高新区整体定位为临沂未来生态科技城。“八区”是规划建设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八个产业园区。
  (二)集中力量招大引强,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和竞争力。采取全员抓招商、全党抓项目、全力抓发展和引大项目、建大工程、育大产业的工作措施,突出专业园区招商、特色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实现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新突破。组织专业招商团队分赴日本、韩国和国内北京、宁波、上海等地拜访20多家央企、500强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并成功签约上海鸿宝电子产业园、青岛信普医用智能净化器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邀请浙江商会、福建商会、台州商会等到高新区考察调研,进一步拓展对外招商联系渠道,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综合实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着力强链、建链、补链,健全完善产业体系。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和牵引力。制定了“5+3+4”现代产业发展计划,通过建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优势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性集群已初步形成。目前,全区电子信息企业达到66家,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6亿元,占全市信息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59%;新能源企业达到15家,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新材料企业达到22家,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
  二、以企业为主体,狠抓单体突破创新
  一直以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隆起带、重要增长极和主战场,我们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引导企业把创新作为永恒主题,用心研究创新,积极推动创新,努力走创新崛起之路。
  (一)注重战略创新。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系统性”的原则,由骨干企业培植领导小组牵头,科技、经贸、发改等部门派业务骨干盯紧靠上,指导帮助232家规模以上企业、132家包扶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搞好品牌定位、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将发展战略细化为年度任务、具体项目。
  (二)注重技术创新。坚持“抓投入、建平台、促转化”三措并举、综合施策。一是切实加大投入。上半年,全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45%,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二是积极搭建平台。现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8个。三是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83项,累计专利申请1168项、授权489项。
  (三)注重资本创新。一是加强战略合作。引导企业利用优质资产、优势项目,与同行业领军企业、关联企业合资合作,引进发展资金、先进技术等要素,加快资产并购重组,推动裂变式发展。绿因工贸与配套企业浙江长盛集团合作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500万条高档毛毯的三期工程,投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2.7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二是搞好直接融资。继去年4家企业在齐鲁股权挂牌后,今年又有5家企业成功挂牌,10家企业与券商签订协议,启动挂牌上市前期工作。年初中瑞电子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成为新三板扩容后全国首批、临沂市首家进入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拉开了高新区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着力打造金融强区的序幕。
  (四)注重营销创新。一方面支持企业围绕临沂商城国际化设立营销专区,建立门户网站,加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创新营销模式,拓展销售网络;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战略,积极争创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并加强与相关配套企业的联合合作,打造品牌创建示范区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芙蓉家纺的快速崛起靠得就是营销创新、品牌创新,走了品牌收购的捷径,去年投资1500万美元整体收购美国“安睡宝”品牌和营销网络,成功跻身家纺高端品牌行列。
  三、突出平台支撑作用,推动联合协同创新
  (一)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科技服务支撑。累计投资3.2亿元,建设了25万平方米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设立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专业孵化区。建设了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临沂研究中心、省分析测试中心临沂分中心等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形成了科技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科技产业园配套延伸的大孵化格局。目前,累计吸纳培育企业538家,毕业企业86家,其中有2/3的毕业企业落户周边县区,孵化成果惠及全市。
  (二)强化产学研合作,增强联合创新能力。建立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新建综合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组建了中瑞电子、沂星电动汽车、卫康生物3家院士工作站。与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3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设立研发基地,与临沂大学合作共建区域经济协同创新中心,累计落地产学研项目62个。
  (三)强化高端人才引进,激发创新发展活力。设立1.2亿元的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孵化器发展种子基金和战略人才引进基金,以及2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借助国家级孵化器平台优势和人才政策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基金引导作用,注重加强与各类研发人才、创业人才的沟通联系,着力在高端科技孵化项目和人才项目引进方面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先后引进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施国强教授等42名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1人入选国家创新创业推进计划。
  四、突出环境保障作用,狠抓体制机制创新
  (一)创新园区建设和产业推进机制。为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成立了“一城八区”建设十大指挥部,实行指挥部工作体制,指挥部分别由一名班子成员担任指挥,采取独立封闭运作机制,全权负责园区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工作。成立了十二个产业推进办公室,与指挥部合署办公,坚持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形成了产业推进、园区建设“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创新融资服务和政务服务机制。组建临沂未来科技城集团总公司和六个分公司,探索融资工作新模式,去年新增融资11.2亿元,为“一城八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结合全市“政策措施落实年”活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成功申报项目68个,争取各类无偿扶持资金2.1亿元。严格执行首问首办责任制、项目服务代办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重点项目联审联批等制度,畅通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三)创新社会管理和督查考核机制。健全完善片区责任、矛盾化解、风险防控、源头预防和工作保障五项机制,注重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截至目前,全区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和影响稳定的重大问题,社会秩序保持和谐平稳良好态势。实行全员定岗定责、绩效考核,做到责任落实到人,考核奖惩到人。强化绩效考核、指挥部考核、招商引资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成绩作为单位评先树优和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形成工作实绩见高低的良好选人用人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