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6:18
来源:科技部
一、产业转型在高端布局中提质增效。美国惠普、甲骨文、等知名IT企业先后落户,惠普实训中心和软件开发测试中心投入使用,甲骨文OAEC项目全面运营,文思海辉软件服务外包基地、软通动力信息产业生态圈项目加速推进,阿里巴巴、神州数码、搜狗、58同城、博彦科技、IBM等IT、电子商务行业巨头对接取得阶段性突破,创意大厦聚集工业设计、影视动漫、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一大批企业,“济宁硅谷”呼之欲出。抓住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契机,集群布局70个产业链项目,山推崇文产业园、伊顿汽车、立科新医药等17个项目部分投产或试生产,明嘉医药等8个项目正在设备安装,源根新材料等6个项目完成主体建设,通佳注塑机等30多个项目加快实施。14个现代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一站式消费、研发设计、科技服务业、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等业态更加丰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新材料、光电信息等产业向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新设立企业1601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辰欣医药、如意科技、莱尼电气等56家规模企业保持30%以上增长,山推推土机、小松挖掘机市场份额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伊顿、麦孚威、凯登、冠铨、元鸿、欣兴电子等外资企业纷纷追加投资,形成了转型发展的“热效应”。
二、创新优势在优化配置中叠加放大。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名校资源入驻济宁大学园,济宁学院、济宁医学院2000名大学生及惠普首批840余名高校优选大学生进驻实训,近4500名惠普专业统招生在17所惠普联合办学高校入学注册,500名甲骨文IT工程师顺利开班。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万宝盛华,人才联盟建成招聘、猎头、外包、培训、咨询、测评等功能平台。惠普软件测试中心、综合云服务、先进装备制造、软件动漫、药物研发中心、大尺寸蓝宝石等公共平台投入使用,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 “三合一”评审,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专业孵化器、加速器面积突破200万平方米。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投入运营,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基地、省科学院济宁分院等积极推进,获批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建成国家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院士工作站2个,26个项目进入国家、省科技专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新引进华夏银行、中信证券等8家金融机构,备案登记、注册开业民进资本公司7家,推出了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助保贷、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区域集优集合票据、融资租赁等系列金融产品,13支创业基金管理资金超过40亿规模。辰欣药业拟上沪市主板市场募资,泰丰液压第二次报会即将完成,8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制,13家企业积极运作新三板挂牌,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的科技金融体系初步形成。
三、科技新城在功能提升中彰显品质。滨河科技园、综合保税区等五大功能区顺利推进,一区多园布局框架全面拉开。创意大厦、科技图书馆、展览馆、科技与生活体验中心、体育公园等投入使用,印象吟龙湾、财富中心、三甲医院、创意SOHO、总部基地等加快内外装修,城市综合功能日趋完善,汇集了人气、商气。全域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西浦路南延等6条道路建设全面完成,电力热力、自来水、污水等管网向接庄布局辐射。喜
2015年是高新区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提升的关键一年。初步确定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提升”为导向,着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着力构建新业态、新模式、新功能、新体制生态系统,着力放大人力资源、创新平台、科技金融叠加优势,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在新起点上推动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着力突破新业态。更加注重产业层级与产业集群的进阶提升,强力推进产业高端集聚,培育发展“微笑曲线”两端企业,实施科技企业“十百千”培育工程,引导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拓展,补齐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的短板,发展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把信息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抓手和先导性、牵动性产业,突破软件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动漫及游戏等业态,以信息产业加速发展膨胀产业规模,加快建设济宁硅谷。抓好信息产业基地、高端医药板块、光电信息等项目建设,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选择行业细分高端环节,深化一个产业、一个领导、一个专案、一个团队的招商机制,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及关键环节招商的新突破。
二、着力突破新模式。实施高校、企业、社会等人才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创业就业扎根工程,规划建设创业梦工场,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高新区创业圆梦,创建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动现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开放服务和共享利用,积极探索多种投资主体、不同运行模式的平台建设渠道,积极推进软件测试中心等建设,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联手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建设场外交易市场,规划建设路演中心、资本中心,依托财富中心建设金融超市,发展互联网金融,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财富管理与综合服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定制化投融资解决方案。
三、着力突破新功能。创新产城融合、综合配套的空间组织方式,促进“人文生态、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三态融合,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天蓝地绿的国际化科技新城。围绕市民宜居、人才宜业、企业宜商等需求,打造“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集中抓好国际交流中心、三甲医院、印象吟龙湾、财富中心、大学科技园、总部基地、创意SOHO等功能项目建设,更好的满足公众在教育、商务、购物、金融、居住、生活、社交、休闲、交通等方面的需要。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继续办好为民“十件实事”,着力搭建更高水平、更加均等、更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实施一批民生工程,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着力突破新体制。持续深化“小机关、大服务,小区域、大平台,小政府、大社会,小街道、大社区”体制机制,全力打造有利于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公平竞争制度环境和支撑体系。推行清单管理,编制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松绑”,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行一门受理、一表登记、一次审查、一网流转、一次发证、一口收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努力促进环节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突出社区自治功能建设,按照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方向,优化社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积极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多元化和社会化供给机制。总结运用好教育实践活动宝贵经验,始终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创新驱动、提升显效为主题,以转变职能、深化改革为核心,以惠普项目建设和区划调整为机遇,着力推动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提升,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一、产业转型在高端布局中提质增效。美国惠普、甲骨文、等知名IT企业先后落户,惠普实训中心和软件开发测试中心投入使用,甲骨文OAEC项目全面运营,文思海辉软件服务外包基地、软通动力信息产业生态圈项目加速推进,阿里巴巴、神州数码、搜狗、58同城、博彦科技、IBM等IT、电子商务行业巨头对接取得阶段性突破,创意大厦聚集工业设计、影视动漫、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一大批企业,“济宁硅谷”呼之欲出。抓住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契机,集群布局70个产业链项目,山推崇文产业园、伊顿汽车、立科新医药等17个项目部分投产或试生产,明嘉医药等8个项目正在设备安装,源根新材料等6个项目完成主体建设,通佳注塑机等30多个项目加快实施。14个现代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一站式消费、研发设计、科技服务业、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等业态更加丰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新材料、光电信息等产业向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新设立企业1601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辰欣医药、如意科技、莱尼电气等56家规模企业保持30%以上增长,山推推土机、小松挖掘机市场份额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伊顿、麦孚威、凯登、冠铨、元鸿、欣兴电子等外资企业纷纷追加投资,形成了转型发展的“热效应”。
二、创新优势在优化配置中叠加放大。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名校资源入驻济宁大学园,济宁学院、济宁医学院2000名大学生及惠普首批840余名高校优选大学生进驻实训,近4500名惠普专业统招生在17所惠普联合办学高校入学注册,500名甲骨文IT工程师顺利开班。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万宝盛华,人才联盟建成招聘、猎头、外包、培训、咨询、测评等功能平台。惠普软件测试中心、综合云服务、先进装备制造、软件动漫、药物研发中心、大尺寸蓝宝石等公共平台投入使用,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 “三合一”评审,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专业孵化器、加速器面积突破200万平方米。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投入运营,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基地、省科学院济宁分院等积极推进,获批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建成国家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院士工作站2个,26个项目进入国家、省科技专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新引进华夏银行、中信证券等8家金融机构,备案登记、注册开业民进资本公司7家,推出了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助保贷、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区域集优集合票据、融资租赁等系列金融产品,13支创业基金管理资金超过40亿规模。辰欣药业拟上沪市主板市场募资,泰丰液压第二次报会即将完成,8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制,13家企业积极运作新三板挂牌,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的科技金融体系初步形成。
三、科技新城在功能提升中彰显品质。滨河科技园、综合保税区等五大功能区顺利推进,一区多园布局框架全面拉开。创意大厦、科技图书馆、展览馆、科技与生活体验中心、体育公园等投入使用,印象吟龙湾、财富中心、三甲医院、创意SOHO、总部基地等加快内外装修,城市综合功能日趋完善,汇集了人气、商气。全域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西浦路南延等6条道路建设全面完成,电力热力、自来水、污水等管网向接庄布局辐射。喜
2015年是高新区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提升的关键一年。初步确定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提升”为导向,着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着力构建新业态、新模式、新功能、新体制生态系统,着力放大人力资源、创新平台、科技金融叠加优势,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在新起点上推动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着力突破新业态。更加注重产业层级与产业集群的进阶提升,强力推进产业高端集聚,培育发展“微笑曲线”两端企业,实施科技企业“十百千”培育工程,引导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拓展,补齐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的短板,发展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把信息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抓手和先导性、牵动性产业,突破软件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动漫及游戏等业态,以信息产业加速发展膨胀产业规模,加快建设济宁硅谷。抓好信息产业基地、高端医药板块、光电信息等项目建设,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选择行业细分高端环节,深化一个产业、一个领导、一个专案、一个团队的招商机制,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及关键环节招商的新突破。
二、着力突破新模式。实施高校、企业、社会等人才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创业就业扎根工程,规划建设创业梦工场,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高新区创业圆梦,创建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动现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开放服务和共享利用,积极探索多种投资主体、不同运行模式的平台建设渠道,积极推进软件测试中心等建设,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联手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建设场外交易市场,规划建设路演中心、资本中心,依托财富中心建设金融超市,发展互联网金融,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财富管理与综合服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定制化投融资解决方案。
三、着力突破新功能。创新产城融合、综合配套的空间组织方式,促进“人文生态、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三态融合,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天蓝地绿的国际化科技新城。围绕市民宜居、人才宜业、企业宜商等需求,打造“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集中抓好国际交流中心、三甲医院、印象吟龙湾、财富中心、大学科技园、总部基地、创意SOHO等功能项目建设,更好的满足公众在教育、商务、购物、金融、居住、生活、社交、休闲、交通等方面的需要。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继续办好为民“十件实事”,着力搭建更高水平、更加均等、更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实施一批民生工程,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着力突破新体制。持续深化“小机关、大服务,小区域、大平台,小政府、大社会,小街道、大社区”体制机制,全力打造有利于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公平竞争制度环境和支撑体系。推行清单管理,编制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松绑”,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行一门受理、一表登记、一次审查、一网流转、一次发证、一口收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努力促进环节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突出社区自治功能建设,按照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方向,优化社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积极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多元化和社会化供给机制。总结运用好教育实践活动宝贵经验,始终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